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词汇,这些词汇或典雅,或通俗,或粗鄙,均由各类语言符号所构成。汉语词汇语言符号则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汉语的深刻性。本文简述了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概念与特性,浅析了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具体表现,探究了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以期为汉语词汇语言符号的文化内涵解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一些汉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的传输,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的解读,因此,造成留学生在实际运用时出现不合适、不得体的表述,从而引起误会.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词语的附属义和语用角度对比分析日语和汉语中存在的语言的不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达斡尔语担负着延续和传递达斡尔民族历史、文化的重任。达斡尔语借用汉语借词,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更是必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对达斡尔语中的汉语借词进行分类,并研究其借用方式及借入过程中与母语互动产生的变化,有助于达斡尔族语言的保护,促进达斡尔民族的对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个范畴,英汉语作为人类语言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母语为汉语的习得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语言认知范畴原型由汉语向英语转变,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的英语习得效果受语言认知原型转变的影响,这种影响即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表现在语言结构、文化语境和语言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5.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广西沿海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历史传承性,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变异。周边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接触影响,移民的不同背景及特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也使其语法、词汇系统表现出了多语成分的叠合共存现象。该地区的亲属称谓词饶有特色,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汉语方言语言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6.
杨维春 《民族论坛》2007,5(12):40-41
熟语是一门语言中最能够体现该语言文化涵义的语言形式,在法语和汉语中有关动物的熟语则传递了各自语言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涵义。本文通过对其文化涵义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比较研究,启发我们在法汉互译过程中选择最佳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体现出不同语言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佛教语汇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与变异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了解佛教从语言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董青 《民族论坛》2010,(2):32-33,44
本文从日本商务文化的特征和跨文化商务沟通的形式出发,分析了经贸日语中不同于汉语的表达方式及其主要特点,以期深入把握与解读日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帮助中日在语言与非语言两个方面,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实现有效的商务沟通。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产生之初,文化的诞生之时,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历史实则是一个语言、文化的历史。羊作为一个动物很早就进入人类的视野,从古自今和人为相依为命,大量的"羊"之语言在这个过程产生,记载了丰富的"羊"之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龙江省朝鲜族散居区学校就读学生的语言背景调查,发现散居区学校接受朝汉双语教育的学生民族构成多样化,第一语言以朝汉双语为主,校园语言环境以汉语为主,不同民族的学生对朝、汉两种语言均持有开放型语言态度。然后从社会经济、语言生态环境、文化心理、人口状况四个方面分析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提出散居区双语教育应立足于当地的语言生态环境,发挥民族学校语言文化的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突破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束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共同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在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生产劳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对比,强调语言的文化承栽功能,从而论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期外语学习和从事语言教学的同仁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充分重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书中的惯用语运用已是处于近现代汉语词汇的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对出现的惯用语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从其类别划分及语言文化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考察发现《红楼梦》中的惯用语来源类别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非常丰富,对了解当时的语言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特色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书史是语言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中,辞书史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而作为我国辞书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少数民族辞书史,则研究得更少。 我国少数民族辞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的各类辞书,包括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的单语词典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某一少数民族语言与另一少数民族语言互释的双语词典或多语词典等。我国少数民族的辞书,象潺潺小溪,不断地汇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在少数民族语文以及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辞书对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间文化的交流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少数民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文化中诸多因素会造成一定的文化差异,并影响语言学习的理解与表达.蒙汉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蒙汉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别.本文通过对蒙汉语言中词汇、语法和语用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汉语学习中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及文化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根呷翁姆 《民族学刊》2016,7(2):14-20,95-97
道孚藏族是康巴藏族的族群之一.在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过程中,道孚藏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语言接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由“母语道孚语”到“母语—汉语”的双语文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道孚县域内道孚藏族的母语道孚语与汉语语言接触的类型模式、接触历程、不同区域语言使用情况等因素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地探讨和分析了道孚藏族双语文化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其调适等现实问题.力求通过这—特殊文化现象揭示出康巴藏区双语文化现象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东乡族教育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各项教育指标长期处于国内各民族之末。在当代中国,针对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提升,东乡族以东乡语辅助汉语教学,最终达到完全汉语教学的实践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工作,对东乡地区历史和现实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的稳步提高,与之相适应各项社会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深入的变化.其中,语言使用格局的改变是不对等的,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一方面,作为强势语言的普通话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另一方面,一些处于相对弱势的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活力却不断降低.本文通过对语言规划和语言保持关系的梳理后认为,语言规划是一种长期的,有预见性的语言干涉,其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在规范各种语言使用的同时,保持语言生活的多样性,建立和谐稳定的可持续语言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兼语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兼语是既充当前面谓语的宾语又充当后面谓语的主语,具有宾主两种属性的一个句子成分;兼语句以紧密的结构,表达精练的内容,在语言的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维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法形式,因此,兼语句的分析与翻译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兼语句的特征及类型出发,用大量的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