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献。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献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回鹘文佛教文献残片《佛祖历代通载》(标本B59:69)进行了再研究,对原文进行了拉丁文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考释的十五件文书断片,有十四件大谷文书,其中四五○○号以前十二件,载于龙谷大学小田义久教授主编的《大谷文书集成》一和二,另二件四五○○号以后者,转引自小笠原宣秀、西村元佑著《唐代役制关系文书考》和周藤吉之著《唐代中期户税的研究》(二文均见《西域文化研究》三).只有一件文书移录自《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八册. 对于十四件大谷文书,日本学者小笠原宣秀、西村元佑、周藤吉之和小田义久都曾进行过初步整理、研究,如周藤氏取用几件载有户税钱的断片研究唐代户税,小笠原宣秀、西村元佑二位先生对载有赵晋阳的文书分析其内容,小田义久氏对几件文书填字拼接等.现在我仔细研读这十五件文书断片,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批文书断片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研究.兹分两部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 6年 ,笔者在《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 4期 )上发表了第一篇专题研究西夏文书法的学术论文 ,题为《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一文 ,发表之后 ,被学术界认为是填补了西夏学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也填补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 1987年又发表了《谈西夏文书法与创作》一文 ,入选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 10周年论文专刊 ,其中有笔者所创作的不同书体的西夏文书法作品。倘若对西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也未必见识过西夏文字 ,究其因 ,乃是因为元人在纂修辽、金、宋三史时 ,独未给西夏修一部等量齐观的纪传体专史 ,至于对西夏文的书法艺术更是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4.
《学术月刊》一九八○年第十一期发表了蒋学模教授题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我见》一文。蒋老师在这篇文章(以下简称《我见》一文)中提出了一些正确的见解,读后受益非浅。但蒋老师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的存在,学生不敢苟同。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的客观性及其意义,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平山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大鼎铭文长四百六十九字,方壶铭文四百五十字,《好(次虫)壶》也有一百八十二字,是研究我国古史、古汉语和文字发展的珍贵史料.《文物》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朱德熙、裘锡圭两教授发表了《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以后又得见在吉林召开的古文字学年会印发的张政烺、赵诚、孙稚雏诸先生有关论文,对铭文若干难字难句的通读多有突破,创获良多.今就诸家尚未确释的王名和个别有关文字的考释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6.
汉代《徐胜买地券》真伪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徐胜买地券》现存于山东省博物馆,最先著录于《文物》1972年第五期。券文公布后,方诗铭先生在翌年的《文物》第五期上发表了《从徐胜买地券论汉代‘地券’的鉴别》一文。他以干支纪日是否符合陈垣先生的《二十史朔闰表》及地券的记载是否符合汉代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清代乾隆年间一份禀文(《邓仕斌禀》)的介绍与分析,考释了“禀 文”这一特殊公文形式的成因与演变,分析了《邓仕斌禀》在古代文书学研究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州瑞光塔位于苏州市区西南隅盘门内,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大约于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基本落成。1978年,在第三层塔心窖穴内发现了函藏在两层木箱内的真珠舍利宝幢及其它有关佛教文物多件。宝幢为楠木夹(?),通高122.6厘米,自下至上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它集宋代各种工艺技术于一身,集金银珠宝于一体,精美而豪华,纤巧而雄隽,在苏州悠久历史的众多文物中首屈一指,在中国工艺史上堪称瑰宝,在佛教瘗葬舍利的容器中绝无仅有,因此报道和研究的文字不少,影响最大的是1979年第11期《文物》上发表的《苏州市瑞光寺塔发现一批五代北宋文物》一文。但在有关宝幢的研究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关于宝幢供养人和宝幢所反映的佛教宗派的判断,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发表一些意见,恳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0.1 《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四期发表了蔡美彪先生的大作《元代圆牌两种之考释》,对“兰州发现的银字圆牌”和“扬州出土的元代圆牌”从牌符类型上;从语言文字上作了辨析和考释。关于“兰州圆牌”,因为郝苏民曾于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上发表过《对西藏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圆牌的译释兼论其意义》一文,对“兰州发现的银字圆牌”的八思巴文作过释读的尝试,故无赘述必要。而蔡先生关于“扬州出土的元代圆  相似文献   

10.
陈国灿先生据杏雨书屋藏羽027《癸未年十一月史喜酥买马契》推断回鹘米怀玉都头筹组赴长安表奏使团的活动在咸通四年(863)的十一月就已经启动,实则不然,契文中的"甘州家"等词可证羽027为曹氏归义军时期文书,"米都头般次"则是指米姓都头率领的使团或者商队,至于其行进方向及是否与赴京入奏有关,据现有资料难以遽断,但从文书年代等多种角度考虑,该件文书都应与《新唐书·回鹘传》等所记咸通七年(866)回鹘达干米怀玉朝奏事无关。  相似文献   

