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记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中最受关注的文类之一,传记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从东方作家传记文学研究的目标出发,选择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梳理和评介,探讨中文泰戈尔传记文学译著、编著和专著等类作品中作者(译者)和传主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3.
艺术体验对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相对一个具体作家来说,没有艺术体验,就不会有文学创作。探讨曹禺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对研究曹禺的创作特征及创作心理有重大作用。曹禺的艺术体验主要包括作家的童年体验、愧疚体验、孤独体验和归依体验。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极大开阔了曹禺的创作视野,丰富了作家的创作题材,影响到曹禺创作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4.
王向远 《南亚研究》2009,(1):149-156
中国作家与印度文化的因缘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立场上的跨文化研究。从这一角度对上千年来中国涉及印度的有关作家作品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述,可以打通文史界限,打破虚构性作品与非虚构性作品的界限,揭示中国作家对印度的客观的研究记述与主观的情感想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进一步确认印度文化对中国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桦派作家受惠于优越的家庭生活与西方化的教育,养成了合理的、逻辑性的思考方法,主张文学上的人道主义。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而不同。本文重点通过派内同仁思想及作品的比较,鉴别论述志贺文学之所以是强者文学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作为美国20世纪"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奥康纳在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不仅延续了美国南方文学的创作主题,强调家庭、宗教信仰、白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等概念,继承了南方女性作家关注女性、关注女性形象与生存体验的创作传统,更以其强烈的宗教现实关怀的情怀,探讨了人和人、人和神的关系,使传统文学业已表现的理智与情感、理性与本能欲望、善与恶等二元对立的人文母题超越了狭隘的地域界限。其中,作品对人类生存困境以及人性两面价值的透视,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学对人类自身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正> 文学的当代性或称“现化性”。它是时代对于文学的一种综合性的要求。文学的当代性,要求作家在思想意识、创作过程和作品的整体面貌上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即以时代立言的严肃态度和负责精神去从事创作,具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更紧密地拥抱生活、贴近生活,及时反映人民的愿望和意志,渗透强烈的当代意识;在把握特定历史时期个别形态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具备一种统摄全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文学与政治之间处在一种既紧张又互相促进的关系中.一方面,国民党当局对文艺问题的重视带有某种总结历史教训,并致力于为现实政治任务服务的特点,积极倡导"反共文学";另一方面,受到当局鼓舞而蓬勃发展的各种文学期刊,却在主流意识形态以外孕育滋生出"另类"的声音,并最终促成了台湾文坛波澜壮阔的现代主义文学浪潮,具有决定意义地奠定了当代台湾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洛夫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军人身份与战场上炮火的洗礼使他对生命的意味有很多充满悖论性的体验,他的诗作表达出对生存与限制等哲学命题的感悟,这种文学意识在其1960年代以后的诗作中得到更加张扬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学界以往讨论较多的是其60年代以后的创作情况,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准备期的50年代的作品.以洛夫在1950年代的诗歌创作为讨论对象,尝试探讨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个体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如何呈现并引领了时代风气,并逐渐塑造了诗人的美学风格与文学意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创作生涯在20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他的作品分别获得斯大林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真实地折射出作家鲜明的心理特征、生活阅历、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肖洛霍夫童年时代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本国宗教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19世纪文学大师们在创作经验方面的继承,这种种因素都对他的女性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研究价值观念的偏颇,重作家的政治表现而轻文学贡献,重中心地区文学而轻边塞地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点,几乎都投注在少数作家及作品上面,致使一些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以致对地方文学发展有贡献的作家,无人问津,有的早已被人遗忘。儒丐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北京文学的多民族性王光对于居京的作家来说,北京为他们提供了生活与创作的特定文化环境氛围;对于北京来说,居京作家则以他们的创作,参与了北京文化特别是北京文学的创造。北京作家不仅仅在文学观念、创作风格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在民族背景方面也有很大区别。北京自...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移民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苏联的解体、政局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俄罗斯,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苏联时期的文学创作。一度辉煌的一些作家被冷落一旁,而十月革命后因种种原因被打入“地狱”的作家开始被人们“挖掘”、研究、重视,苏联时期被禁止传播的作品开始出版发行。俄罗斯移民文学做为新时期的“宠儿”,成为当今俄罗斯文学界研究的热门。索尔仁尼琴的回归更引起了文学界的骚动,把对移民文学的研究推向又一高潮。俄罗斯移民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产物,它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民文学之所以成为俄罗斯文学中宝贵…  相似文献   

