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治水英雄神话中,共工、鲧、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说中与禹同时代的防风氏,文献记载语焉不详。而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吴越地区新采录到的大量流传在民间防风神话系列,则显得更为详尽。 防风神话的发现,始于1982年(金华市群艺馆《艺术馆》上发表了《大禹山和防风岩》);1985年后,在浙江省的东阳、绍兴、湖州一带陆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不仅限于成文史,还应当包括无文字时代的口承史,而在民间,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历史即为口承谱系。云南诸少数民族民间的口承谱系多为神话创世谱系,甚至历代史家奉为圭臬的《史记》也据远古民间口碑录下不少篇章,如《五帝本纪》和《三代世表》便不可视为成文信史。其实,本来意义的历史只属于不可复现的过去,人们留下的不过是对于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在此意义上,民间口承神话古史也曾经是信史。历史实为(记述者的)当代史,人类追朔古昔的未晓永无穷尽。尽管如此,历史仅仅属于人类,只有人类才有历史,因为历史就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楚辞》中,有一组《九歌》;在《九歌》中,有一篇《东君》。 《九歌·东君》是一则神话,也是一首诗歌,确切地说,它是以诗歌形式记下的一则太阳神话,是神话与诗歌的结合。它是民间的口头文学,也是作家的书面文学,更确切些说,它是我国古代的伟大作家屈原,在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相似文献   

4.
<正> 在刘勰的时代,还不可能形成“民间文学”的观念;《文心雕龙》中也没有论民间文学的专篇,但在《明诗》、《乐府》、《颂赞》、《谐隐》、《诸子》、《书记》、《时序》等篇中,都有一些论述。民间文学既非一种文体,分论于各有关篇内是自然的。其中论及神话、民歌、民谣、谚语、谜语和笑话等,内容相当广泛。刘勰不分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而分体合论,本来是对的,之所以要对此作集中考察,主要是便于了解刘勰对人民群众创作的认  相似文献   

5.
蜚声中外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古代藏族民间文学的丰厚而坚实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史诗《格萨尔》产生之前,藏族民间“文学品类,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已经齐全,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因此,《格萨尔》无论是在作品主体、创作方面,作品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从以前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及其素材均在史诗中有所表现”。①正因为如此,《格萨尔》才逐步发展,日臻完善起来,被誉为“藏族文学群峰中的…  相似文献   

6.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多处提及古代民间歌谣,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刘勰对民间歌谣的功能、本质、文体形式、艺术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说明他对民间文学的重要性、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等问题也有所思考。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刘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云安 《兰州学刊》2009,(Z1):188-190
丁玲文学作品的口承民俗叙事是逐渐累积生成的。早期只是无意识的、浅尝即止的都市方言采撷;转型期的则为湖湘口承民俗援引,这拉开了民俗叙事的序幕;"回家"后作品,则是自觉地将轻快雄壮的陕甘口承民俗予以集结。这种动态生成,对口承民俗的教育功能体认是其表层原因,而对民间的发现、体认则是其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8.
壮族神话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研究主要把神话置于宏观的壮学研究(民间文学、民俗学)之下,始终未能摆脱文本化、文学化的模式.实质上,壮族神话中的神圣或虚拟内容多涉及鬼、神等壮族民间信仰,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中枧屯的仙婆“求花”仪式表明,壮族花婆神话与“求花”仪式中包含着花婆信仰观念、壮族传统灵魂崇拜等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无形心意民俗(民众精神文化)的词条进行分类探讨,其中包括民间知识、民间信仰、宗教、迷信,以及民众的伦理观、道德观等,兼及部分口承民俗——传说和谚语,是通过文本民俗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历史剧中最大放光彩的女性形象,是其吸收民间文学传统,积淀英雄—美人模式,并借古人之口,传递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对抗。借助神话—原型批评,我们可以发现其人物塑造的某些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11.
浙江民俗学会理事会确定了一九八三年工作要点:1、加强民俗学队伍的建设:一九八三年准备在省、地区有计划地培养、吸收一批对民俗学研究有一定成果的人员,参加入会。在扩大队伍的同时,要求会员加强民俗学基础理论的学习。2、做好民俗问题的社会调查,资料收集。一九八三年要抓好:婚丧礼俗,岁时令节,民间社会活动三项调查。要弄清这些民俗现象的出现和存在的年代及其演变情况,主要结合各地地方志编修、地名普查、民间文学等普查工作进行、写成书面材料,加以整理保存。  相似文献   

