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的变化、高校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对大学生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状况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育主体信息优势丧失、教育载体的选择滞后于时代发展、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等方面的挑战。对此,应坚持虚实结合、交互主体、渗透引导原则,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论坛》2004,(2):72-76
调查目的与方法 在社会转型和思想嬗变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道德认知、道德理想、道德价值判断、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什么新的特征?如何根据这些变化和特征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此,本课题组于2002年5月至12月针对河北省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大学生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内容。既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的教育,又要加强公平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等的教育,引导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重视并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切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如何增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呼禾 《阴山学刊》2010,(5):117-119
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明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只有从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和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等方面入手,探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才能扎实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对大学生负责,对社会团结稳定负责,对国家繁荣发展负责。  相似文献   

8.
人类已经进入以网络和信息为标志性特征的21世纪,网络正在广泛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教育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所以,积极研究大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特征,探讨利用网络优势,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与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张海波 《理论界》2006,(5):117-118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新的需求,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变化了的社会环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旭惠 《阴山学刊》2006,20(2):95-96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大规模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引发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等风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地位,使得信息技术僭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手段主导目的会导致人新的异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被遮蔽的后果。信息技术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辅助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相对于信息技术具有超主体性地位。应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指向,通过突出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功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等实践策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跨越式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之中。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提升思政课程的实践意义。首先阐述了高校思政课堂实践中的理论支持,其次,分析信息时代下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所具备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了优化措施,希望能够达到深入融合思政课程和信息技术,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它拓展了德育空间 ,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打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把握这一机遇 ,积极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深刻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演变。用户思维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社会化思维有效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性,简约思维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数据思维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跨界思维与平台思维增强教育的多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深刻影响,主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联网思维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中心,科学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课程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延伸应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方面就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尝试探索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研究型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和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认知规律的认识,同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德育主渠道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坚持以"研究型教学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的根本途径。通过讨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意识成长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等问题,阐发了以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引导个体价值观念?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不同,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点,基于互联网技术意识形态属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面临着知识论与价值论?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矛盾?技术批判?议题引导?内容吸引?载体整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先进 《兰州学刊》2007,(12):197-199,8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不断创新的。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重要源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用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新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是要优化内容结构,突出核心与重点;拓宽覆盖面,完善内容体系;着眼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紧紧把握四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廖良初 《云梦学刊》2004,25(2):27-29
任弼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30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从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特别是在党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强调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绝对领导;注意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配备好政工干部;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和挽救被迫害的同志,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解决思想问题等,是任弼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智能手机具有交往流动化、参与普适化、表达个体化、形式多样化等传播特征,为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智能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时空,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转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思想政治教育也容易陷入技术驯化、交往异化、消费异化、传播异化等困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博弈为智能手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充分利用好智能手机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福利和优势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前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大众化和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