13.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5,3(5):62-68
心理体验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形态,是在审视现实主义文学自身缺失的背景中形成.其强调创作主体的作用,重视作家主体的深层心理体验在创作中的运用,深化对现实中的"人"的认知与把握,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独创性.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形态,汲取其有益经验,对丰富与深化现实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大江健三郎在小说叙事艺术上是富有现代开拓精神的作家。与大多数日本作家喜欢在杂志上现炒现卖文本的运作方式不同 ,大江通常要花一二年时间撰写作品并加以精心的润色方才出手。三六义田教授指出 :大江从不写那些所谓“粗制滥造的货色”(Potboilers) ,而是每一作品面世皆有思想哲理或艺术技巧上的新进展。1  评论家们注意到 ,为大江文学带来国际声誉的第一本重要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1 964 )就表现出了大江健三郎在小说叙事艺术上的一种尝试 ,它虽然是基于大江独异的个人体验之上的 ,却完全与日本“私小说”(Shi-shōsetsu)意趣迥异…  相似文献   

15.
<正> 对文学的地域特色进行研究,是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它不仅涉及到当今的作家,还涉及到古代的作家;不仅涉及到文学,还涉及到该地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语言;不仅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涉及到作家的创作方法,并且,不对不同地域的作家作品进行比  相似文献   

16.
赵学勇  孟绍勇 《唐都学刊》2006,22(1):98-104
作为当代西部小说第一时期的代表,《创业史》以其宏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叙事获得了恒久的魅力。然而,小说“史诗性”追求背后所折射出的作家对于“革命”的理解和认同,也反映出西部小说在1950—1960年代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留下的缺憾。从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作家心理、作品的审美取向等多方面着眼,可以发现西部小说家们在建国以后意欲抢占文坛“制高点”的冲动,揭示出柳青等作家既从“革命”中获得了作为历史主人的喜悦,同时也使“革命”逐渐地内化为他们生活、思维、行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可以破解和阐释中国文艺政策对这一时期农民型作家和城市型作家造成的巨大心理冲击,以及由此而对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问世至今,在文学接受的历程中呈现出论争、改编、质疑、肯定等多种接受形态.最初关于作品的论争和作家的修改说明了文学接受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文学艺术阐释的强力规范和压抑;新时期出现的"红色经典"的质疑与消解是人们文学阅读中"游移视点"的接受反应;而对于<青春之歌>的再解读则是立足于新的文化视野和批评语境对经典文本的特殊观照.<青春之歌>在承传中进行着新的历史重建,凸显出新的文学接受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性蔓延"导致的非文学向文学转化现象,其关键在于"类型内转",从而实现了非文学作品向文学作品身份变异.其中,文类意识在具体作品中的显现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现象,其类型归属受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柔石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但他的小说创作却处于五四文学向三十年代革命文学的转型阶段,从作品主题、题材、人物形象到创作视角,柔石的小说都与五四启蒙文学有着明显的精神联系.我们在解读左翼作家柔石时,不应该忽略他与五四启蒙文学特别是鲁迅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各国冲突规范的灵活性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速度得以提升,但其始终没有完全取代冲突规范中的确定性.经济学分析能够对冲突规范的这种发展趋势提供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并在冲突规范的灵活性与确定性之间做出选择.冲突规范选择灵活性和确定性的不同条件在经济学的视域内可以清晰呈现.增加冲突规范的灵活性、扩大法律选择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法律的范围能够营造竞争性的法律选择市场,实现对法律选择权利的有效配置;而保持冲突规范的确定性,对于实现特定政策以及提高相关资源配置的效率所具有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经济学分析提供的分析方法和效率观念所选择的冲突规范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各国冲突规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