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东城区朝阳门附近有一条粶米仓胡同,在它的东口儿有一座寺庙——智化寺。这座建筑物在年幼的我眼中,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每日上、下学都要路经此地;说陌生是因为它永远都关着那两扇朱红色的庙门。庙门口除了那对尽忠职守的石狮外,几乎从没见人出入过。如果不是山门前那块1961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的石匾,恐怕我永远都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大约在我三四年级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正提笔忘字,是因为太熟悉;提笔忘言,是因为回忆如潮水滚滚而来。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回想与钱老师相处两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不过让人铭记的小事有一串串。我想,也许教师就是一份在平凡中铸造不凡的职业。老师们一点一滴的付出,为我们学生搭建起通向梦想的天梯,他们桃李满天下而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3.
提笔忘字,是因为太熟悉;提笔忘言,是因为回忆如潮水滚滚而来。坐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回想与钱老师相处两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不过让人铭记的小事有一串串。我想,也许教师就是一份在平凡中铸造不凡的职业。老师们一点一滴的付出,为我们学生搭建起通向梦想的天梯,他们桃李满天下而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曾说:“我是有罪的,因为当罪恶发生时,我在场,并且我活着。”这句话意味着,旁观是不可能的,明哲保身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没有法律上的罪,也不能免除道德上的罪。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我们这个战争直播的时代,所有的事件我们都是在场者,无论它多么遥远,都会被电视推到我们的面前。当然,还有尚未被电视推到我们面前的,还有被电视推到我们面前却与事实大相径庭、我们还全然不知其真相的。我们,是那遥远的罪恶的一部分。现在社会的分工使人变成了零件。分工使我们心安理得地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心安理得地不去知道其他的事情。至于…  相似文献   

5.
美丽任务     
时间:一年365天,365个日出日落,想你念你365个日日夜夜——好遥远好遥远……想见你,却见不到。盼来盼去,也许365天里我们可以见2次面——真的在想你……那绵长的时间,冀着它快点快点地过去……距离:地图上,我们之间不过拇指与食指的距离,我好想轻轻地迈过去,然后紧紧抱住你!可是,现实却那么遥远,我过不去,你回不来。或许,相见不如怀念,可是我要是真实的你,伸手就可以触到你。距离,我想恨它,却没的办法。它让你离我如此遥远,让我只能想念、想念、再想念……  相似文献   

6.
从小到大,香港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总是和奢华息息相关,那里有唱《何日君再来》的邓丽君,有伴随我们成长的无数的影星,有引领亚洲发展的经济和时尚,也是国人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半个世纪前大上海的十里洋场已离我们太遥远,好莱坞的梦幻工厂造出的花木兰却是讲洋文的,于是香港这个不夜之城,便成了呈上启下,联接东西方文化的枢纽。这是个陌生而熟悉的城市,即使是第一次来,你也会感到每个地方都已不  相似文献   

7.
2019年8月1日,我正式进入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实习,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说熟悉,是因为在校期间我就是科思创冠名班学生;说新鲜,是因为我被安排到具体的部门、班组,开始了更有针对性的实习。几个月来,难忘的事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8.
静静的高三     
一遥远的生活,遥远的叙述,这是我经常对大头说的话。我一直梦想有个年代供我们挥霍,可是走在高三的路上突然会感到一种窒息。  相似文献   

9.
2006年的最后一天,在我的眼中,整个上海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中。我走在张灯结彩、人潮涌动的街头,一个人慢慢回想在上海这几年的生活,任思绪跨越时空地驰骋……异地求学七年前,我被上海环境学校录取。那时,对于家在广东省珠海市的我来说,上海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爸爸听说这一消息的当晚,就和我商量:“别去了,上海太远了……”当时,我不太懂事,只想到可以“自由”了,不再受父母的约束,便毫无回旋余地否定了他的这一建议。现在想想,我不免有些后悔和心酸,是自己忽视了父母对儿女的那份牵挂,以至于七年后,他们那充满怜爱与不舍的眼神依旧清晰地在我的脑海中显现……  相似文献   

10.
我从没有真的说过爱你。昨天,我借到一本选刊,看到一则故事:那是一位母亲,每天倚坐在缝纫机下的母亲。她有一个儿子,读书的儿子。我没有继续看下去,是因为我自己的母亲从那遥远的海滨城  相似文献   

11.
陈向群 《北京纪事》2010,(7):100-101
这是一本1943年8月上海奔流书店出版的寸半本字典,由黄泽人编辑。字典印刷精美,纸张质量上乘,编排也十分合理。家里的这本字典在市场上值多少钱我一直都不知道,当然,就是知道我也不可能卖它。我想人收藏的目的多种多样:有些人是因为兴趣;有些人是为了藏品可以升值;有些人则是为了纪念什么。家里人一直都对这本字典呵护有加,不仅把它放在书架通风最好的地方,还不忘在它身边放一颗卫生球,生怕虫子有一天“饕餮”了它。我的父亲是最疼爱这本字典的人,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棉花蘸上酒精轻轻擦拭这本字典,然后再用那双布满皱纹的瘦手轻抚字典发黄的纸页。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这本字典有一个爱情故事,它是一本浪漫的字典。  相似文献   

