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佳甫 《学术界》2003,(3):271-274
本世纪近 3年 ,黄山书社两批推出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博导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 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大书 ,读后获益匪浅。它的出版是学术界一件值得推崇、讨论的大喜事。首先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是一部开拓性学术大书  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汇成世界史学中最广袤浩瀚的史海 ,而历代中国史学思想始终是中国史学的灵魂 ,是一门底蕴最富厚最精萃的中国史学分支学科。由于它难度大 ,涉及面广 ,问题错综复杂 ,千百年来 ,中国一直没有学者对它进行过系统地研究和认真地总结 ,更谈不上建立这一分支学科 ,也谈不上出版一套完整的史学思想通…  相似文献   

2.
明朝自嘉、隆、万以来,江南学者对朝廷的大政方针颇有微词,反映在史学上,就是批评官修当朝史,这其实是他们不满乃至反对朝廷对东南的经济掠夺、放任西北荒废的心态的曲折反映。归有光是较早具有这种思想的学者之一,以往,人们把他看作文学家,不足以说明他的思想。本文试图对归有光的史学批评思想及其意义做初步探讨。  一、对官修当朝史志的批评  归有光重视国史在认识历史中的作用:“大哉国史,所从来久矣!上古帝王,继天立极,功德与天帝同流,其不可传者,与化而亡矣;其可传者,独赖有史以存之。故巍然焕然之迹,亦与天地同…  相似文献   

3.
钟放 《云梦学刊》2004,25(3):15-16
国史修养对世界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世界史研究者可以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的历史编纂学;二、具备深厚的国史修养才能使“比较研究”令人信服。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吴英 《江海学刊》2022,(1):188-194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当前历史学面临的最重大课题。而这一重大课题能否成功完成则取决于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能否成功,因为有什么样的史学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史学。而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则需要在唯物史观新的解释体系的构建、力戒教条主义、处理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两对关系等方面着力。这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整个史学界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相似文献   

5.
本土资源与外国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外国史研究面临许多困难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本土资源相对缺乏。欧美的中国史研究依托于其史学的整体性发展、厚重的学科积累和丰富的本土理论资源 ,故能取得令中国和国际学界瞩目的成绩。中国的外国史研究尚在幼年时代 ,学科积累单薄 ;而且 ,由于中国史学在转型中出现困难 ,不同学科领域缺乏交流 ,本土社会科学理论均不成熟 ,因而外国史研究未能从本国学术和思想中获得充分的滋养。外国史研究者通常只能片面地借助域外资源 ,难以产生有特色和影响的学术成果。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学者更应借鉴欧美中国史研究的成功经验 ,充分发掘本土资源 ,在修养和学识上形成一种对域外资源的过滤、消化能力 ,借助本土文化底蕴、中国文史修养和深切的现实关怀 ,形成独特的观察角度和解释框架 ,以期在某些领域和专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民族学的回眸与前瞻郭大烈一、世纪潮——民族学科何处去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学术界纷纷预测本学科在下世纪的未来:哲学界说:21世纪还会有一个大发展,研究成果将会更多,水平更高。[1]史学界说:21世纪的中国史学,要造就出一批能够同世界各国史学...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在当前国史、党史学界受到充分关注。伴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人文社科领域研究逐渐兴起了“视觉转向”的话语逻辑,三线建设领域研究如何因应这一转向值得思考。在当下视觉转向的语境中,研究着重分析了运用影像史学这类新方法之于三线建设研究的价值逻辑,并通过“视觉证史”与“视觉书写”两重路径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影像史学的方法将三线建设时期所遗存的大量视觉资料、亲历人物口述等重要信息转化成为现实可行的研究。尽管影像史学在三线建设研究的结合或许有其应用上的部分限制,但是基于影像文化在人类生活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其可作为不同于书写史学的另一种“真理”表述方式,我们仍应该对其进一步深挖,借以开拓和丰富国内三线建设研究之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但是,大陆学者对中国近代史领域里宏观问题的研究,仍然亟待加强。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解释模式、理论渗透等方面的问题,还应该继续深入研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学者在宏观史学研究方面的缺失,会让在这方面素有特长的美国学者的优势愈加明显,美国学者在中国近代史领域里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强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分期问题,一直是本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无论是党史领域还是思政领域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及研究都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文献。从学术史考察,思政分期的研究在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大进路:一是以大历史观为依据的观念呈现,其着重从党史、国史和革命史的宏观角度来讨论思政学科分期,这也是学界普遍认同的观念;二是在大历史观之下以当下领导人新论断、国家发展战略与政治转型、公共政策变迁以及学科体系转型为分期理据,后者未有直接论述,但从研究中我们可以分析观之。两种研究进路既有相继承接的历时性,也具有主次分明的共识性,共同表现了追求思政学科发展的自觉意识。由历史观的宏观分期向学科史的微观化转型,建构思政学科分期的科学化与微观化进路,遵循精细化进路,促进内在研究范式的创新,推进研究阶段与过程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思政学科分期研究之重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与史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们公认,中国目前的社会正处于史无前例的转型期。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人文科学的“龙头”——历史学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而且,危机一直持续至今。于是,在“史学危机”余音袅袅的氛围中,人们又合乎情理地提出了“史学改革”的呼声。对此,学者们的普遍看法是:一方面,史学与社会脱节了,即史学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转型期所提出来的多种多样的复杂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阶段,社会本身对史学研究的需求量必然是趋于越来越小。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就只能使人们认为:史学除了忍受冷落,似乎没有其他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史学的困境与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史学的困境与误区王东一、中国当代史学的总体困境:史学主体的分离所谓史学主体,由两个方面构成:史学研究的主体──史家和史学接受的主体──历史教育的接受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构成史学主体的这两个方面,其基本关系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象今天这样,史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许多学者著文回顾本世纪我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所谈具体学科各有侧重,但都认为,中西学术的交流和会通,是20世纪我国史学取得长足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蒙元史学科而言,由于其具有世界性,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所谓“世界性”,指的是蒙元史研究涉及的地域、民族、制度文化,以及所利用的历史资料,都超出了中国范围。因此,研究蒙元史更需要面向世界,随时注意了解和借鉴别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切忌闭门造车,这是老前辈谆谆教导并用他们的研究实践启示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19世纪末以前中西蒙元史研究之回顾与比较  中国传统史学最重“正…  相似文献   

