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所下降,主要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有关.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既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又与个人的发展和完善紧密相连.因此要积极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实现.主要方法有:建立和谐的自我观,学会与人交往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追求自我实现等,同时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状态自我宽恕量表(SSFS),考察其心理测量学指标.方法:对39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修订后的量表有两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FS的两因素结构拟合较好.SSF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0,重测信度为0.623.SSFS的效标关联效度良好.结论:修订后的SSFS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可作为测量大学生状态自我宽恕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学业获得感是一个多维的心理结构,但现有研究对其内涵及结构的认识尚不完全一致,亦未能完整建构出其测量与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编制条目,对8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大学生学业获得感的心理结构,发现其包括资源拥有感、自我提升感、积极情绪体验以及成就达成感四个维度。信度与效度分析显示,该多维心理结构是大学生学业获得感的稳定且可靠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自我和谐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自我和谐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个体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心理的自我和谐对培养健康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心理自我和谐的水平受环境、人格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心理和谐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自我和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为工具,采用心理测验的方法,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总体自我和谐属于良好水平;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个体自我和谐的状况;大学生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学生的诚信心理结构对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词汇评定法探讨大学生的诚信心理结构。结果显示,大学生诚信心理结构包括诚实无欺、正直守信、忠厚老实三个正性取向维度和阴险狡诈、钻营世故、虚伪寡信三个负性取向维度。该结构拟合较好,正负性维度的划分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重庆市民心理服务需求问卷,为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咨询与研究工具。方法:以464名重庆市民为对象,在访谈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建构心理服务需求的初步结构,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重庆市民心里服务需求由五个因素构成:家庭关系咨询、人际交往咨询、自我发展咨询、归属与尊重咨询、生理需求咨询,五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0.016%;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各拟合指数达到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范围(GFI,TLI,CFI>0.80,RMSEA<0.08)。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8872,分半信度系数为0.7755。结论:该问卷信、效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用于了解重庆市民心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旨在考察学业成绩与大五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应用NEO大五人格量表,测查分析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研究影响学业成绩的具体大五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结果发现五个维度中,多元逐步回归的结果,入选学业成绩回归方程的只有严谨性维度。大五人格三十个因素中,自律与观念对学业成绩有重要积极影响。拒绝浮躁、严谨踏实是取得学业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条件。  相似文献   

9.
完美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会对个体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产生很多影响。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完美主义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与自我和谐问卷对119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完美主义总分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和谐。在完美主义的五个因子中,关注错误及家人期望两个维度对于自我和谐有正向的预测效果,而与人比较、自省及条理性三个维度对于自我和谐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之一,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社会焦虑与性别角色以及自我和谐等因素关系密切,自我经验、不和谐与社交焦虑呈现出正向预测的关系,自我灵活性和男性分与社交焦虑呈现出负向预测的关系,自我和谐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自我与期望、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对自己和现实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自尊和心理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整体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心理和谐量表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和自尊均显著负相关,心理和谐与自尊显著正相关;(2)高自尊组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均显著高于低自尊组,高手机依赖组大学生心理和谐水平均显著低于低手机依赖组;(3)大学生手机依赖和自尊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和谐;(4)自尊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指标拟合较好。因此,手机依赖通过自尊间接影响心理和谐,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改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来提高手机依赖者的心理和谐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提高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心理和谐的一个标准,可以从心理和谐的四个层面(即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对其进行衡量。而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3.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工作,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为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做好自我心理健康维护,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以饱满、健康的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孕育心理和谐,心理和谐造就和谐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石,人的心理不和谐引发社会不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对残障人心理和谐程度的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心理和谐则可谓社会和谐的基石。因此,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测评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残障人为例,在对其心理和谐程度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重点就残障人心理不和谐的深层原因进行社会学解读,最后就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促进残障人心理和谐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对心理及创造心理问题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 ,试图提出科学创造主体心理和谐理论的基本框架 ,并就创造心理和谐对科学创造主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科学创造主体心理和谐问题 ,就是要探讨科学创造心理过程、科学创造心理状态以及科学创造心理价值取向的和谐及相互之间的和谐 ,研究创造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塑造的一般机理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团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良好的团队文化有利于科研人员自身心理和谐、个群关系和谐、内外环境和谐、共享价值观念。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和谐心理,应该明确团队共同愿景目标、发挥团队领导主导作用、创建团队和谐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8.
幸福与尊严的心理和谐之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为人民服务"在当代的最为直接、具体的表达和体现,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应实现的目标。由于心理和谐是幸福与尊严的基础和源泉,因此要使人幸福、有尊严,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提升人的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心理和谐、人与事的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人与自然的心理和谐、个体与群体和社会等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道两家文化是以"和"作为自己的价值内涵与理想目标的文化,其中蕴含有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通过对先秦儒道心理和谐思想进行分析阐述并对其异同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它们虽然存在着实现心理和谐的方法与途径的不同,但它们有着向内用功以获得心理和谐的相似性,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人的心理和谐。先秦儒道两家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共同支撑与推动着心理和谐思想的阐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婚”是网络用户利用网络虚拟结婚的一种网络游戏行为,如今这种虚拟行为已经延伸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网婚盛行有其原因,主要在于参与者的心理需求的满足。网络婚姻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自由,而忽视和淡化了现实的规则,造成了人的价值危机和伦理危机。因此,必须避免在信息时代的价值中立和对技术的崇拜中产生的异化。在此背景下,和谐(包括婚姻和谐、制度和谐、网络伦理和谐)成为解决网婚冲击的终极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