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民初在立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开始朝着法制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还在延续。法律之外,民事习惯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系社会秩序方面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事习惯甚至有着"准法律"的效用并为人们所认可。清末民初各地流行的家庭财产继承民事习惯存在不少差异,尤其在无继嗣者遗产处理及与女性相关的财产处理方面的民事习惯,往往差异更大,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俗民风。这要求人们在研究社会史、文化史时,不可一概论之。传统的家庭财产继承中的民事习惯,有些是合理的,在社会发展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些民事习惯深深地打上了宗法社会的印记,有的则纯属陋俗,成了不良文化的载体。这些习惯与现代人的精神相距甚远,或格格不入。它告诉人们,一方面在立法时要考虑传统民事习惯中合理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移风易俗、弘扬现代人应有的法制精神,使新的法令制度得以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探讨民事习惯在民初司法实践中被大量适用的历史原因,并揭示传统民事习惯在民初法律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应用动态观察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民初法律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习惯在法律生活中的社会基础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民初司法界大量适用民事习惯的原因,除了这一时期法律规范的不足或不完善外,还与民初过渡性的历史特征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关。近代法律深入社会后,传统民事习惯非但没有退出,反而借助近代司法制度从民间社会浮现出来,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国家法的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论民间的民事习惯法--宗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由于宗族法对婚姻、家庭、人身财产等法律关系进行了全面而又广泛的调整,而婚姻、人身、财产等关系正是民事法律的主要内容,因而宗族法成为宗族内的民事习惯法。它与国家制定法中的有关民事法律规范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成为中国传统民法的一大特征。文章从宗族法的定位、宗族法成为民间民事法的缘由背景以及宗族法作为民间民事法的具体表现这三个方面说明、论证及深化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是解决中国老龄问题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在我国城市,家庭养老仍然是目前主要的养老形式。但在今天,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家庭养老功能减弱,急需发挥社会养老的功能,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的重要载体。加强社区在老年人的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方面的养老功能,既可保持家庭养老的传统和优点,又能弥补家庭养老不足。  相似文献   

5.
民俗习惯为整个社会共体的成员所共有,是共体成员的行为规范,审判机关在审判活动中,特别是民事审判活动中合理运用人民群众认可的民俗习惯,有利于公众对民事裁决的接受,有利于增强法律规范在实践中的生命力,有利于增强司法可的操作性,有助于司法的法律效果和地域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但在现阶段,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运用民俗习惯时,还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家庭关系变动中的农村老年赡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传统的家庭制度向夫妇式家庭制度的转变,夫妻关系取代父子关系成为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传统的三世同堂的居住方式演变为夫妻独居和老年人分居,子女对老年人的支持和帮助减少,从而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必须发挥国家、社会、个人和家庭四个方面的作用,继续增强家庭养老的功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模式,发挥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解决农村老年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习惯对中国的司法实践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更有现实的作用,包括实用、补充、转化三种功能.从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角度,对民俗习惯与国家法互动进行分析,可以印证民俗习惯对中国司法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作用.因此,要充分重视民俗习惯在解决纠纷、和谐司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日本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近代以来日本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家庭规模减小 ,核心家庭比率上升 :直系家庭基本保持不变 ,单身家庭异军突起 ;直系家庭与核心家庭并存 ;家庭生育功能降低 ;教育功能提高 ;消费功能大大增强 ;赡养功能削弱。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日本家庭制度的变化既有与西方发达国家家庭制度演变一致的方面 ,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民间习惯作为一种内生于社会的“本土资源”,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我国学界,司法活动中民间习惯的适用也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笔者以民事调解制度为背景框架,探讨民间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试提出国家对于民事调解活动中运用民间习惯的规范和引导措施。本文一方面希望为民间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寻找一个更为适宜的语境,另一方面通过论证在民事调解中适当引入民间习惯的可行性,以期促进调解制度的解纷功能进一步发挥,更好地应对和解决我国目前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0.
