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钒 《社区》2007,(11)
近几年,一些国际大中城市房价飙升造就了一批“房奴”。“天下房奴一般苦”,在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也产生了一批“房奴”,由于近几年贷款利率逐渐上涨,美国“房奴”已不堪重负。据法新社报道,今年大约有220万美国人由于无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3.
前一段时期,国内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鼓吹美国的“民主”,加之当时舆论导向的错误,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产生对美国“民主”的盲从。事实最能说明问题,我们将透过普选制的实际执行情况,具体了解美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竞选自由”社会  相似文献   

4.
关于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问题,国内外不少论者作过许多论著,但对构成“门户开放”政策重要原则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作专题评述,却不多见,而且颇有纷歧。这个照会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门户开放”政策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美国为何要重提“门户开放”?为什么要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原则?它又怎样成为美国扩大对华侵略的一项实际政策?本文试图对这  相似文献   

5.
提起北大的焦国标大家都不陌生,他不光是中国“精英”中的一位佼佼者,而且更以忘情地歌颂美国侵伊而名声大噪。如今他果然如愿以偿地“走向世界”了,成了“美国国家基金会访问学者”。近日他在美国撰文批评著名爱国艺术家常香玉,认为她抗美援朝时捐献一架飞机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对于那场美国人提起来就难受的战争, 他痛惜“伟大的美国为何不像满清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美国参议院、众议院军事委员会相继举行听证会,审视美国在全球面临的安全挑战,“中国军事威胁”成为频度最高的.“主题词”.一向自视无可匹敌的美国,其众多高官和将领现在却纷纷表示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进展的“震惊”和对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丧失的“惶恐”.这里除了美国政客一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外,美国实力地位看来也真是大不如前了.  相似文献   

7.
一位四川“诗人”最近告诉大家说:“美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文摘周报》2006年1月27日转天津《老年时报》)“诗人”到底是“诗人”,竟然用了一个回环的修辞格反复强调美国人是中国人的好朋友,足见“美国人”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了。如果“诗人”仅仅对某些“中国人”说,我们由他说去;如果对全体中国人说,那就是强奸民意了。“美国人”是个大概念,其中确有好人,不可一概而论,应作具体分析。那么,“诗人”文中列举的“最好的朋友”是何种“美国人”呢?仅仅是帝国主义时代的美国政府和美国大兵!“…  相似文献   

8.
引言边疆学派是現代美国資产阶級历史学和经济史学解释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流派。这个学派主要宣传三个理論,即頌揚美国“民主”精神的“美国制度渊源論”、吹噓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例外性的“安全活塞論”、以及歪曲美国历史上地区之間关系的“区域論”。其中,对美国社会经济史影响最大的是“安全活塞”理論。这种“理論”說什么长期存在于美国历史上的“边疆”,曾经是調节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并使美国社会保持諧調的“安全活塞”,它“滋育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帮助了民主的传播,经常培育着拓荒者的自信心和个人主义,促进了民族主义,提供了经济机会,它对于东部許多人似乎是一条出路,它发展了发明才能和活动力——而它的核心就是自由土地。”  相似文献   

9.
应美国有关方面的邀请,我去年赴美进行穿梭式的采访,写一部纪实著作,可谓是真正“走进”美利坚,而非“走近”美利坚了。 走进美利坚,从签证上体验的“美国效率” 过去常听人夸赞“闪电般”美国效率的同时抱怨“老牛般”的澳洲速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回算是亲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主义真理观重视“在后的效果”和把真理看作是经验或观念之间的联结 ,必然导致唯心主义。但这一理论却内化为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成为美国的精神支柱。“人权高于主权”这一论断就是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典型表现 ,他们把“人权”实用化、抽象化 ,并把它置于“主权”之上 ,完成“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论证 ,从而使之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逃避者”群像是美国社会潜伏的一股喧嚣和骚动的文化暗流的奔涌 ,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焦虑、抑制甚至反叛。文章旨在挖掘美国文学中的“逃避者”群像 ,揭示其本质特征 ,运用人类文化学的理论 ,对“逃避者”群像折射出的美国文化意蕴作探询式的追寻  相似文献   

