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的茶馆     
张新民 《社区》2002,(18):56-57
真想再去成都泡一天茶馆。 广东没有茶馆,曾经盛行过茶楼、早茶,茶只是点缀,实质是吃早餐,而且是很隆重很油大的早餐。北  相似文献   

2.
谈到现代四川作家笔下的“巴蜀意象”,就不得不讨论鸦片、茶馆和川味.这三类日常生活的活动景象出现的频率极高,在现代四川文学中占的空间极大,而且还往往组成了某地众多意象(如洄水沱、实力派)的存在背景.1 吸食鸦片,坐茶馆和享用饮食,这应当是传统中国人的普通的生活场景.四川的特色在于,这些普通的个人生活活动被更多地推向了社会,成为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成为扩张个人的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就这样,普通的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3.
茶馆是展现抗战时期成都的日常生活、城市文化、社交网络和地方政治的最好窗口,职场文化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民国时期成都茶馆工人和顾客的各种关系,男堂倌与女茶房之间的冲突,人们对茶馆工人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工会怎样保护其会员和解决内部纠纷,都映射出茶馆工人们的社会形象与生存处境。对战时成都的茶馆工人和茶馆职场文化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审视当时在血腥战场背后城市贫民的生活状况和处境,并了解在这个关键时期,这些小人物们的命运是如何与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境况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新新新闻》作为新中国成立前整个四川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民营商业报纸,对20世纪巴蜀文化的代表——成都茶馆进行了大量呈现。在《新新新闻》1936-1949年与茶馆相关的文本中,成都茶馆被视为城市现代化中的"落后"代表处于权力的规训之中:政府和知识精英实施一系列手段对茶馆的闲散风气、卫生条件、空间秩序、空间布局、经营管理与人员活动进行了批评、改造与控制。这实则与20世纪城市现代化与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息息相关,权力当局通过对茶馆这一底层公共空间的规训来实现城市改造和社会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启雯 《社区》2008,(4):54-55
孩提时代,我就喜爱跟着爷爷去茶馆。茶馆在一座木板楼房的二层,宽敞的茶馆里有数十张错落摆放的桌子,桌旁边放着长凳,茶客们围着桌子坐着,品着茶、吸着旱烟,在一起谈天说地,整个茶馆甚是热闹。最有趣的是听书,说书人讲岳家军、杨家将,讲孙武、孙膑等古代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他讲得眉飞色舞,声音抑扬顿挫,时而像潺潺流水,时而又如洪钟一般,  相似文献   

6.
台北茶趣     
在喧闹的大都市台北,你要想找一处清静的所在,几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茶馆。这也许就是台湾的茶文化在咖啡可乐盛行的今天仍能负隅独尊的原因之一吧。拨开繁忙的都市人群,寻一处优雅僻静的茶馆,坐下来斟上一杯馨茶,一切凡尘俗务也就湮没在茶香中了。  相似文献   

7.
《北方人》2006,(9)
在成都,就像展开写满“闲适”的纸卷。世世代代的成都人为一生写下闲适,它浸染了每一个流动至此的生命。于是这里是生活的天堂。在飞机上,我盼望着抵达那座城市,那座被称为蜀、锦城、蓉城的城市。常常为了旅游,人们涌入这座城市。古城有很多历史言说,它们分散在城中,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古老建筑记载着被缅怀的物像,写出成都古老、博大、传奇的历史。历史古迹、自然风光、温和气候构成一个个城市的亮点,却不足以撑起一座城市的厚度。在街头,在小巷,在茶馆,在耳边处处飘荡的四川话中,巴蜀人的生活态度却真实地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每天30万余人喝茶的宏大场而,令世人为之惊叹;每天4000家茶馆茶客盈门,喜煞了商家;茶馆里的“成都人”只剩下一双眼睛一张嘴,掩去了北京人的自信、上海人的精明、广州人的开放、东北人的豪爽……请看本期的《被茶“泡软”的成都人》。  相似文献   

9.
相亲只是为让父母放心我妈昨天又催我去相亲了,很好笑的那种。这边我姨牵着我,那边他姑牵着他。在酒店里,围着桌子坐成了个正方形。你问我答,或者我问你答,像几方首脑会谈。我偶尔偷笑,被我姨在桌  相似文献   