习惯权利的地位、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在国家和法律产生以前就以一种自发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原始习惯权利作为权利最初表现形式,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平等性与差别性、自发性和应当性的统一.习惯权利扎根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承继性,获得了民众的认同.事实上,民事和商事的法律规范中有许多内容就是从习惯权利产生的.法律制度越发达,习惯权利法律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真正以习惯权利形式存在的残余就越少.  相似文献   

11.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的精粹。曾国藩持家之道的内容包括勤俭持家、尚勤戒惰、崇俭戒奢等三个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抑制现代家庭的不良消费习惯,促进现代家庭伦理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大流动导致了传统乡村社会网络的瓦解,它改变了乡村家庭的结构、伦理、功能,也改变了乡村个体的生命历程、日常生活。这突出表现为"时空断裂",即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时间的断裂。就其实质而言,时空断裂是在社会大流动中乡村家庭与个人既有的网络关系、伦理道德、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心理情感、生命意义的断裂。断裂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反而在客观上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个人必然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动或主动地采取回应与行动——重构。应在社会、家庭、个人同构的思路下,从国家宏观制度政策设计和个人能动性激发两个方面入手,重构乡村家庭与个人的时空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市场形成过程是中国民事主体制度不断嬗变和演进的过程,传统民事主体制度以抽象人格理论为构建框架基础并形成二元格局,忽略了在中国语境之下国家的市场参性功能从而将其排除在民事主体制度规制之外。国家主义的式微转而个人主义的勃兴,使得国家获致民事主体地位同时使之又不得不遵循谨慎和保持自我克制的实现规则。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老年保障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机构,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分担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国家或机构所作的努力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家庭养老的传统功能无法被完全替代。 家庭养老的必要性 国外家庭养老的“回潮”现象对我国的养老事业当有所启示。中国家庭养老的存在主要取决于中国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家庭在解决养老问题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①从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上看。在农村,主要是靠家庭供养。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家庭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和家庭成员无论在财产享有、意志形成和责任承担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家庭的稳定性是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法律应顺应现实的需要,赋予家庭以民事主体地位,使家庭和个人之间关系清晰、明确,既保障家庭的整体利益,也维护家庭成员的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6.
民事检察调解是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而在民事检察监督领域建立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民事检察调解既是办理民事申诉案件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也是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民事检察监督工作方法。目前,此项新制度在法律上缺乏具体的规定,但它与能动司法、司法为民的理念相契合,符合纠纷多元化解决、诉讼效益最大化的价值追求,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因此,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状态的标志。个体对家庭的依赖程度以及依赖时间之长短会因进入文明社会时所面临的历史背景之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维持中国传统家庭和西方家庭关系的伦理规范和秩序就有所差异。但家庭伦理的基本构成却都包括这样一些方面:家庭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缔结婚姻的目的、意义;以及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8.
滇西北特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法律制度.在当代社会转型中,滇西北特困民族的传统法律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之间存在冲突,具体表现在国家正式社会组织制度与少数民族原有制度、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国家与民间原有纠纷解决机制、传统制度理念与现代国家制度理念四个方面.国家对滇西北特困民族社会转型中法律制度冲突上的调适选择可以采用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承认他们在民间社会中进行相对"自治",让民间法具有适当的作用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社会中“户”的法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普遍而又长期存在的现象,而且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中期以前,户是国家为了掌握人口、财产与征派赋役,以家庭为基础而建构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最基本的单位。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存在着数量众多而又种类不同的户种。不同的户种在法律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民调解是一项融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特色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帝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法律和民间习惯的冲突、国家治理技术促成了传统人民调解的形成与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分化以及国家法治主义的完善,传统人民调解的功能逐渐发生弱化.但是,国家不仅没有摒弃这一本土的纠纷解决方式,反而成为一种官方提倡和支持的纠纷解决模式.从外部性和国家权力融入基层社会等两个方面分析认为,无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人民调解机制之所以具备存在、发展与转化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社会需要的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