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差异性的角度来看,城郊型农村与农业型农村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实践运行的可欲性、可行性与可变性方面均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实践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同样,基于对这些差异性的比较分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实行分类处理的办法:在城郊型农村应加速推进以继续巩固政策实践的成果;在农业型农村则应慎重推行,以避免对这类农村的教育起到釜底抽薪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动因、成效、存在问题及基本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起到了理论指导和行动引领作用.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缺乏足够关注;反复引用同一实证调查结果的研究比较多,进行个案分析的深入研究比较少.为此,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偏远落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研究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效果的跟踪研究,同时要努力推进多角度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农村地区,推动农村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解决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增强农村教师的效能,必须对农村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业意义当前,新课程改革与索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农村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教师是我国支持幼儿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有效缓解我国农村地区幼教师资短缺现状,解决中小学富余教师再就业难题。本文运用访谈法对小学教师转岗幼儿园教师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该举措的策略和具体要求,为今后的转岗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段德罡  曹阳  徐岚 《兰州学刊》2010,(1):156-160
总结建国六十周年各阶段人口和中小学规模变化情况,分析各阶段我国人口和各级中小学规模的变化规律,揭示出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正处于中小学规模及布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依据我国未来人口规模变化趋势的相关预测及建国六十周年的成就,结合国家相关政策,预测未来各时期我国中小学规模变化的趋势。目的在于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在各类城乡规划编制及相关规范的调整中,对确定中小学的规模、布局等问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开展多年,不可否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巨大的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资不足。理想状态下应该是每500名学生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师,但有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谢秀莲 《兰州学刊》2011,(6):222-2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别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问题。西北地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主要存在待遇低、专业素质不高及教师队伍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应从确立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修订教师编制标准及加强教师职业培训等方面促进西北地区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及专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代课教师之所以至今仍广泛存在,其原因除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外,师资短缺也决定了对代课教师的客观需求,职业自身的吸引力又决定代课教师不乏来源。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急于清退代课教师,而是要规范管理、提高待遇,并通过政府招聘教师来缓解师资短缺。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查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近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保障农民和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权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好的经验.但同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长期存在的二元城乡结构、学校投入不平衡等因素,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必须创新思路,明确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统筹教师资源配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形成均衡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效果不太理想。以贵州省为例,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民族民间文化教师比较缺乏是导致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只有提高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大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配备力度,依托民族地方高校培养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开展有实效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量”到“质”、“正规化”、“专业化”与“体系化”等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既体现了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教育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模式,同时又体现出与其他各阶段教师教育发展相互均衡、共同发展的特色。分析其发展历程与特色,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方案的制定与执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施纪华 《阴山学刊》2010,23(1):108-111
由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兴起的专业发展学校,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为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在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中,中小学和大学合作的核心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瑞清 《阴山学刊》2009,22(1):73-77
中国古代私学能长期存在有着多种原因:其一,封建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私学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其二,迎合封建专制统治是私学长期存在的前提条件;其三,私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及其灵活的办学方式是私学长期存在的体制原因;其四,私学教师的作用是中国古代私学长期存在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确立并广泛推行中小学教师评聘制度,有利于调动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但在现实中,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如评定指标太少、农村老师科研水平较低等。文章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通过对一名刚评上高级教师的农村中学教师的访谈,发现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还存在评定方式不完善、评定指标不均衡、评定标准不全面、评定对象没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有规范评价方式、均衡评价指标、完善评定标准、激发评定对象的动力等,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这个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专业是连接教育和经济的桥梁,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通过抽取江苏省50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来分析专业设置现状,对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在工学结合、联合办学、对口升学与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还存在一定问题,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力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模式,加强城乡及区域间联合办学,加强骨干、特色专业建设,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制度逐步从"省考"走向"国考",这对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主要在于目前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综合素质能力短板,相关专业的学生难以通过考试,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机遇则在于师范培养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诸如加强教师职业标准能力研究,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育实习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教育观念更新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因素。传统的"分数至上""灌输式教学""被动从属"等教育观念仍然根植于教育系统的责任主体中。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但教育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也是学校、政府的事情。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导向,没有良好的学校氛围,没有合理的评价指标,教师观念的转变也无从谈起。因此,要用系统方法,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新形势下,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职业认同感低、工作压力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首先要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调节心理压力,并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法律、道德和工作制度,力求通过教师自身和政策层面的努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从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实施的依据、现状以及工作实践入手,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教师聘任制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发挥教师聘任制的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盛燕茶  杨新 《学术探索》2012,(10):140-142
本研究试图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以及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苏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为强化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摆脱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扰,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为相关部门了解和认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