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残雪在其小说中站在女性之立场,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传统男性的叙事模式,从而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之形象,肯定了女性意识。而残雪义无反顾地摧毁传统的女性形象,则可视为对男权意识的曲折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巧妙张扬。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现代女性剧作中的复仇女性形象脉络,理清从美狄亚原型到莎乐美形象的内在发展线索,着重探讨了复仇女性形象集中出现的深层文化动因,即体现了现代女性剧作撼动男权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并指明复仇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在于将五四后戏剧文学新/旧对立的社会冲突模式提升到压抑/反压抑的人性矛盾模式,从而确立女性剧作之于现代话剧发展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玲、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他们张扬着女性意识的大旗,站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制高点上,对男性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描写,撕开了千百年来男权中心思想统治下男性身上神圣化、神秘化的外衣,暴露出其灵魂的萎弱、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卑劣。在他们笔下,传统的男权至上思想受到质疑、否定乃至被彻底推翻,男权偶像轰然崩塌,一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取代了男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文学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三位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大收获,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迄今不曾逾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以女性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宋词,对女性给予了特别关注,冲破了以男性为表现主题的惯例,显示了一定的进步性.但其中的男性词人由于受到男权社会文化语境性别立场的影响和性别上的隔膜,他们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无论是对才貌俱佳的女性的外在形态描写,还是对性弱情怨的女性内在品质的熔铸,立足点都是为了满足男性生理、心理追求而忽视女性的主体意识,流露出词人男权意识的传统积淀.  相似文献   

5.
崔玉香 《东岳论丛》2006,27(2):147-149
余华虽以具有反叛和颠覆精神的“先锋作家”称名于文坛,但其思想深处存留着浓厚的传统男权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余华文本世界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特征,均是男性按照自身利益的需求和心理渴望对女性的构思与想象,是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90年代以来大众影视创作中的女性表达及文本中的性别形象与性别叙事为研究对象,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视点,解析滋长于男权文化之上的电影/电视剧文本是如何实施对女性主体意识和女性个人话语的消解来建构当下男性霸权话语体系和男权中心的深层意识形态,探索一种符合女性利益和女性意志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男性唤醒女性的运动,担任启蒙者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封建男权传统的残留,并在他们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植入新的男权意识。解放区作家孙犁的抗战小说,以诗性之笔勾画了一群生活在冀中平原战争年代的美好女性形象,而在“美好”想象的背后隐含了叙事者男性中心的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8.
张贤亮近年发表的<壹亿陆>是他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要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改变了他以往知识分子的话语风格,建构了一种新的两性关系.论文将这部小说与他以前小说中的男权意识和女性形象作对比分析,得出男权意识遮蔽致使正面意义的女性形象缺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里生活着一群形貌萎琐 ,举止猥亵 ,谈吐龌龊的各色男性 ,他们要么身体残疾、肢短体小、相貌丑陋 ,要么行为乖张、表现失当、语气下流 ,完全不是男权文化下男性形象伟岸英俊的想象认可和传统表达 ,从而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男性世界的浮世丑怪众相图。这是张爱玲基于女性主体意识 ,对整个男权世界价值评判的外化凸现  相似文献   

