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期,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等原因,导致了形而上学的美学体系为经验主义的研究所取代的趋势。康德、黑格尔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的严整性不见了。各种“自下而上”的美学方法纷沓至来。出现了诸多的美学分支与美学流派,没有人再过问美学的整体性。于是,继古典美学的系统化之后,当代美学又需要新的系统化。美学需要新的系统化的第二层意义是就美学体系自身的系统性而言,也就是在摆脱旧的方法论(如线性因果决定论,分析综合法、静态分析法等)之后,在进行多学科、多层次、 相似文献
3.
4.
民族文化史研究的重大突破──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华剑中华民族有其光辉灿烂的悠久文化,民族文化史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以往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多侧重于政治、军事、宗教、语言等方面,而对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税务出版社出版的《税制改革比较》一书是青年学者李岩同志几年来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较系统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税制改革的力作。作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税制改革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又对我国税制改革前后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将中外税制改革进行了对照和总结,找出了经验教训提出了深化税制改革的构想。可以说,本书不但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首先《税制改革比较》一书从经济国际化角度阐述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者论述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世界是以商品、资本、劳务、… 相似文献
6.
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马小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后,一个重要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这个主题激荡着无数关心传统文化出路的仁人志士的心。从传统看,客观上越是最不神圣的阶段,在意识上越有被神圣化的历史,也越有被否定化... 相似文献
7.
8.
9.
兴衰沧桑系中华──读十卷本《北京通史》李学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生在北京,算是北京人,因此《北京通史》的出版,使我感到特别欣幸。记得五十年代的时候,我学俄文,曾看过莫斯科市史;是厚厚的大本。当时我就想,中国的首都北京也应该有系统... 相似文献
10.
11.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8月13日报道,老舍的中篇小说《北京人》等最近已由P·巴迪和李志华等翻译、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巴迪为该小说集写了《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超越与回归──读《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张洪齐目前国内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尚存诸多偏颇之处,以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反讽,游戏;就是非中心,非理性的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就是解构一切,摧毁一切的虚无主义,但这只是激进的和庸俗的后现代主义,而不是后现代... 相似文献
16.
具体显现共象──读《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李洪岩由周积明、张艳国先生主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一书(武汉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从文化角度提供了一种理论,帮助我们解答了一个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个人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新视野──评西村成雄《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王桧林,朱汉国一、“革命”观念的转换与“国家”概念的提出西村氏是近年来日本学术界很有影响的一位中国现代史专家。80年代以来,他相继出版了《中国近代东北地域史研究》、《中国民主与自由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何孝荣先生的明代寺院研究,是以明代南京寺院为起点的。经过几年的艰苦探索,结撰成《明代南京寺院研究》一书,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刊行,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在从事明代南京寺院研究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不少关于明代北京寺院的资料。这使他深深地认识到:“明代的北京,佛教 相似文献
19.
袁崇焕研究的丰硕成果──读阎崇年著《袁崇焕研究论集》(港)刘健明在过去十多年来,袁崇焕的研究在海内外有长足的进展,这一方面是学术风气日趋活跃,研究袁崇焕的课题拓宽范围,其涵盖面包括总论、传记、政治、军事、经济、党争、斩毛、议和、死因、诗文、籍贯、家系... 相似文献
20.
读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周光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化与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一股文化语言学新潮。几年间,著作纷纷,议论纷纷,颇有一点竞立新说、竞相争鸣的气象。它与“文化热潮”相伴随,激发了许多中青年学者的热情,引起了更多中老年学者的关注。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