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匈奴攻伐乌孙、乌孙昆莫猎骄靡之生年、“及壮”以及率众西迁及西迁时的匈奴单于等几个大的方面详加疏考、正反辨讹,得出了乌孙西迁是在公元前160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乌孙,是公元前二至一世纪,我国西部最强大的王国之一,在西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祖先之一,原本活动在河西走廊西部的敦煌、祁连之间。汉初,西迁徙居伊犁河流域,占据了巴尔喀什湖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对开发伊犁河流域,对古代新疆历史发展和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都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乌孙与西  相似文献   

3.
屯垦戌边古今谈赵予征新疆,古称西域。西域的屯垦戍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汉时,汉武帝即位。为反击匈奴的入侵,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大月氏等国共抗匈奴,以断匈奴右臂。未果。在公元前119年,二次派张骞率300人出使西域。使团到乌孙国都赤谷城(今伊塞...  相似文献   

4.
乌孙,是汉代我国西北地区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她原居甘肃河西地区,后来西迁伊犁河流域,是汉武帝为实现“断匈奴右臂”战略所争取的主要西域部族之一,汉宣帝时隶属汉朝,对汉朝在西域和匈奴斗争起过重要作用。因此对她进行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3世纪,分布于中亚地区的阿尔泰语系乌孙族和后世的蒙古族中传承着狼和乌鸦双重信仰习俗和与之相对应的神话传说。该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的盛行现象,是狼和乌鸦在自然界里的“搭当”关系在古人头脑中的反映所致。此外,乌孙和蒙古的上述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与古代罗马相关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颇具共通性,这缘于远古时期欧亚大陆民族集团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623年渠谀(粟弋、粟特)西迁阿姆河流域。他们带去了昆仑山(以日月纹象征)及西王母崇拜。西王母译称"夜摩""西雅乌施"。得悉神就是西王母神。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文字记载,古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通往来最早开始于汉朝,即汉武帝建元中期汉中人张骞三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126年第一次前往西域,原打算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北方强敌匈奴,但没有成功.公元前119—115年又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算联络乌孙与西域其他国家共同对匈奴作战,均由于中途迷失方向,目的没有达到.但他的副使堂邑义却因此到过大宛、康居、  相似文献   

8.
阿育王是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印度孔雀帝国时代最伟大的统治者。在他统治时期,产生于前六世纪的佛教在印度境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本文想就阿育王和早期佛教的关系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栽桑有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古代重要发明.至迟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国丝绸已传到西方.古希腊称我国为赛里加——丝绸之乡,中国丝绸还远及古罗马.公元前二世纪东西交通曾一度中断,那是因为匈奴奴隶主从中作梗.汉武帝遣张骞使大月氏(今阿富汗)商约共击匈奴,公元前119年起对匈奴的反击连连得手,东西交通从此打开,中国丝绸源  相似文献   

10.
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元前2600年左右,临汾盆地陶寺类型中大量东方文化因素的出现和当地庙底沟二期类型文化传统的衰弱,缘于陶唐氏的西迁和对西夏的征服。公元前2200年左右,陶寺晚期类型中大量北方文化因素的出现和东方文化因素的随之消逝,又是后稷所代表的姬周先民向南挺进的结果,这两次大的冲突及其余波,直接导致了夏人主体东南向移动并终至创建夏王朝。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变量.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迁浙大培养了李政道、叶笃正、谷超豪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办学声誉鹊起,被誉为"东方剑桥".究其原因,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校长竺可桢与其学生马国钧之间的谈话就折射出了西迁浙大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国际法的存在是断无疑义的。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与安息就有外交和商务往来,并曾向西方其他国家多次派出使节。公元前90年并曾向罗马遣使商谈缔结对付游牧民族匈奴的军事同盟。这种种国际交往就构成国际法产生与存在的基础。而在此以前,我们伟大祖国对古代国际社会的贡献,物证可见子“丝绸之路”的开拓。事实上“丝绸之路”东段的开拓早在公元前七——四世纪就在进行中。史料如下:  相似文献   

13.
“西迁精神”是半个多世纪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西迁并在西部扎根过程中形成的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的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核心的有力彰显,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群体的时代坐标,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有效解答。陕西理工大学在校史沿革和办学特色形成中凸显了与“西迁精神”内涵相同的大学精神。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从校园文化建设、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融合和就业“大课堂”嵌入等四方面构建“西迁精神”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道、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哲学大厦的梁架。道就是一,阴阳就是二,水火木金土就是五。周代(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奠定了中国哲学传统的“五、二、一”逻辑骨架。一、五行的逻辑《周书》中记载,殷代遗臣箕子将大禹酋长时代传下来的“洪范九畴”即九类治世大法授绐周武王。这九类大法中的第一类就是五行:水、火、木、金、土。它并不是指五种具体物质实体,而是指五种形象化的逻辑符号。作为治世大法的第一大法,它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中国川西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以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重大考古发现为标志,向世人敞开了一座公元前14-11世纪古蜀文明的神秘殿堂。其中二号坑圆柱形眼睛的青铜面具尤为特殊。本文认为这种面具与“眼睛巫术”有关,是具有跨民族意义的巫术人类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耶律大石西行纪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2世纪上半叶至13世纪初,在中亚,出现了一个契丹族人建立的国家政权,史称西辽(又称喀喇契丹)。它是由中国境内北方民族的一支西迁中亚后建立起的强大帝国,历时近九十年,在中外历史和中亚史上留下了重大影响,是一个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和值得深入开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王朝的创建史,即耶律大石率族人西迁中亚的行军路线及活动情况作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交通大学主体西迁的思想基础是:50年代初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后,高等学校出现了新气象;西迁是带有战略转移性质的院系调整,学校领导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广大师生积极拥护,服从调配;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国家需要,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支援西北建设,以继承和发扬老交大优良校风学风为历史使命,实现了主体西迁。西迁50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建设做出卓越贡献,为国家培养与输送大约16万各类专门人才,其中1/3以上的毕业生工作在大西北的工矿企业、科学教育等各条战线。西安交通大学已建设成为中国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西迁的老交大人为在大西北奉献创业无怨无悔,同时,也为在大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大学作为最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8.
西夏国土边界的地文特征显著,有利于割据政权的形成和延续;鄂尔多斯的沙漠化是夏都西迁的推力,银川平原千百年的灌溉农业的发展是拉力,夏都西迁有利于国势的稳定;12世纪的气候剧变与政治危机相迭加,使西夏政权消亡  相似文献   

19.
本文深入探讨了乌孙的本源,并对乌孙本源的各种学术观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依据科学论据和历史资料论证确定了乌孙本源来自突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张骞(?—前114)一生,衔汉廷之命,曾经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去月氏,约在公元前138年,惜在半路上为匈奴截获,滞留十三载,虽受尽艰辛,亦未得要领,仅与甘父生还;第二次是去乌孙,约在公元前115年,(一说为123年),除了政治外交上的使命外,另有一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副收获,其中之一,即从龟兹带回了“摩诃兜勒”。这摩诃兜勒究竟是什么意思?各国学者,从词源上,做过许多试探性的研究,虽然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