13.
李娜 《江海学刊》2014,(2):150-157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探讨这一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作为新兴的史学领域,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既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更需要搭建适合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语境的概念体系、学科框架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厉娜  满永 《社会科学论坛》2005,(11):144-146
本文以厉家寨乡村调查为讨论的切入点,反思了当下党史与国史研究中存在的困境。文章认为,研究视域的局限是困扰党史与国史研究走向学术化的瓶颈, 只有在综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推动研究者问题意识的转型,党史与国史研究才能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5.
口述史学的引入,推动了当代中国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丰富了国史研究的史料来源,突出了其学术性特征,带动了其他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并使当代中国史研究更趋于社会化、民主化。但是,口述史学方法存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其在当代中国史中的运用与发展。因此,研究者应积极采用口述史学研究方法,同时又要认真研究,努力避免口述史学自身所存在的弊端,促进口述史学方法在当代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史学首先是史料学。中共党史作为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史料的准确、可靠。但目前党史研究中,有不少研究者不认真阅读资料,闹出了许多张冠李戴的笑话。这种现象警示我们,党史研究需要:(1)严谨踏实,认真阅读资料;(2)尊重史料,不割裂史料,更不能故意歪曲史料;(3)实事求是,诚实注释;(4)正确解读、应用资料。只有这样,党史才能成为信史,党史研究才会有真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王萌 《阴山学刊》2009,22(3):35-38
张光直先生的学术背景使其在考古研究中更倾向于使用以人类学为主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而这样的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考古学在学术定位上应归于张先直先生所定义的新的史学(尤其是中国古史)学科范畴,这种学科区别于中国传统意义上以史料为基础的史学,是具有世界性的。这样的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学者广泛学习西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发展的结果是从中国产生出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社会科学理论。张先生的一生。也正是致力于此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视角看中国古代史学许凌云一、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藏史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史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发达的学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优良传统和民族特色。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9.
王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57-1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蓬勃发展,刊物越出越多。在学术环境与办刊规范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面对着上千种刊登史学论文的刊物。由于缺乏相对客观的质量评估,在选看、选订和投稿时,常会感到有些困惑。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史学刊物的学术质量。以资参考。另一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学术标准亟待明确,评估尺度更应透明.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必须加强。有感于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历史学者.组成评估委员会,合作进行了历时半年的调查研究。他们向全国学者和学术刊物广泛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问卷的内容认真统计,分析研讨。最后以加权记分和投票表决的办法,评选出33种与史学相关的刊物。名次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2007年先后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牡丹江、黑河、尚志、齐齐哈尔和密山市共召开了七次(其中第二次是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