12.
1964年是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年。在一片乌烟瘴气的竞选运动中,美国总统约翰逊及其喽囉们大肆吹噓美国经济的“繁荣”。在竞选期间,约翰逊对美国“选民”厚颜无恥地说什么“在我为你们服务的十个月中,我们的繁荣继续保持不断”。在当选上台后,约翰逊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又说什么“我们正处在一切国家历史上的经济福利的最大高涨中”,什么“美国经济继续享受繁荣”。垄断资产阶级的辯护士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为美国统治集团帮腔,例如曾得肯尼迪寵视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萨缪尔逊附和说:“我认为美国经济,总的说来,是处在异常美好的状态中”。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本文试图根据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资料,对美国1964年经济的真相,作一初步的揭露。  相似文献   

13.
自美国克林顿总统提出在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响应。最近一段时期,我国大小报刊纷纷将这一新闻“炒”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有的报刊鼓吹“信息社会”或“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有的报刊鼓吹我国“要把握时机,……跨越式前进。”有的文章鼓吹我国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 ,美国经过四次大的对外战争 ,国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战争利益集团” ,这一集团是建立在巨大的“战争红利”基础之上的 ,这包括军火红利、重建红利和政治红利。本文主要以此次伊拉克战争为例分析了美国的“战争红利”及其“战争利益集团” ,并且认为美国在这一“战争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对一些不服从它的小国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15.
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诗坛上,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一位堪与惠特曼齐名的伟大诗人。她的诗作被盛誉为“美国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其本人也被推为“美国诗歌的开拓者”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传统的先驱”。正基于此,  相似文献   

16.
王冲 《可乐》2010,(3):46-47
有这么一个笑话:美国建国之初,一位法国贵族取笑一位美国人说:“你们美国人没事喜欢吹自己的先辈,可只能说到爸爸,一数爷爷,哈,不是美国人。”美国人立即反唇相讥:“你们法国人,也喜欢吹嘘自己的先辈,可惜,常常连自己的爸爸是谁都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华文文学置身美国却以华文进行创作的存在事实,使它客观上与生俱来地具有了一种双重“他者”的身份:对于美国的主流文学(英语文学)和东方母国(中国)的中国文学来说,它都是“他者”,这种“他者”性存在最终决定了它的“他者”立场和“他者”视角。而存在于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身份”焦虑,在经历了从本质主义的追寻到重建新的“身份”的变化之后,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8.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29届总统。在他就职期间,世界形势日益复杂。就美国而言,这一时期正是美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向外扩张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即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完成这一“转变,威尔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威尔逊的扩张主义直接促使了所谓“美国理想”的产生,而这种“理想”又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美国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新自由主义风靡全球,“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在主流媒体和研究著作中基本消失。主要是2001年“9!11”事件以后,以美国出兵侵略主权国家伊拉克为标志,出现“新帝国主义”的概念。但是最早是美国媒体,在热热闹闹地、煞有介事地进行着这样一种讨论:美国到底是“帝国”还是“帝国主义”呢?日本媒体有一项通过美国报道检索进行的调查,仅仅在2003年的两个月里,涉及到“美国和帝国”这个关键词的报道,就达三百多条。(《不想成为帝国的帝国》,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2月18日)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讨论题目是:美国是不是已…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始于 90年代的美国。进入 90年代以来 ,美国经济连续 9年持续增长 ,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现在 ,美国经济实现了“一高两低” ,即高增长(连续若干年 4 %的增长 )、低通胀(1 9% )、低失业率 (4%左右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 :“美国经济目前的好时光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中所没有的”。这主要是以“新经济”为主导 ,由知识增值产生的企业变成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按照国际社会比较标准的定义 ,“新经济”是指和网络、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商务工程、生物技术相关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是建立在信息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