10.
程琴 《兰州学刊》2006,(12):184-185
本文以男性和女性的花儿唱词为例,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花儿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女性形象的阴性和依附性含义是男权制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侠"是一种具有崇高伦理价值的文化原型,女侠传奇出现在封建性男权中心社会与文化更趋巩固的唐朝,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女性意识,改写了男权文化下女性卑弱的地位,然而,从女性主义维度审视和观照女侠文本,发现其实质仍是男性尚美遣兴、嗜奇猎艳的叙事文本.侠性遮蔽、剥夺了女性丰富多样的生命需求,使其成为满足男性心理需求、人格倾向、没有任何自我真实主体意识的"空洞能指".在男权视阈下,女侠呈现出形象的概念化、命运的模式化和行为的陌生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秀芝 《云梦学刊》2012,33(1):87-89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美学也是由男性的历史之手制造并且是符合其男权中心主义需要的,这种男性的美学表现出对病弱女体的偏爱。新时期女性作家重构了女性身体的美学范式。这一美学重构是通过女性身体的健美与男性身体的丑弱对比.以新的眼光设置女性身体描写的空间来实现的。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对女性身体形象的重塑,传达出女性建构新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1883年英国桂冠诗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发表叙事诗《夏洛特姑娘》,该诗折射了维多利亚时代男性心中的理想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禁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困境,以及试图挣脱男性神话的女性的欲望与挣扎,失败与毁灭。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视角探讨诗中夏洛特姑娘的幽居形象,以及深入了解受困于重重社会道德伦理樊篱中的维多利亚社会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性别角色、女性意识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余华小说中最具普遍性的三种女性类型进行分析,分别是天使型、妖妇型、自主型。通过论述,笔者认为余华并没有完全超越创作主体自我性别立场的局限性,塑造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表现女性的生命真实。他通过女性形象发出的仍然是男性的心声,显示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内在欲望,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人的期望,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武小新 《江淮论坛》2005,(6):121-124
<水浒>是一部男性英雄的赞歌,其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少而单薄,但很有研究的价值,在她们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强大的男权话语模式.施耐庵和金圣叹在创作和评点<水浒>女性形象时都习惯于贬损和歧视女性,并以女性为牺牲品来完善男性形象的塑造,本文探究了<水浒>的女性模式并用当代形象学的理论分析了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嬗变,从最初符合时代政治要求的"理想女性"逐渐转变为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后的"女性理想"的追求者,而在社会发展、电视等传播技术普及之后,又逐渐"退化"为符合男性审美期待和心理期望的新一类"理想女性"。这种与社会进步同时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反动"值得进一步研究。即便是专门由女性编导为女性观众创作的女性题材电视剧和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主流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妥协。而塑造健康而富有时代感的女性形象,必须认识到健全的男性和女性形象都应该兼备"双性"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新视角的启迪新视角是就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立场而言,它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的新方法。给予人们的启迪之一是思维角度的变换,它反对在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男权意识,主张将女性世界和女性话语作为研究对象,重新解读西方传统文化,透视陈旧的社会本文和文化语境,向传统的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提出质疑。所以站在批判男权意识立场研究文学问题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给我们启迪最大的是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学派: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英美学派采用分析作品中的妇女形象的方式建立女性美学。他们最初分析的是男性和女性作家所作的小说或…  相似文献   

18.
吴颖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45-148,160
影视作品中的"凝视"是编导主观意图的体现,常常带有鲜明的性别色彩。在男权影像中,女性总是被"凝视"、被消费和被规约,而女性主义影视则以破坏男性视觉快感的方式来颠覆传统男性文本对女性神秘化、妖魔化的想象和叙述。然而长期处于传统男权文化结构中的女性主义导演,有的摆脱不了潜意识中的男权阴影,有的又激进地极端排斥男性,这都导致了女性"自塑"的举步维艰,女性的自我形象也不免存在或过度强势、或模糊脆弱等明显的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男权文化模式里 ,处于主流状态的男性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 ,女性作为在场的缺席者长期处于“沉默”状态 ,屈从于男性而退居亚流 ,坚守在边缘地带。在男权文化漫长而黑暗的历史通道里 ,女性的历史事实上是一张“空白之页”,成为一个空洞的能指 ,并沦为男权神话最鲜活的献祭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与德化教育 ,压抑、束缚、扭曲着女性的灵魂 ,女性的经验世界被层层的屏障所覆盖 ,女性的形象则被男权话语肆意涂改得面目全非。具有双重叛逆特质的先锋女性文学 ,首当其冲的任务便是颠覆男权神话 ,杀死男权文化 ,…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初国内学界对奥尼尔进行女权主义的批评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方的女权主义思想登陆中国并产生影响;二是国外的同类研究传播使得国内学者进行同质的研究.但文章认为将奥尼尔视为男权主义的作家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其一,剧作的男女人数比例不是判断剧作性质的依据;其二,应辩证看待女性人物隐身或在场问题,因为这与性别取向无直接关联;其三,以故事的结局判断男权主义是站不住脚的.文章通过深入奥尼尔的传记和他剧作中的地母原型证明臭尼尔是一位同情女性、跨越了性别差异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