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优势有利于外向型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限制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口因素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将从过去的抑制作用转为促进作用。老龄化将通过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作用机制促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迎来快速上升期。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遭遇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以往关于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国内外研究均忽视了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基于此,可以构建一个融合发展经济学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分析框架,将老龄化因素纳入城乡二元经济三期世代交叠模型,探讨老龄化影响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理论研究发现:(1)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城市与农村的教育投资率、降低农村的储蓄率,但同时会提高城市的储蓄率,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二元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模糊的;(2)城市化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并增进国民福利,但由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下降,降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率,从而会减缓城市化的进程并弱化城市化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通过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研究有助于从人口转变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变之后,G20作为一个整体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G20囊括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其人口变化形态以及人口—经济关系格局错综复杂,跨国差异和阶段特征明显。人口变化直接映射到劳动力市场格局变化,各国劳动参与率普遍存在"倒U型"生命周期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老龄化是导致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银发浪潮"将是倒逼各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的深处肇因。  相似文献   

5.
张鹏  施美程 《江淮论坛》2021,(6):20-27,82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缓甚至抵消人口负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实现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下岗失业的成因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引起失业增加的供给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力存量的多少,二是劳动力增量的变化。从总量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八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5630.33万人,而“九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人数为5123.75万人。据有关专家估计,2001—2010年要净增劳动力3000万人,2011—2020年还会继续增长,到2020年将达8.5亿人,以后才会减少。从劳动力存量来看,有显性失业人员900多万,隐性失业人员300…  相似文献   

7.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快速向老龄社会转变"。虽然青海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严重,但由于全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为主的劳动力外流等多种因素,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显得更为严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将更加严峻和突出。大通县是全省重要的农业县,2015年全县农村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县老龄人口的52.83%。通过对大通县农村老龄化问题的调查、分析,以期能够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探讨全省农村老龄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就全省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和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是人力资源发展的两大趋势.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进而抑制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则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并可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来"对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采用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系统GMM模型...  相似文献   

9.
聂正彦  杨角 《晋阳学刊》2013,(2):137-140
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1995-2009年甘肃省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相关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到来,农业发展正在走资本替代劳动的道路;短期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在长期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会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阐明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的生产的关系,是我们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导。我国从1999年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人口老龄化程度呈不断加重趋势。近年人口学界的预测显示,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将出现短缺,不足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应从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力、适当延迟退休年龄四个方面入手,处理好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