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500年前我国大思想家孔子创立了以"仁爱孝悌"为内核的伦理文化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活秩序做出了深层设计。沿着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对"孝"文化进行考察,发现传统"孝"文化曾经历了农业社会的被强化及异化,工业社会的被弱化及丢失,以及在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对"孝"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冲击的过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剂,我们必须继承弘扬、自觉坚守,同时应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创新充实"孝"文化内涵,探索以"孝"文化建设引领我们做好老龄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翁飞 《学术界》2002,(6):18-24
党的十六大报告 ,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面对新世纪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也规定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本文通过对国际形势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形成背景的考察 ,较系统地论述了“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提出 ,是中国共产党对时代发展和所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后承担的光荣使命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它同时又是科学的、大众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 ,继承和弘扬这样一种优秀文化 ,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体系 ,必须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其根本任务 ,就是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中共云南省委结合云南的实际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本文论述了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关系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过程,也是云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将推动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阐明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国内看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也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从国际看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我们应按照十七大报告作出的战略布署,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着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建构中民族精神动力功能的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从社会个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自身的身心和谐;从社会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建构主体间的社会关系和谐;从民族整体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关系层面来说,中华民族精神维护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的探讨 ,提出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继承、保护和发扬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提出应从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哲学意义的高度来研究探讨的唯物辩证的观点 ,指出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今天云南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广鑫  黄婉珺 《理论界》2013,(10):37-4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遗传基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自成立时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仅取得了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是凝炼了蔚为大观的历史经验.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作为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系统来把握和认识,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并重、文化开放与文化独立统一,以及弘扬主旋律与倡导多样性协调等三个维度予以解析,可使历史经验以更加清晰的脉络和整体的特征呈现出来.多维度审视、考察和坚持历史经验,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我们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 ,应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现代文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是植根于民族地域的古老文化。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是一个民族所创造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 ,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基本特色 ,无疑是应大力加以传播和弘扬的。但是 ,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还应积极吸纳人类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特别是灌注和融合进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这样由传承而创新 ,在创新中而承续 ,进而创造新的现代文化 ,让民族文化具有永不停止的创新性 ,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活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必须高度重视从传统道德资源中汲取智慧。道德、文化属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阐述,认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包含古代、近代、现代民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民 族传统文化均有自身的特色。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兼容性、继承性和自我保护性 等重要特性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缘由。进而以广东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肃而深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义烈  朱力 《学术探索》2012,(1):105-10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和谐信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我国关于文化建设科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着力点。和谐信访文化具有和谐、人本、公正、法治等基本理念,这是和谐信访文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和谐信访文化建设应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环境层面"四位一体"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王满  李蕾 《河北学刊》2008,28(2):248-251
从多元文化视角及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论述公共艺术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具有独特意义。公共艺术作为社会公众艺术,对于建设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塑造和谐的社会生存空间,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公共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的现象,需要从体制、意识、内涵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又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新要求,十七大修正的新党章总纲也增写了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内容。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应该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大众文化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是:提高了大众的生活质量;开辟了文化普及的新途径;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加速了文化多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在形式上不断地更新和创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来做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的弘扬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本保障。面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文化,建设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礼乐思想对于历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建设现代和谐文化,离不开礼乐文化。现代社会所需的礼乐文化,是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先进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礼乐文化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创新,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中华主流文化的构建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将生物复制式的延续和文明传承式的延续结合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德性文化,在反思和吐纳中推动实践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在传承和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中,我们必须以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为本位,汲取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构建起适合"民族形式"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中华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也是观察分析文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谐社会是以和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实质的文化形态。从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之间的关系看,全球化使文明在并存中互动,也使文明在互补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全球化为基础,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机;要弘扬和谐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导向;要以创新为关键,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是推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客观上要求培育和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也离不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