12.
黎族民间叙事长诗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民间叙事长诗 ,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 ,有其重要的地位。民间叙事长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长篇韵文故事。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对各兄弟民族的民间叙事长诗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发掘、收搜、翻译、整理、出版 ,以及研究评介等。一批优秀作品 ,如彝族的《阿诗玛》、傣族的《召树屯》、《娥并与桑洛》、蒙古族的《嘎达梅林》等民间叙事长诗 ,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艺术殿堂的珍品 ,而且还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已立于世界优秀民间文学艺术之林。在民族的民间文学中 ,民间叙事长诗也是一个闪光的…  相似文献   

13.
<正> 闻名中外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古代藏族人民奉献给祖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最宏伟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而且在民间还是一部“活着的”最长的说唱史诗。它在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民歌、谚语、民俗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生根在广大人民的心上,反映了藏族人民群众的美好思想和艺术情趣,而且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吸取并集中了藏族民间文学的精华,广泛运用藏族民间文学的传统形式,技巧和创作方法。正如段宝林同志所说的:“民族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的作品象一条条  相似文献   

14.
蛇是中西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本文在神话、民间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墓碣文》里蛇隐喻的由来,并探讨了蛇意象从神话和民间文学进入现代文学的有趣转折,试图为解读鲁迅文本提供一种新的语言学视角,并积极尝试为文学语篇研究拓展出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无论在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都积极寻求各种适宜的法律加以保护,本文从民间文学艺术的最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著作权法》,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若干问题。以期保护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神话,人们就不由想起遥远的过去,想起那些赤身裸体,围坐在黄火旁瑟瑟发抖的野蛮人,想起那些打扮得奇形怪状的巫师……。然而,我们这里说的却是“当代”。当代也有神话..吗?回答是肯定的。有事实为据:从N84年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普查活动,编纂《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截至1990年,就采录到民间故事183万篇①,其中有不少是当代口传神话。这些“活”在老百姓口头的神话表明,神话并不只是原始人的专利,而是所有时代的人类的亲密伙伴。只不过它们表现的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有所变化而已。这里,我们就当代神话的…  相似文献   

17.
《尼山萨满》与北方民族在满族民间口承文学遗产中,《尼山萨满》家喻户晓,至今北方民间仍有零星满语传讲,而且在我国北方诸民族中颇有影响。自上个世纪20年代初,俄国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爱辉等地民间,陆续发现满文《尼山萨满》手抄传本,并于1961年公之于世,尤使《尼山萨满》享誉国内外。自《尼山萨满》面世至今40余年间,又有不少国家先后用德、英、日、朝、意等文字译注发表,评介之文无法数计,国内外已形成专门研究《尼山萨满》的“尼山学”,足见其深远的文化感染力。1早年,《尼山萨满》引起世界学者的青睐与重视,原因不外以下两点:首先,…  相似文献   

18.
目前,WIPO 组织推动各国国内版权立法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立法仍在困惑中进行,是否需要对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进行版权法保护以及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保护,是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问题。厘清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区别,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法手段与版权法私法手段的协调,是走出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版权法保护困境的认识基础;采取版权法并入模式而非特别权利保护模式,是推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版权法保护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九曲黄河灯会是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民间信仰活动。本文从散存于民间的历史文物遗迹、当地民间的口承资料以及灯会的展演时空等方面对青海乐都九曲黄河灯会进行了深入考察,探讨了灯会与道教的关系,分析了其中的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20.
位于鄂西北的神农架,古称方圆八百里(现在的神农架林区面积为3200平方公里),山势险峻,林海茫茫。在它那长时期处于封闭状态、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的怀抱里,不仅生长着大量奇花异木,珍禽异兽,而且保存和流传着许多古老优美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神农架宝贵的自然资源已开发多年,神农架蕴藏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也于近年开始发掘。林区文化馆于1983年编印的《神农架民间歌谣集》中,就选编不少有价值的作品。其中长篇神话历史叙事山歌《黑暗传》,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