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向华 《领导文萃》2006,(11):70-74
说起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众人皆知:许世友最听毛主席的话了。一想到毛主席,许世友的心情就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情。毛泽东也很欣赏许世友忠勇双全、胆识兼备、敢说敢为的士兵本色。许世友后来在回顾《我在红军十年》一书的撰写过程中深有感触地说“:我心目中总是矗立着三个高大的形象:第一是党,第二是人民,第三是战士。”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向毛泽东提出,去抗日前线“杀敌建功”。毛泽东欣然“放虎出山”。许世友自从陕北随朱总司令奔赴太行到转战山东之后。有11年之久没有见到过毛泽东。但十多年来,他不管…  相似文献   

2.
许世友将军,面黑多髯,尝习武于少林寺。性刚烈勇猛,人称之“猛张飞”、“‘活李逵”。尤好酒,不可一日无酒,晚年生肝病,医生劝其戒酒,将军曰:“不喝酒毋宁死。”红四方面军曾发《戒酒令》,惟独许世友将军例外。行军,挑夫担酒;打仗,豪饮不误。众将领不服:“他能喝酒,我们为什么不行?”张国焘反诘曰:“你们有许世友的酒量吗?”众皆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3.
李永春 《领导文萃》2010,(6):108-110
<正>在我家里,有一张许世友将军与邓小平同志的合影。每当看到它,邓小平来南京看望许世友同志的一幕往事就浮现在眼前。1938年,许世友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旅长,曾在刘伯承、  相似文献   

4.
许世友将军对家乡大别山怀有特别浓厚的感情。从1950年至1985年的35年间.他共决议4次回家.结果3次成行.1次“流产”。  相似文献   

5.
约翰·格雷对哈耶克的全面挑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际学界对哈耶克思想的批评与挑战者中 ,约翰·格雷 (JohnGray)最引人关注。在研究哈耶克思想的学术圈内 ,格雷是公认的权威。正是因为这一点 ,哈耶克在生前 ,曾把他最后的、并可谓其一生理论探索之思想结晶的《致命的自负》在出版前就交与格雷审阅。就是这位被哈耶克本人生前称之为“对我的思想做了最好的描述 ,不但完全理解了我的思想 ,而且能在我停下来的地方将其推向前进”的格雷 ,在哈耶克刚刚辞世后数月 ,在苏黎士召开的哈耶克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及以后 ,对哈耶克的思想和社会理论进行了激烈、尖刻且全面“建构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1937年,许世友和罗舜初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被分在了同一个班,两 人成了好朋友。学习生活结束后,罗舜初回到军委机关,许世友则被留在抗大当了校 务部副部长。对于爱打仗的许世友来说,平淡的学校工作实在让他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7.
孙言诚 《领导文萃》2011,(Z1):45-47
1972年12月22日,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会上,毛泽东把许世友从后排招呼到前排,说:"汉朝有个周勃,是苏北沛县人,他厚重少文。《汉书》有《周勃传》,你们看看嘛!"又说:"你也是少文吧?你就做周勃吗?"(李文卿《近看许世友》)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领导者》2006,(5):15-15
周惠同志是2004年11月18日去世的。他生前最后一次对我说的话是:“我这一辈子吃人民的饭,办人民的事,是人民的儿子;做过错事,没做过坏事;基本上在说实话,办实事;虽一生坎坷,却始终心境平和……”  相似文献   

9.
近读开国上将许世友的一段轶事,愈发深切地感到,"身后留什么"是共产党人党性政德的一面明镜。 1979年和1980年,许世友两次给长子许光寄去两百多元钱做棺材。其中第二封信上说:"去年,我写信告诉你,让你做棺材的事,不知怎么样了,棺材不要做得太好,比一般的老百姓做的棺材要差一些才行,防止人家提意见。做得太好了,老百姓会讲话的。"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8,(12):68-68
遗物男人:"我是你丈夫生前最好的战友,我想要件他的遗物作为纪念,可以吗?夫人?"女人:"可以。我就是他的遗物。"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11.
先父生前曾是浙江某县任职多年的文教局长。他是南下工农干部,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许多老教师对他不乏好感。他已过世好几年,但本地教育系统的一些老同志如今遇到我时,仍会说:“你爸爸记性真好,全县这么多教师,他都能叫得出名字。真是个平易近人的好人。”先父生前曾对我说过,他当局长时,对每年大学毕业分配来的教师。  相似文献   

