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文艺的人民性与阶级性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文艺界关心和注意的问题,但一直存在着分歧。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文学理论和继承古代文学遗产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论述人民性的时候,常常出现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倾向。“四人帮”极“左”时期只强调人民性是对抗阶级的对立性一面,而忽视人民性还有对抗阶级的共同性的一面,甚至把人民性当作资产阶级人性论加以批判和否定。粉碎“四人帮”以后,拨乱反正,对人民性作了许多正确的论述,但有的同志在论述人民性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却又出现另一种片面性的倾向,只强调人民性是对抗阶级的共同性的一面,而忽视人民性还有对抗阶级的对立性的另一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是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只有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自觉地站在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才能真正理解和搞好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使教育为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作出贡献。在阶级社会里,学校从来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瓦解以来,人类所经历过的社会都是有阶级的社会,人类杜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是科学地认识阶级杜会客观规律的钥匙,是无产阶级胜利地进行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武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类的社会生活被认为是没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类盲目地受着历史必然性的支配。只有在马克思、恩恪斯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之后,人类历史才成为科学,人类中的先进阶级才开始自觉地依据客观规律,为历史开辟前进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一切设想和寻求,都不过是空想。只有在马克思、恩格斯创造了科学的社会主义之后,社会主义才成为现实的前景。科学的社会主义不同于空想的社会主义,一个主要之点就在于  相似文献   

4.
曾幸 《南方论刊》2022,(1):68-71
法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因素,通过研究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组织规范以及相关社会因素,进一步追溯中国法的起源。在唯物史观方法论的分析视野下,法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产生,氏族习惯法就是早期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律形态,具备了法规范性、公意性、强制性等基本属性,扮演着调节原始社会人类行为的角色。从法的发展历程表明,法并不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出现早于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即国家产生之后,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才具有了阶级性特征,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意志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是否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个根本分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伦理学认为,道德总是超然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也不具有阶级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理论根据。在阶级社会里,最基本的影响全部社会生活的社会存在,就是阶级的对立。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不能不决定着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道德,也就不能不具有阶级性。所以,恩格斯在明确地指出“所有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之后,就更着重地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甚至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立已被遗忘了(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引者)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之上的、真正人类的道德方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共产觉人的最终目的是消灭阶级和建成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无产阶级首先必须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打碎资产阶级的反动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夺取政权并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终结而不过是它的开始。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它来继续进行阶级斗争:剥夺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经济基础,为消灭阶级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列宁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消灭阶级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7.
一三十年代前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发生过关于文艺阶级性的论争。《新月派》梁实秋首先发难。他在《文学与革命》中宣称:“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文学一概都是以人性为本”,“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梁实秋完全抹杀了人的阶级属性和文艺的阶级性,主要在于反对无产阶级文学,进而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了捍卫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原则,当时以鲁迅、瞿秋白为首的左  相似文献   

8.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对于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阶级社会毕竟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极其壮观的一页;诞生于阶级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无疑是社会科学真理宝库中最辉煌的成果。而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关于把阶级性和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最显著特点的这一论断到底对不对?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文艺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强大的精神武器。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社会主义文艺肩负着不可代替的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同时,这一使命也给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繁荣开辟了宽阔途径。共产主义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特征和优秀传统,也是它区别于历史上一切进步文艺的根本特点。文艺是人类通过审美方式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受一定时代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受经济,政治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强烈的阶级性。高尔基说过:“文学从来不是司汤达或列夫·托尔斯泰个人的事业,它永远是时代、国家、阶级的事业。”创作的实践也说明,一定的文艺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家在创作时,必然按照自己的立场观点、世界观去  相似文献   

