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定旭 《船山学刊》2004,(1):155-159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教育兴起,可视为中国教育转型的开始.值此新旧嬗替之初,郭嵩焘受命出使英、法,亲身接触到了西方的教育现实.郭嵩焘受过完整的传统教育,于经史之学有很深的造诣;又以精通洋务著称,主张取法西洋,包括取法西洋的教育.这样一个具有变革思想的士大夫对西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对于我们探索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初始轨迹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对郭嵩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对其教育思想的探讨稍显薄弱.笔者不揣浅陋,冀于此略尽绵薄之力,故草成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出使西欧期间,认识到华侨在通商国防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海外设立领事馆保护华侨的积极主张,并身体力行,爱侨护侨,其思想与活动有利于打破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是开启侨务近代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张宇权 《学术论坛》2004,71(1):154-157
刘锡鸿晚年以出使和反洋务而闻名,然而,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并不为人所注意。实际上,由于晚清社会的动荡,其中举之后,就先后跟随张敬修、毛昶熙和郭嵩焘办理团练,镇压农民起义。后到京师任刑部员外郎,直到光绪二年随同郭嵩焘出使英国。  相似文献   

4.
郭嵩焘在晚清以通达洋务、洞察时弊著称.他作过第一任出使英、法两国的钦差大臣,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位值得注意研究的人物.肃顺在晚清朝廷大员中,以延揽人才为重,能泯除满汉门户之见,放手任用汉人,在满人亲贵里头,算得上庸中佼佼.《清史稿·肃顺列传》称他: “睥睨一切,而喜延揽名流.朝士如郭嵩焘、尹耕云,及举人王闿运,高心夔辈,皆出入其门.”  相似文献   

5.
因“马嘉理案”,郭嵩焘被清廷作为首任驻外大使派往英国;在出使期间郭嵩焘与日本驻英公使上野景范等人进行了大量的交流,通过交往他对当时日本国内改革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郭嵩焘是清代封建士大夫阶层中首先转向西方寻找真理并开始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先行者之一.他的独具特色的向西方学习的"本末"观,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远远超出了同时代其他洋务派人物的思想水平,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先导.他的思想表达了他深层的爱国情怀与追求真理的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7.
袁洪亮 《云梦学刊》2003,24(3):46-48,89
郭嵩焘在办理洋务、出使西洋的过程中,初步分析、引介了“开放”、“求实”、“重商求利”等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并以此为参照标准,批判了“闭目塞听、妄自尊大”、“粉饰作伪”、“虚文”、“浮躁”等中国传统的落后社会心理,为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对湖湘文化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积极参与了对王船山思想的挖掘,使船山思想风靡全国。他对湘军政治集团的形成,对湘系人才群的兴起、对湖湘文化的近代化变革起了重要作用。他自己的理论思想及政治实践直接构成湖湘文化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巨著——谈郭嵩焘日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清代日记留存于今,以长篇巨著称誉于学林者,何止百数,而长达二百万字以上者,允推郭嵩焘日记。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关系至密。咸丰初,助建湘军。同治二年,署广东巡抚。光绪元年,任兵部侍郎,充出使英国大臣,旋兼驻法国大臣,主学习西方科技,蔚为国用。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与"夫人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于1878年6月19日在英国伦敦以如夫人梁氏的名义举行了盛大茶会,这是中国开展"夫人外交"的开始.郭嵩焘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夫人外交",其原因一是出于外交礼仪而回请西方各国官员,再一是他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认识.但是,郭嵩焘的行为却受到了清朝守旧派官员和国内舆论的攻击,这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沟通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传统学术著作和他出使前后的日记、奏稿及书信,以探讨其对外交涉的依据。郭氏诠释儒家经典时指出,"三代宾客之礼"包含对外交涉的真理。出使前后通过阅读《万国公法》等国际法译著,并与"万国公法讨论会"交往,他才意识到近代外交应以"万国公法"为依据。然而,郭氏接受"公法",并不意味着放弃"三代之礼",恰恰相反,他是将"公法"当成"三代之礼"精神在当代的体现而加以推崇。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代化前期(187──1894年)的努力,近代使节制度在清廷政治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并开始取得向近代化纵深层面发展的某种内在基础①。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也迫使清政府企图通过外交途径来维持其苟延残喘的局面,外交在清廷政治中的作用开始凸现出来,这是使节制度进一步近代化的外在基础。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清季使节制度在1894年以后开始了新的近代化进程。一、外交使节的职业化从1875年郭嵩杰被任命为第一位驻外公使时起,一直到1892年汪凤藻持节出使前,清政府共向12个国家派出了18名外交使节。在这些人中,…  相似文献   

13.
李鹏连 《船山学刊》2014,(1):165-168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著述丰富的经学大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研究郭嵩焘经学学术的相关论著,对学界关于郭嵩焘经学文献成就的研究以及研究动向进行归纳与分析,并对学界有关郭氏经学研究之不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4.
聂蒲生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53-156
郭嵩焘作为中国首任驻英大使,在西方国度上亲身感受铁路的便利迅捷,火车带来的国强民富,积极接受西方人士的游说与建议,竭力要求朝廷开拓中国运输新事业,坚决反对沈葆桢拆毁吴淞铁路.他依据中国国贫民穷的现状,主张循序渐进兴修铁路,抨击清流派欲借洋款大兴铁路,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铁路观.郭嵩焘顺应世界潮流,热情宣传和鼓动中国兴办铁路,履行了一个先驱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而又缓慢.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代代有识之士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不断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着世界近代化大潮的节拍,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从中国近代化嬗变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已经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既取决于国内诸多因素,也与外部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本文拟通过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影响的论述,就新教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对船政的近代化起到了指导作用,而近代船政则经历了萌芽、发展、短暂“盛世”及衰亡的历程.船政近代化的历程显示,任一事物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先进的、成熟的.在晚清,由于海防思想本身的不成熟,最终导致船政近代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17.
陈焱 《船山学刊》2020,(2):30-36
郭嵩焘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近代湖湘士大夫集团中研究与宣传船山思想的大将与旗手。洋务运动作为晚清士大夫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所进行的自强求富之政治改革运动,历来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思想引进与对峙西学的重要一环。而郭嵩焘在推动洋务运动的时候,以船山实学思想作为方法论依托与理论参照来接续西学。在郭嵩焘的洋务思想中,体现了船山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变革的思考,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最具启蒙性的代表,船山的哲学方法论在郭嵩焘务实求变的洋务思想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与政治变革。  相似文献   

18.
一、绪论 孙中山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辛亥革命.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中国留学生,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不管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来看,还是从具体时段的辛亥革命来看,中国留学生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末的法律改革为中国古代证据法的近代化提供一个制度的平台,证据法的近代化主要表现为证据裁判主义原则的确立、刑讯被废止、明定自由心证及刑事证据法与民事证据法的分立等四个方面.中国证据法近代化的主要动力是中国传统证据法的固有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96年8月21日至23日在中原名城开封市河南大学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江苏、湖南等20余省市的70余位代表出席.此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中国文学的近代化.中国文学近代化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它的探讨实际上也是对中国近代文学性质更深层次的阐释.这次讨论主要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是具体探讨了文学近代化的发展轨迹,它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