12.
1973年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工作岗位对调之时,南京军区的政委是杜平将军。在司令员们的对调事务会议结束后,12月22日,毛泽东一一接见了这些解放军高级将领。当有人准备向毛泽东介绍这位南京军区政委时,毛却一眼认出了杜平,并先开口了:"哦,杜平啊,大学生哩!"毛泽东又向一旁的许世友等人继续说,"我是师  相似文献   

13.
余玮 《决策与信息》2005,(10):58-60
在中南海陈云同志生前的会客厅,精神矍铄的于若木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采访中,她说:“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萦绕在我身边。他那说话的神态,他爱用的口头语,他平日生活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仿佛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4.
刚到广州从化,朱德身体不太好,明显地表现出疲惫不堪。 老年人血压高,又经过一路颠簸,自然嗜睡。他与许世友等将军不同,从不勉强自己,实事求是,不强打精神表现“宝刀不老”。医生量血压,没等量完他已经睡着。护士帮助试体温,温度计还含在嘴里,他又睡着了。怕他咬坏温  相似文献   

15.
如何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让学生扬善抑过呢?笔者认为:总的来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口头批评与书面批评相结合,严肃批评与委婉批评相结合,直接批评与间接批评相结合,“忠言顺耳利于行”,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具体说来,有下面四个“讲究”。一要讲究“实”。所谓“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在批评学生前,先要了  相似文献   

16.
“蒋经国,台湾想念你!” “CCK,TAIWAN MISS YOU”(蒋经国,台湾想念你),这是国民党今年纪念蒋经国去世15周年系列活动的主题词句。2003年1月13日,泛蓝阵营的高级领导人纷纷前往谒陵,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国民党纪念蒋经国的音乐会上,主调是怀旧的爵士乐。主办者说:这是因为经国先生生前是很浪漫的。在国民党掌控的媒体上,“蒋经国时代”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8,(20):100-100
但愿是血有个苏格兰人,后裤袋里插着一瓶威士忌,在街上行走,不巧,他被车撞倒了,他一边起身一边摸摸口袋。他感到有点潮湿,“啊呀!”他咕哝了一声,“但愿是血!”过钓鱼瘾一个老头子死了,盛大的葬礼正在进行。乡村神父在胸前划着十字,口中念念有词,颂说着死者生前的善行德事:“多  相似文献   

18.
《决策探索》2008,(11):63-63
“5月8日,2008年奥运圣火在珠穆朗玛峰峰顶成功点燃,这是奥运圣火首次登顶珠峰。作为第一棒火炬手,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见证这历史性时刻的同时,我相信,我的丈夫也一定能够感受到属于我的骄傲。在成功攀登迦舒布鲁姆Ⅰ峰后,我完成了丈夫的遗愿。作为登山运动员,攀登14座高峰是我丈夫生前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而今天,我拥有了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为北京奥运会再攀珠峰,激动的心情难以名状。这是所有中国人值得自豪的时刻!”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扶沟县吉鸿昌烈士事迹陈列馆里,存放着吉鸿昌生前用过的一个细瓷茶碗,上面有他的亲笔字:“作官即不许发财。” 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患重病住院,吉鸿昌来到病榻前,吉筠亭拉住他的手说:“为父有一句话要给你说明,当官要  相似文献   

20.
——我要回家,我要工资! 这是民工岳富国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说完这句话之后,岳富国便因突发脑溢血昏迷,36 小时后死亡。直到此时,岳富国仍然没有拿到应该属于他的工资。(《成都商报》2005年报道) 一个人离别家乡,抛妻别子,整年外出务工,年终要归家, 却连最起码的工资都不能保证拿到手。近年来,媒体和网上不断丰富人们的词汇,最常见的就有“跳楼秀”。跳楼为什么?除了极个别真正“作秀”的人,绝大多数是讨不到薪水的农民工、下岗的职工、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