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原理来探讨英汉无标记被动句存在的理据。无标记被动句产生是人类在认识事件过程中突出受事者的结果,也是为了满足表达事件不同变化过程的需要,不同的思维过程对无标记被动句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被动句,这是一种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关系的形式和手段,但同一语法术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代表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英汉被动句有不少相同之处,二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一,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第二,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而汉语的被动关系有更加丰富灵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汉语无标记被动句即受事主语句和有标记被动句即被字句的关系一直是颇受争议的话题,已有研究主要从二者的句式义、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辨别其差别,这种判别办法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分析二者的构式差别,对二者的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可发现,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具有不同的构式意义;二者是受事注意范围、详略度、扫描方式等识解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为"字式以高频率为基础,充分展现其不同寻常的句法张力:谓语结构较大程度复杂化,甚至能顽强突破"所"、"之所"、"所见"等标记限制;同时,"为"可与多种标记组成不同格式。"被"字式于东晋末加快发展,"被V"、"被XV"式在迅速提高频率之时,句法活力也同步提高。"见"字式渐趋消亡,但其句法结构也出人意料复杂化,特别是施事者的引入更具有特殊研究意义。"于"字式近于消失,其原因仍具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5.
讨论"被"字句的历史发展,从表示"遭遇事物"、"遭遇动作"到"遭遇事件"、"遭遇状况"的发展变化,不表示被动关系的"被"字句即这种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依据有无形式标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意念被动句与形式被动句两类 ,而形式被动句又可分为若干小类。有的句子被动意义不是很明确 ,通过对其意义的讨论 ,可以深化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新被字句,指结构和语义关系有别于传统被字句要求的被字句,如"被自杀""被捐款""被和谐""被富裕""被足球""被韩国"等等。新被字句离不开传统被字句,传统被字句为新被字句提供了形式和功能基础,新被字句对传统被字句既有继承更有创新。本文通过对传统被字句与新被字句的对比,讨论新被字句形成的句法和功能理据,分析新被字句语义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9.
郑声滔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1)
通过详尽分析十种不同的汉语句式将英语中的被动句顺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探讨了将英语被动句顺译成汉语被动句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助于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达到较完美的对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1)
被动句是英语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语法结构形式。而如何翻译英语被动句,这也就成了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经常遇到的一个看似简单,实而复杂的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使用的理论依据和它们在各自语言中的差异对比,并通过大量实例具体阐述如何处理英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中,名词性成分(NP)可作主语,也可作标志词“叫”、“被”、“让”、“受”、“遭受”等的宾语以及谓语动词的宾语。介词标志型被动句中的动词性成分前后一般都有附加成分,它有五种基本句型。动词标志型被动句则有两种基本句型。被动句和主动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被动句中介词"为"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句中的介词“为”是动词“为”在“作为、成为”义位上虚化的结果。表被动的“为V”或“为NV”最早是述宾结构 ,由于“为”用在行为主体和动词前面 ,逐渐发生了虚化 ,成为引进动作行为主体的介词“为”。“为N所V”、“为N之V”、“为N之所V”、“为N见V”、“为N所见V”、“为N之所见V”等格式是“为NV”被动格式的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14.
领主属宾"被"字句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领主属宾"被"字句在主语和宾语、谓语、语义上的特点,并重点探讨其使用的动因。本文认为,领主属宾"被"字句的使用是为了满足焦点分布、语篇连贯、主观性表达的需求。此外,韵律协调的要求也是使用该句式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从跨语言的角度对哈萨克语量度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进行了考察。指出在量度形容词的一对反义词中,积极成分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标记的,而消极成分则是有标记的;无标记项比有标记项的分布范围要大,使用频率也较高。同时指出了具有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的反义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有标记主位的信息传递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标记主位在句法学里属于倒装句的一种形式 ,具有传递和表达不同信息的功能。有标记主位可以突出信息中心 ,表示已知信息或新信息 ,具有语用信息传递功能 ;可以充分表达说话者的语义信息 ,具有语义信息传递功能 ;可以体现语气 ,表示强调 ,避免状语的成群出现 ,具有语法信息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17.
“层级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语言的层级性不仅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的纵向关系,而且可以用来解释语言单位标记的双重层级性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疑问句类标记的双重层级性最为明显,表“疑”的内容标记与传“问”的形式标记各具层级性特征.这是英汉朝三种类型语言间的共性.三种语言间的不同点体现在表“疑”的内容标记与传“问”的形式标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上.这为三种语言疑问句式的生成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曹凤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156-162,176
汉语的被动标记由于历时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态貌,而且,来源不同,语法化机制等也就不同。历时上,被动标记消长更迭,经历了由实到虚的语法化过程,表现出一定的发展演变规律。"于""为"由于使用频率高而成为被动标记;"见""被""吃(喫)""蒙"源于"遭受""蒙受"义而虚化为被动标记;"使役"义动词"叫(教)""让",在适宜的句法环境中,可虚化为被动标记;而"给予"义动词"给"经"容任""容让"义发展为使役句式并在此基础上转表被动。 相似文献
19.
刘宗开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46-47,72
"被XX"结构是时下网络等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汉语语言现象,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把这一结构和传统被动结构相比较,发现两种结构在"被"字的属性、形式构成、语义本质和语用功能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被XX"构式这一语言现象的使用增强了被字句的复杂性,这对"被"字句和被动句习得的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锡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89-92
本文以英语和汉语中的存在句为语言依据,探讨以这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在认知空间“目标”与“背景”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不同的认知倾向。文章首先概要描述英、汉语存在句的基本句法和语义特点之后,然后针对“在认知‘目标’和‘背景’时英、汉语母语者有不同的先后顺序倾向”的观点,提出了否定性的实验证据,对今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