12.
哈尼梯田     
彭程 《社区》2011,(32):30-31
跟前铺展开了一个奇迹。 一个令人不由自主地屏气凝神的奇迹。在它面前,语言顿时黯然失色了,一切描绘都显得贫乏无力。 在云南高原的腹地,在哀牢山的南麓,在比遥远更遥远的地方.在高山之上的高山里,奇迹在尽情地袒露自己,仿佛一望无际的野花在淋漓恣肆地绽放。也许是因为它的僻远闭塞,  相似文献   

13.
本书作者张君直心,是我的一位交往多年的学术友人。早在40年前,我们的国家经历过一场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很了解的大变故。在全民族几乎失掉了任何回旋余地的关头,自上而下地,推行起一场波及全民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直心与我,和我们的千千万万同龄人一样,离开自幼熟悉的大都会,到偏远而贫困的地方“插队落户”。所不同者,是他从上海,到了云南的沧源佤族傣族地区,而我则是告别北京去了内蒙古的达斡尔族地区。当然,那年月我们都还不满20岁,彼此之间也不认识。此后二十几年,当我们各自用心地耕耘于少数民族作家文学领域的时刻,才开始熟…  相似文献   

14.
赖广昌 《社区》2012,(14):62-62
总有一幅画,在有月亮的晚上隐现:总有一首童谣,在杨柳婀娜的湖畔响起。似那幅画,如那首童谣,我的故乡,如此熟悉,又离我那么遥远。 我的故乡。她不高贵,只在平凡中闪烁着淡淡的光。朴实的故乡,一如温馨的阳光诠释着她的慈祥,她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疼爱她们的孩子一样,养育了一代代生活在那方热土上的人们。 故乡是一幅平淡而充实的画。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三段论”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要说“复合判断三段论”这个既陌生又不陌生的逻辑形式是否要划个问号呢?说它陌生是因为逻辑课本上并没讲这种逻辑形式,说它不陌生是因为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这种逻辑形式是不乏存在的。记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八四年下半年(语文类、经济类、党政干部类)期末形式逻辑试题中曾有这样一个推  相似文献   

16.
我心依旧     
艺术的路程是遥远的。出生在农村的我,在记忆中的第一幅画是在一堂初中的语文课上,随手拿了一张纸一只笔临摹课本上的插图——林冲雪夜扛着长枪买酒,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有画画这么一个职业,直到上了高中选择了画画(那时候是很茫然的状态)。在画画中我体验到了成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于是开始疯狂地迷恋上了画画,决心一定要考上国内的最高学府,而不惜代价地复读了三年,最终,却是因为每年的英语考试无法达到标准而最后选择了北京服装学院(北服没有英语限制要求),庆幸的是学院里开设了一门纯艺术类专业——雕塑,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因此而一路走到现在。  相似文献   

17.
落雨清心     
总觉得保定的雨来得特别轻,特别静,微微一阵,波澜不惊,不像江南的雨那么缠绵多情。它来的时候会给人一种恬淡的惊喜,要走的时候却从不拖延,但不管它什么时候走,我心底难免觉得有些仓促,或许是因为我对它那种体贴的温润怀有一种感激与怀念的心情。在它的点染下,连别离的情愫都会变得很淡很淡,仿佛在告诉我:别离也带有回归的意味,只不过是我们观望点是近是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今天的目的是请诸位注意目前哲学上一个相当惊人的发展,而且这个发展,在今天我们纪念杜威百年诞辰的时刻,特别有一种意义。我指的发展就是那种我叫做分析哲学的重大的修正。它在今天所以有一种特殊意义是因为它使这种哲学的实践家的立场在若干重要方面和杜威更接近了。这种发展所以惊人是因为那些发见自己的立场靠拢杜威的哲学家,多年都觉得杜威在近代哲学家中是  相似文献   

19.
岑思 《中华魂》2008,(10):54-58
复信王兴华同学:《中华魂》编辑部转来了你的信,希望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那场争论,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对今天20多岁的大学生来说,似乎已经很遥远了。但是,正如你在信中所说,它又是与今天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人在今天重提这场争论,混淆视听;另方面是因为  相似文献   

20.
李辉 《社区》2010,(23):10-11
布拉格,对中国人来讲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这个城市和卡夫卡、哈谢克、米兰·昆德拉等名作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我们熟悉这个城市的文本基础。但遥远的捷克,这个古老的城市却又很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