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发生转型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生存与经营状况的需要,当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固有的发展模式将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此时企业必须选择新的发展模式,而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建立、重组内外部竞争力,以对付环境快速变化的重要能力,本研究梳理动态能力的内涵,分析企业动态能力的架构体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动态能力的内涵和驱动因素,并对目前企业转型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演化博弈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文章尝试采用演化博弈论分析方法,从惯例演化的角度,通过建立演化模型来探讨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产生和发展机制。研究表明,作为对出于经济目的自发组建的企业集团的一种变异,国有企业集团不是演化稳定的,注定将继续演化到一个新的均衡,而决定其演化的因素是国有企业集团独特的惯例。这为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企业裂变、孵化、分蘖衍生的实际经济过程具有明显经济演化的特质,对企业层面的"惯例"传递和产业层面的技术制度变革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代经济演化理论一直缺少关于企业衍生问题的一种专有理论视域,导致对经济演化过程与机理的解释认知始终停留在即有企业的界面上,而不能在一个企业生生不息的衍生变化流中,来考察和把握经济演化变迁的真谛。将企业衍生问题纳入现代经济演化理论的内在逻辑环链当中,从企业衍生角度对企业演化和产业演化过程进行理论拓展,分析企业"惯例"如何经由企业衍生环节在企业代际之间延续与传递;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惯例"传递的两阶段模型,分析产业演化的不同类型、过程,以及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演化不同路径的分岔逻辑,是经济演化理论研究深化的一个重要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4.
企业能力是一系列具有特定密切联系的理论集合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知识是企业能力的本质和最终逻辑归宿,并体现在能力形成的知识积累本质和能力演化的知识更新本质两个层面.因此,企业成长过程是企业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类似于生物演化的规律,通过“遗传—变异—选择”(HAS)演化机制而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动态能力指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整合、建立和重构内外竞争力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本研究在剖析现有动态能力研究的逻辑结构的基础上,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和能力的生命周期建立动态能力的三维动态模型,即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重构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能力广度包括资源→流程→惯例→能力→核心能力,能力深度包括吸收、转移、整合、重组和创新能力,能力生命周期包括能力建立、开发、成熟、变异、选择和保留。同时详细分析了能力三个维度演化的路径及其内在机理,从而能够更清楚地揭示动态和能力的本质内涵,以及为企业培育和利用动态能力创造动态竞争优势提供更为具象的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现有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特性和组织要素两方面的影响,研究了企业能力演化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惯例驱动机制、认知驱动机制、结果驱动机制和结构驱动机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述四种动力机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第二,上述四种动力机制并非独立发挥作用,而是共同驱动企业能力的演化,只不过在特定的条件下,某种动力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而已。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电信运营商实施财务转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财务转型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从多利益主体视角出发,构建建筑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考虑政府的声誉成本以及低碳消费补偿因素,研究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内在规律、稳定均衡策略和影响机理,并利用仿真模拟分析相关参数对建筑企业低碳转型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环境规制力度和低碳生产时的额外技术成本。政府环境规制力度越大,低碳生产的额外技术成本越低,建筑企业越倾向于进行低碳生产。(2)政府是否进行环境调控主要取决于环境规制的管理成本、声誉成本以及对非低碳建筑企业的罚金。(3)影响消费者低碳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是污染补偿以及选择低碳产品时的额外收益。因此从建筑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低碳交易市场机制、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建筑企业低碳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现代企业管理追求的目标,从企业和员工目标协同性方面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找出两者协同性与企业管理效率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出两者目标协同性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动态演化规律,可以为企业和员工双方准确把握目标协同性动态变化,促进企业组织和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力形成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要持续成长,就应获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其动态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文章就是基于企业动态能力及企业能力形成路径来进行探讨,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好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企业基因和企业DNA的内涵,尝试构建了企业DNA结构图,并将企业动态战略能力定义为持续为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动态能力,对企业基因与动态战略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初步构建了基于企业基因和动态战略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演化图;阐述了企业基因进化的流程;简单说明了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企业持续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2.
技术范式的转换期要求相应的企业动态能力与之匹配。在范式内技术演进期,企业的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应复杂而缓慢,企业的资产组合发生线性变化,企业在既有的路径上进行战略微调;而在范式转换期,企业动态能力应是:管理或组织的过程简单而迅速,企业资产组合发生非线形变化,企业淘汰、选择新的战略路径。本文提出技术范式转换与动态能力匹配的理论框架,并对三星公司的动态能力演化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演化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影响动态能力形成的直接因素,而缺乏对环境变动影响下企业内在战略反应与动态能力形成演化路径的研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演化理论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环境变动、企业战略反应以及动态能力形成演化的理论模型,并提炼出相关命题,从而为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14.
构建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适应多变环境并维持竞争优势,而探求动态能力的微观机理有助于回答企业动态能力从何而来、如何构建和发展演化等基本问题。动态能力微观机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理清动态能力的构建主体及工作基础,高管团队理论提供了一个明确动态能力微观主体的崭新视角,基于这一视角,可进一步明确高管团队的工作基础是他们的社会网络与交互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为了在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就必然特别强调动态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现有动态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动态能力由环境感知能力、组织柔性决策能力和资源整合重构能力三因素所组成,并运用调研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模型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表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中国先进制造模式是我国先进制造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是通过产品开发为龙头、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四个阶段,即由“点”、“线”、“面”、“网”的不断动态演进而形成的;由此,需要从先进制造技术、多渠道开展研发与创新、动态联盟以及企业自身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几方面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球价值网络,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对动态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理论框架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尤其对动态能力层级划分、构成及其递进关系问题尚亟待进行深入的探讨。在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基础上,考虑企业资源和不同机制及内外环境不同变化特点,通过层级和作用关系分析,提出企业动态能力从0阶到3阶的四阶划分方式、建立四阶动态能力关系模型和函数模型,阐释四阶动态能力的具体构成要素和层次关系。研究成果为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研发(R&D)组织与动态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时代企业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更快的速度创造出来然后被新的优势所取代,为了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建立动态能力,对现有能力进行重构,以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企业研发(R & D)组织对动态能力的构建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动态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能力是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修正运营操作能力从而适应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由于企业所处稳态环境的已有优势被侵蚀,市场先入者的优势被快速销蚀,以及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企业必须塑造与提升其动态能力。通过对动态能力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访谈,总结出动态能力由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技术柔性能力、组织柔性能力四个要素构成,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因子分析等实证检验方法进行了统计上的探索与验证,检验了企业动态能力对绩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通常将我国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归因于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这就会陷入“能力解释能力”的困境,为此就不能仅从组织行为及其结果的层面上探讨创新能力,而需要从微观的层次上分析企业创新活动所赖以支撑的能力基础。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能力是企业创新活动的能力基础,而组织模块性和知识基础分别是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基础和认知基础,动态能力在组织模块性和创新绩效、知识基础和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