11.
杨富学先生说:"密宗经典《北斗七星经》在回鹘文中写作yitikan-sudur,该经的回鹘文写本虽未发现,但有关该经的回向文(详见第三章)却在吐鲁番时有所见,有关写(刻)本现存柏林,……14世纪时,必兰纳识里(Prajna-sri)又据回鹘文本将其译为蒙古语。"其实,杨富学先生所说的"回鹘文《北斗七星经》回向文"就是《北斗七星经》之回鹘文译本,由元代回鹘僧人必兰纳识里自  相似文献   

12.
曾国之谜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在河南、湖北间的南阳盆地南部和湖北枣阳、随县一带的随枣走廊,陆续出土不少曾国铜器和其他文物,特别是1977年随县西北郊发现的战国初期曾侯大墓,所出文物之丰富和精美是空前的,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但是,这个春秋、战国时代的曾国,文献上不见记载,因此它成为一个谜。李学勤同志曾发表《曾国之谜》一文(《光明日报》1978年10月4日《文物与考古》副刊92期),试图解开这个谜,推定铜器铭文上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上的随图。接着石泉同志又发表《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一文(《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表示赞同李的意见。最近,李学勤同志又发表《论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参加中英合编《英藏敦煌文献》(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过程中,近水楼台,接触到了一些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所藏、至今尚未公开发表的敦煌遗书,S8444号即是其中之一。在《英藏敦煌文献》编辑之前,国内尚无该文书的缩微胶片,更没有一篇研究或介绍该文书的论文。在国外,目前也只有日本学者土肥义和先生曾以《敦煌发现的唐、回鹘间交易关系汉文文书断简考》为题,对这件文书进行了初步拼合与考订。该文书虽严重残损,但其中透露了许多回鹘与唐朝间朝贡贸易的信息,对于文书的制作年代、文书的性质及所反映的回鹘朝贡贸易中的细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本文即打算在土肥先生对S8444号残片拼接与考订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再加研究,不妥之处,祈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夏慧玲同志在题为《相对剩余价值和货币流通量规律之我见》(以下简称《夏文》,《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期)一文中,对姚正学同志发表在《经济学周报》上的题为《对货币流通量规律补充公式的质疑》(以下简称《姚文》)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看后,在某些问题上颇受启发,但同时感到《夏文》的基本观点似难成立。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夏,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S.Huntington)教授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①的文章,首次阐发了他的文明冲突理论。在那篇文章中,他提出了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否  相似文献   

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发表后,引起了广泛注意(据悉今年4月已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是《经济发展阶段:反共产主义宣言》并已译成日文、瑞典文、葡萄牙文、捷克文等)。1959年12月号美国《幸福》杂志发表文章几乎完全同意他的意见。1959年12月号英国《遭遇》杂志登载的牛津大学彼得·威尔斯的文章则根本不同意他的看法。1959年12月号《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发表了恩·奥同志题为“又一次‘消灭’马克思主义”的短评,给予批判。1959年10月19日  相似文献   

17.
《常啼菩萨求法故事》是抄写于蒙元时期的重要回鹘文佛教文献之一。玄奘法师翻译的六百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正220)之"初分常啼菩萨品"及"初分法涌菩萨品"是回鹘文《常啼菩萨求法故事》的底本,但回鹘文故事不是汉文版的逐字翻译,译者用押头韵的诗歌形式叙述该故事,并在佛教教义和人物风景刻画上添加不少内容或删去汉文译文中的重复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出土的千余件佉卢文文书中,仅有Kh.677一件文书记载了鄯善国妇女的土地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其土地是通过购买和赠送两种形式而获得的,鄯善国妇女对土地拥有所有权,既可以自己播种、农耕,也可以作为礼物送人,甚至可以自由买卖,享有对土地的归属权和抉择权,与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汉文土地买卖契约确保买主权益的条款极为接近,然而与魏晋乃至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妇女授田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却颇有不同之处。文书还提到,该地既不交seni税,也不纳niciri税,至于是否需要缴纳其他税收,文书未予涉及。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哈拉和卓九一号墓,出有文书多件,其中一件首尾文字残缺,可辨部分为古代选举的策问及其三人的对策,经整理收入《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这件文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的出土,证明了公元5世纪初远在西陲之地的西凉政权曾经实行过秀才选举制度,可补正史之缺载,文书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西凉秀才选举具体内容的可能,是一份研究西凉文化的珍贵资料。以下笔者拟对这件文书的可靠性、文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试作考释。为说明问题的方便,兹引《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录文如次:  相似文献   

20.
在一九八○年第一期《郑州大学学报》上,发表了郑州大学历史系荆三林教授的一篇题为《郑州故城址时代问题商榷》的文章(以下简称《荆文》),内容十分丰富,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对今后郑州商代城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是很大的启发和鞭策。但对文中提出的若干问题,我们尚不能尽然赞同,还值得进行一些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