10.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关于阶级斗争理论观点仍具现实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需要加以发展和与时俱进。信息社会的来临,金融经济的增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使西方国家各阶级状况、结构和相互关系出现了与马克思时代不同的特点,雇佣劳动者生活水平和技术文化水平有所提升,新兴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劳动人民政治地位和社会作用日益增强,无产阶级已经不是任人宰割的孤立无援的力量。作为剥削阶级和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在社会经济矛盾和劳动人民斗争的压力下,不得不进行多方面的适应生产社会化和分配公平化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因素的生成和成长提供了土壤,也使阶级结构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形势日益向着有利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1.
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87页)阶级分析方法,是无产阶级政党研究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后。近几年来有的人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干扰下,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根本不讲我们的社会里还有阶级斗争问题,根本不提阶级分析的方法,似乎它已经过时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有人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在“文化大革命”中伤害过许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人性美”这种审美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在阶级社会中,除阶级性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人性。有的同志一谈到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共同性,就“谈虎色变”,怕被人说成是搞资产阶级人性论。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顾虑。在我看来,资产阶级人性论有两个特征:一是只承认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承认人性的根本点是人的社会性,二是把资产阶级的特殊的阶级性冒充为各个阶级共有的人性。我们同资产阶级人性论,当然要划清界限。不过,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根本否认阶级杜会中有人性的共同性,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人性就是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说,这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毛泽东同志果真是这样讲的吗?让我们来查对和研究一下原文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消灭阶级,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以建立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要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通过阶级斗争消灭阶级,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公式。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根本问题。无产阶级一定要通过阶级斗争,夺取政  相似文献   

14.
数字技术构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图绘,从传统资本主义到数字资本主义、从工人阶级到革命大众、从阶级斗争到新社会运动、从商品霸权到景观霸权,这个风景线上刻画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结构、阶级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深刻变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革命力量、阶级力量、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似乎给资本主义注入了起死回生或“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实际上却在进一步积累使自身走向灭亡的因素和条件,给人们认识人的解放问题以及走出乌托邦的幻想提供了一个全新维度。技术与资本的合谋成了资产阶级的猎心策略,而无产阶级要掌握技术工具来为自己服务,就必须寻求新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把握数字时代本质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人类历史规律和全球关怀的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还灵不灵?阶级斗争是到处存在?还是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存在,还是长期存在?这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新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一、革命导师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第333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阶级对立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是当前关于历史发展动力问题讨论中的一个焦点。正确理解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对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发展与繁荣历史科学极为重要。(一) 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人类社会是在阶级对抗中前进的,社会生产也是在阶级对抗中发展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指出,除原始公社外,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这些阶级的斗争决定着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但是,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同时,总是提醒人们注意: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  相似文献   

17.
“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我们知道,在不同的对抗性的阶级社会中,都存在着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产生,表现着该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两个基本阶级。在基本阶级之外,通常还存在着非基本阶级。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构成了该社会阶级斗争的主要方面。但是,不同历史时期的阶级斗争,又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几个基本阶级之间的斗争交错在一起,使本来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两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服从了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主要矛盾和斗争,使两个以上的基本阶级同属人民的范围。例如,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不仅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统一战线,也曾和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建立过统一战线。这时,在共同抗日的条件下,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因他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法人犯罪刘任武一、资本主义市场是孳生法人犯罪的温床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人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而由统治阶级在法律上加以规定的,并用刑罚的方法加以惩罚的行为。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在林彪和“四人帮”横行之时,文艺作品的“人民性”曾被斥为取消列宁主义党性原则的东西,是“全民性”的同义词,是“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概念”;有人也跟着说什么“文学的‘人民性’概念,是一个十分含混模糊的非阶级的概念”,袭用“人民性”的概念,是“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以图改变无产阶级思想运动、文艺运动的性质”,“‘人民性’概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2):38-46
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基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维度,当前对于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研究,应聚焦如下问题:何谓阶级?何谓阶级斗争?如何看待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和阶级斗争何时退出历史?何谓无产阶级?何谓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何谓无产阶级政党?如何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战略性?如何理解一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非单一性等等,并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时代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