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毅平 《东岳论丛》2001,22(4):59-61
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的社会性别理论是当代妇女运动发展和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以强调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为主要内容 ,以社会文化对于性别差异的影响为关注的重点。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有力地推动了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并使我们的妇女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妇女研究在根本性和最高意义上是与文化哲学不可分割的。这里使用的文化哲学主要是指它区别于科学哲学,更多的是指它的人文社会性。众所周知,妇女研究者都是从已具有的社会学科进入其中的,由此形成了妇女史学、妇女文学、妇女心理学等等,交叉性和边缘性是它的特点。在具体的学科研究中,理清妇女研究与文化哲学的关系将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文化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从内容上是要解决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法等诸多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问题的。而妇女研究则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就其抽象性上它属于文…  相似文献   

3.
妇女人权保护是世界人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妇女的很多权益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严重的侵害,家庭暴力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家庭暴力对妇女的生命权、健康权、平等权、人格和尊严等造成了严重侵害;通过分析,提出了防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人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谭梅 《江汉论坛》2014,(6):80-82
正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性别的维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有关文学与性别关系的研究,构成了当代学界一个广受瞩目的问题。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盛英的《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林丹娅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常彬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康正果的《女权主义与文学》、乔以钢的《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戴锦华的《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王绯的《空前之迹》等等学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妇女与性别研究作为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学科,从概念命名、内涵确定、外延拓展到方法运用、路径选择、问题聚焦,都还处在一种流动或变化的状态。这虽是学科建设在起始阶段的一种必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解放实践向纵深发展。因此,妇女与性别研究要跻身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并在高等教育的体制内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明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边界、廓清研究理路、辨析概念含义,在现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妇女参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妇女参政已成为妇女发展和世界政治发展一个重要的趋势。内蒙古妇女参政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是内蒙古妇女参政程度呈上升趋势;知识界女性参政群体的出现;参政妇女的比例和层次低;基层妇女干部缺少。促进内蒙古妇女参政的因素有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增强妇女参政意识;消除社会对妇女的偏见;发展经济,为妇女参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研究要有世界眼光 ,要把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放在世界全局和国际关系的格局之中 ,从各种角度去考察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关系 ,同时从各个角度对中外历史进行深入的比较剖析 ,为此必须积极开展国际文化学术交流。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 ,中外史学交流也日益频繁 ,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的史学研究 ,对罗森的研究 ,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张艳 《天府新论》2018,(2):90-97
本文以“制度—行动”的互嵌关系为研究视角,以田野个案调查为基础,对留守妇女参政行为缺失现状进行分析,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与留守妇女参政行动互动关系角度分析留守妇女参政缺失的原因。研究发现:“去性别化”的国家制度话语强化了性别政治差异,以传统性别观念为主导的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强大的意识形态作用,这两者是农村留守妇女参政缺失的根本原因。应当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合理消解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发挥行动者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加强与留守妇女参政相关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9.
师艳荣 《理论界》2012,(2):153-155
战前,日本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开展离不开妇女团体的推动。战后,日本妇女获得参政权后,日本妇女NGO的产生与发展,成为推动妇女参政的重要社会力量。特别是1975年国际妇女年之后,在联合国的推动及世界妇女大会的影响下,日本妇女NGO大量涌现。积极参与国际妇女运动,与各国妇女NGO共同探讨提升妇女地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推动日本妇女参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中国妇女参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全球化的理解,阐释了妇女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论述了我国妇女参政的政策体系;分析了妇女参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妇女参政本身就是承认妇女的社会境遇,妇女参政政策应坚持倾斜和保护的原则,鼓励、支持妇女进入决策领域,尊重差异性,追求和谐发展,让后发崛起的女性成为推动我国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妇女抗日团体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性元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妇女自卫队是观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推动妇女工作的一个独特视角,亦是窥视妇女生存状态转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传统"被压迫—求解放"的分析框架基础上,把问题的讨论置于民族解放战争、国家建构和乡村社会重建等时代背景与主题的语境中,方能感悟妇女在新旧转变之间困顿、挣扎、醒悟、热情等错综复杂而又交织交融的思想心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早期妇女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很具研究价值。他主张把妇女教育与改革封建家庭制度,实行家庭革命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打破旧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主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实行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把妇女教育与号召妇女自我反抗,实现自我革命结合起来,并主张发展女子教育,女子享有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最终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妇女教育、妇女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古代斯巴达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巴达城邦是古希腊世界有名的军事化城邦。在军事至上的社会风尚影响下,斯巴达妇女与这个军事共同体密切相关,具备古希腊其他城邦妇女所不具有的社会地位,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也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妇女。本文从经济、政治、体育锻炼、文化教育和饮食等几方面对斯巴达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行探讨,试图解析斯巴达妇女社会地位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妇女的唠叨作为一个意象符号,具有多重意义。妇女的唠叨是生理衰退与萎缩的心理反应,其功能是延缓这种衰退与萎缩。妇女的唠叨表征着世界本身的创造与复制的运动机制。两性关系与人类文明未来走向具有根本联系,妇女问题及其解决决定着妇女的命运,也决定着人类文明的未来。女性的解放及其未来,很可能预示着一种新型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辑的《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6~2000)》即将出版,这是继首卷《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0~1995)》(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出版之后的又一成果。在编辑过程中,我体验到年鉴对妇女研究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与国际交往中,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尽管它难免有经济和文化殖民的性质.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保持和坚守本民族特有的那些东西,而不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不到自己而迷失方向.就妇女与性别研究而言,它既是女人的,又是人类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学术的,又是政治的;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而怎样在多种矛盾的交叉点上寻求契合,如何使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得到统一,怎样在"合理"与"合法"的过程中发展自身,并将其成果贡献于全人类,是当代包括妇女与性别研究在内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此,李小江的<女人读书>等著述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伴随农村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而出现的留守妇女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人群,她们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羡慕”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的“围城心理”.在该现象背后所隐含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很多农村家庭在劳动力外出务工决策方面的两难困境.改善家庭生计状况的需要与夫妻团聚的需求之间发生的结构性冲突是导致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之间出现“围城心理”的基本原因,而人的认知习惯又直接促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的普遍化和常态化,它在实质上体现了这些农村妇女共同的心理矛盾.  相似文献   

18.
始于二战后的国际发展援助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现化代进程的同时,却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妇女的日益贫困。在女性主义学者构建的社会性别分析语境下,妇女发展逐渐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中心议题之一。随着减贫、可持续发展、善治及社会性别平等成为国际发展援助的优先目标,女性主义对发展援助与妇女参与减贫、可持续发展及公共治理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发展援助的有效性,而且也是对发展援助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女性主义方法论讨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对象及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思考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存在的难点、特殊性、经验等问题,并指出性别研究和民族社会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妇女教育平等权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妇女教育权是妇女各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妇女为获得教育平等权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这项斗争起于 1 9世纪末 ,至 2 0世纪初期 ,妇女教育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华民国的创建 ,使初具规模的妇女教育得到迅速扩大 ,但是妇女仍然没有获得教育的平等权利。“五四”时期 ,妇女争取教育平等权运动才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并最终在 2 0年代中期基本达到与男子平等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