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正在陆续面世。这是新中国通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新时期以来史学界最重要的收获之一,非常振奋人心。就已出版的各卷来看,多卷本《中国通史》基本上实现了白先生的设想,“发展综合运用的优良传统,多体裁配合,多层次地反映历...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任总主编、周远廉和孙文良教授为清代卷主编的《中国通史·清时期卷》,百余万言,已经出版。我作为读者,读后的思考,分作四点,略述如下。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复杂、人口众多的国家。撰写一部高水平的、有特色的中国通史,需有远卓的史识、...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先生深厚的学术和理论修养,为中国通史的编纂奠定了基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则是他从事中国通史编纂的动力.白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以对中国历史的宏观把握,及通俗性和科学性相结合而显示特色;他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为20世纪史学的丰碑;而白先生有关中国通史的编纂理论,必将为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提供珍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民族史工作的传统,总结了民族史撰述的情况,论说了民族思想的发展。明确指出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过程的阶段性、民族统一形式和历史发展的趋向。这构成了白先生的民族史理论与多卷本《中国通史》撰写的基本思想,对于今天撰写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随着各卷的陆续出版发行,这部书产生的影响越益深远、广泛。它的深刻的历史见解与独到的史书编撰结构,为世人关注。多卷本《中国通史》是当代史学上的一项创举。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当代学有成就的史学专家主持各卷的撰写工作,保证这...  相似文献   

6.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史念海、陈光崇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卷已经出版了。它以140万字的篇幅,全面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历史。读完这厚厚的两卷本,我们高兴地看到,诸位学者的通力合作,产生出一部视野宽广、论证坚实、观点新颖的隋...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教授总主编、王毓铨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九卷明史卷经过数十位学者的通力合作,经历了10余年时间终于得以问世。展读这部通史著作,我们不仅从整体结构上,而且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白寿彝教授和王毓铨教授在学术上的创新与他们的研究精华所在。一、独具匠心的...  相似文献   

8.
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导论,白寿彝主编,全书包括:题记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第二章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三章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第四章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第五章国家和法第六章社会意识形态第七章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第八章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第九...  相似文献   

9.
大会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召开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庆祝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回回民族骄傲的儿子———白寿彝教授90华诞、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暨其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  相似文献   

10.
白寿彝先生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共12卷22册,现已出版7卷12册。这部通史以其规模之宏大和在体裁上力图创新,从编撰工作一开始就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在人们终于能够陆续看到它的成果了。近日认真阅读本书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册由白寿彝、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致信致电祝贺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江涛)北京师范大学今天隆重集会,庆祝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以及由他主持编写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致信或致电表示...  相似文献   

12.
翻开这部皇皇百余万字的巨制,给人一个突出感觉,即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创新意识。在开拓中创新,从史实处求是,可以说是《中国通史》第十二卷的显著特点之一。该书的创新意识,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体例中国传统的史学体裁丰富多姿。常见的有纪传、...  相似文献   

13.
在白先生担任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中,我担任第七卷的主编,第七卷包括五代、辽、宋、夏(西夏)、金时期。习惯上常把五代作为隋唐时期的一个部分,称为隋唐五代时期,而把其它4个皇朝作为一个时期,多称为宋或宋辽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则按皇朝建...  相似文献   

14.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已经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一卷的内容是论述我国自夏、商、周以来,到战国末年统一的封建帝国形成之前的历史。白先生在第一卷《导言》中阐述的主导思想和编修方法,在本卷中得到了具体的实施和贯彻。这部由众多学者集体努力创作的著...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见到白寿彝先生是在1979年的金秋10月。20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一幢简陋的青砖砌成的校舍内,年届70的先生主持召开了《中国通史》的第1次编写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通史》的分卷主编徐喜辰、杨钊、何兹全、陈光崇、王毓铨、林增平、龚书铎...  相似文献   

17.
被李鹏总理赞誉的“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著名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12卷《中国通史》,第一卷已经问世了. 在白寿彝先生恬静的寓所,一杯清茶散发着清香. 这位80高龄的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在他60年的学术、教学生涯中,一直为中国没有一部真正贯通的《中国通史》,深感遗憾和不安.1975年,白先生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倡议,毅然挑起了编写一部新的《中国通史》的重担,组织、团结了70多位专家学者,开始了这件“了不起的工作”. 十余年的呕心沥血,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通史纲要》及其《续编》,第一次把中国通史的下限写到了公元1949年.同时,12卷、42册、凡1200万字的《中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与他的中国通史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寿彝先生在历史学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晚年主要集中在回族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等方面,并表现出总结性、成熟性和继续创新性三个特点。其中中国通史在他的学术规模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他一生研究历史学的最高追求。他带领国内史学家,历20个春秋,终于完成体裁新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实现了一个世纪中国史家的愿望,把自己的学术事业推向了辉煌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白寿彝教授,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闻名中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欢聚一堂,隆重庆贺当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史专家和教育家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回族学...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金史研究在中国通史研究中处于较薄弱落后的状态;金朝历史在通史著作中往往居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位置;人们在历数我国王朝时,也习惯于只言秦汉唐宋元明清,似乎两宋足以包含辽金。近二十年来,这种状况有了改变。这是同史学工作者的努力及辽金史研究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分不开的。辽金史在中国通史编纂中的应有位置及辽金两朝历史的地位和作用,逐渐为更多人所认识。 近二十年来,金代政治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程妮娜教授就是在这一领域中矢志不渝、用力最勤的中青年学者之一。她从80年代初师从著名金史专家张博泉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