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廉租房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新广 《城市》2007,(11):58-60
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城市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并要求在2010年.全国实现廉租房从覆盖“最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户”。8月24日.全国住宅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曾培炎副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将于2007年年底前出台城市廉租房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殷琳 《城市》2008,(6):59-61
经济适用住房是目前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始于1994年.1998年起停止福利分房.进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明确了居民住房产权的私有化和住房获得渠道的市场化。1998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钱斐 《科学发展》2023,(3):107-113
针对不同人群住房需求,上海应构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处理好住宅用地与新城、产业分布、交通线路、绿地等的关系,提高住房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推动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通过城市更新,为完善品质生活配套服务拓展空间,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紧凑型的住房用地格局。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住宅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了。现在的住宅除了要解决住房短缺外,更多的还是要从满足住房需求和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化生态并重上下功夫。把一些低品质、频拆迁的住宅向高品质、长寿命的住宅转变。欧洲近年流行的节能住宅,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节能住宅VS传统住宅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传统的住  相似文献   

5.
蔡旭初 《科学发展》2012,(4):56-68,9
通过分析上海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征和趋势及其对上海住房需求的变化和影响,对未来5年上海居民住房供需情况作出预测。同时,在对上海现行住房供需体系及运作模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城市住房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从控制人口总量、分散居住人口、增加和优化保障房、激励空置房出租等角度,提出上海住房供需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和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王洪卫  石薇 《科学发展》2011,(9):96-100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可支付住房供应,实现“住有所居”,是当前房地产政策支持重点。合理的住房供应结构应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上海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应立足于居民实际住房支付能力,重在解决住房供应与消费的结构性矛盾。通过调研分析当前上海市住房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美国住房供应的经验,提出构建上海市梯级住房供应体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住房供应体制选择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雪辉  袁义才 《城市》2008,(1):26-30
当前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价格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住房价格偏高、投机炒作严重、居民置业困难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文将从城市住房的特殊属性分析出发.对国内外住房供应体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分析我国住房体制选择的原则与方向.提出城市住房供应体制选择和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8.
住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住房保障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全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从服务感知、满意度和未来预期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满意度进行评估后发现,当前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存在一定程度的实物保障偏差、资金保障不足的问题,潜在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知晓度较低,对服务的便捷度评价一般。在住房保障满意度整体偏低的情况下,还存在群体间和地区间差异,但居民对于住房保障未来预期持有比较乐观的态度。这说明,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满意度提升和均等化改善仍有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9.
单希 《城市》2009,(7):49-51
以租为主的廉租房政策规避了经济适用房的“寻租”问题.自出台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从2008年起.南京市计划三年内筹集廉租房3000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发放5.7万户、3.9万平方米。2008年3月.南京市房产和统计部门通过住房调查.确定江南八区被列入住房保障的家庭预估数为6.5万户.占南京市总人口的6.8%,这一数据还不包括众多无南京户口的常住低收入者.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不容忽视。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政策作为住房保障政策中的两大支柱.其实施状况及绩效水平是城市住房保障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下,利用商品住宅用地配建政策性住房是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的重要保障。基于规划得益的视角,分析政府政策、规划干预、市场资本在政策性住房市场配建模式中的作用过程;基于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之间的物理隔离,探讨资源差异化供给的内在资本逻辑和主体影响机制,提出单一经济属性的"以房养房"配建模式边缘化使用主体,是混合居住产生社会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建议强化"人"的角色参与,建立"住房—人才—产业"互动关联的发展思路,通过引入"交通+""就业+""服务+"等创新模式,扩大政策性住房的配建渠道;完善地方政府"产业运营者"和市场主体"物业运营者"角色,"以产养房"带动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闻一 《中外书摘》2000,(5):33-35
现在的莫斯科不仅是俄罗斯.而且也可能是世界上生活最昂贵的城市之一。随着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彻底变化,住房政策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国家分配出去的房子,一部分实现了“私有化”,即是谁住的,交一点儿钱这房子就归谁了。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城市》2010,(4):71-74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宅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它是考察城市居民购房能力的一个通用指标。此数值高,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强;此数值低,意味着城市居民购房能力弱。在现今商品房价格逐年攀升,远远超过普通民众购房能力的时候,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住房保障政策,从而确保“人人有房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关注的焦点。本文将通过对反映各收入阶层购房能力的房价收入比指标的测算来检验北京市现有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对住房保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的第八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还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专门提及住房保障制度,更是第一次谈到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  相似文献   

14.
任肖肖  石文华 《城市》2012,(2):24-27
一、“公共租赁住房”的由来(一)商品房价超出人们的购买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致力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然而改革开放初期政府财政难以支撑大规模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城市独辟蹊径,采用“经营城市”手段解决资金问题,城市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城市的经济增长在全国遥遥领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世界》2006,(14):41-41
在高房价的重压下,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20%被用于购房。 建设部专家谢家瑾日前透露,我国居民住房消费持续扩大,2005年仅个人购买商品住房消费就达1.42万亿元,而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8.32万亿元。  相似文献   

16.
张亚杰  张祚  李泳佳 《城市》2015,(9):60-65
城市保障性住房是一个关系社会民生的问题,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住房的价格也在逐步上升,导致很多中低收入群体的最基本住房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可以分为产权性质的保障房和使用权性质的保障房两类.本文介绍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概况,然后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产权型保障房中的典型代表——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及其作用和弊端,最后探讨了共有产权住房的发展、特点及其对产权型保障性住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晓燕 《城市》2014,(5):54-58
正一、引言能否住得下、住得好、住得安,是每个人生活中迫切关心的头等大事。对于城市中低收入阶层而言,居住问题更是关乎他们生活质量的首要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在住房商品化改革后,政府为解决城市中低收入者居住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通过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一系列保障性  相似文献   

18.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多年来,上高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把解决县城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全县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2007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强调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2010年6月,住建部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弥补了长期以来"夹心层"住房政策的缺位。2010年我国建设保障性住房58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付学禹 《城市》2008,(9):56-58
一、现住房概念及其认定的重要性 自1999年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来.天津市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从住房一、二级市场上购买住房。而为了满足在1999年6月30目以前参加工作而未享受过住房分配的职工的住房需求.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同时.实施了一个补偿办法:对于1999年6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以下简称老职工).在住房方面尚未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相应补贴.称为住房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