10.
3月10日,11日上海市成职教育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了针对“三校生”报考高职的复习讲座。原定上午9:00讲座开始,但当记者8:30到达会场时操场上已经有很多学生在围着老师咨询了。由于场地有限,为了控制人数主办单位免费为28所学校提供了入场券。但是记者还是看到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入场券在大门外翘首而立。两天的讲座共计有1300—1400人次参加。 3月10日上午、下午分别举办了英语和语文的讲座。11日上午是数学讲座。现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0月15日我又发现了通过中介介绍打工的一个好处,可以认识这个城市以及附近的很多地方。今天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今天没有课,我接受了中介给我的一份工作,到一家餐馆去做三明治。这家餐馆的位置,离利兹市中心很远,所以我必须坐车去。这也是我来到英国后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因为不认识路,我决定早一点出发。早上6点,利兹的天还没有亮,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秋风带着几分寒意不时钻进我的衣领里,令我不住地打哆嗦。到了车站,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坐对了车,因为我手上只有一张记着车号和餐馆地址的小卡片。这里的汽车站很奇…  相似文献   

12.
在京剧《沙家浜》中,中共党员阿庆嫂,以开茶馆为掩护,在沙家浜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有一天,阿庆嫂在春来茶馆与伪“忠义救国军”的参谋长刁德一相见了。刁德一产生了怀疑,于是“旁敲侧击地将她访”。在这场唇枪舌剑的智斗中,阿庆嫂善于“观眼察色将他防”。使得刁德一不但没有看出破绽,还不得不佩服“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说话滴水不漏”,就是说话很严谨,不出错误,不露破绽。“说话滴水不漏”。是说话的一个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说话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可供使用的方法、技巧很多。有语言的、逻辑的,也有社会的、心理的。这里说的“加法”,就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语言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一出世,便由他伯父抱去抚养。伯父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很疼爱钟书。钟书4岁的时候,伯父开始教他识字,伯父上茶馆,听说书,都把钟书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14.
过去北京到处都有卖茶水的茶馆,早期的是大茶馆,后来又有清茶馆、书茶馆、茶酒馆和野茶馆.过去茶馆多,可能与过去闲人多有关系.像清代的旗人,俗话"在旗的",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按月都可领到一定数量的钱粮禄米,所以闲散人员多,一天无事可干,养尊处优.另外,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除去在官署衙门应差的外,大多数人没有固定工作做,都是有活儿干,没活儿歇,因之,闲人众多.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缘起 老舍话剧名著《茶馆》,遭遇是很不幸的。剧本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五八年北京入艺排演了这个戏,结果赶上了“大跃进”。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跃进年代里,《茶馆》当然是个不合时宜的产儿,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整体或整体性问题的研究,在哲学界可说是不断深化的。但是,毋庸讳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证很多,随处可见,不拟一一援引,兹例举权威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年)的《部分与整体》这一条项目。以窥一斑。该条目说:“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因此,所谓部分  相似文献   

17.
广告很强大,可以传播商品信息,传播企业形象,激发需求,指导消费……但很多人也许并未留意,广告也可以宣扬善与恶。不久前,肯德基条电视广告在海外引起风波。这条广告内容是,一群黑人围着一位正专心看电视球赛的白人,黑人们的喧闹使白人无法专心看球,于是白人拿出秘密武器——KFC,制服了吵杂的黑人。这则广告在暗示黑人只注重物质上的浅层享受,而欠缺精神上的深层追求,是典型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人在一个城里,活到老了,如果还没有几个老朋友,就很难把血脉融入这个城。我在一个城里,有在几家老茶馆里的光阴流转,感觉这些老巷子里的茶馆,就是老朋友们的陪伴。老城墙下有一个老茶馆,长嘴铜壶,茶香袅袅。掺茶的人,提壶续水,碗满得滴水不漏,这可是地道的功夫。那些泡茶馆的人,差不多都是我在城中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19.
亲情·性情     
黄雯 《中国农村》2007,(11):64-64
在QQ上与表妹聊天,她说:“我再也不相信亲情了。”我并不诧异。 表妹是舅舅的女儿,她的感叹也有她的道理。 去年,八十多岁的外公走了,留下八十多岁的外婆。外公在世的时候,尽管舅舅家早已经在同一座小城买了很大的房子,尽管外公外婆连煮饭都得费老大劲,但是老两口始终没有搬去跟儿子一起住。那时候,舅舅和舅妈每周末都到外婆家,换换煤气,交交水电费,一家人围着包饺子,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20.
“坐动”、“散动”说是马氏动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有价值的部分。本文辨析马氏关于“坐动”、“散动”的定义,清理其矛盾,揭示这一学说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