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彩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71-174
河北鸡泽话在称呼上存在着两个小称词缀,前缀"老"和后缀"的"。"老 人名"主要用于同辈人之间的互相称呼,以表达一种亲热的感情色彩;"人名 的"用于长辈称呼晚辈,表达一种亲昵、疼爱的感情。有时这两个词缀可以同时使用。其中,"老 人名"在鸡泽话中得以保存并发展源于一定的历史基础、社会交际需要和"称呼缺位"所带来的系统内部的调整;鸡泽话中的"的"源于普通话中的"子"。河北鸡泽话中的小称词缀,弥补了鸡泽话中的"称呼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朝鲜语命名实体中人名的提取,从语法结构、上下文结构、语义结构等三个方面剖析了人名的语言学特征。首先,通过统计研究,确定了与人名结合较为频繁的几种助词组合作为人名初筛特征,同时提出仅与前一音节相关的助词形态变化的统一化方法,来降低构建自动抽取语料库时的标记复杂度。其次,通过常用称呼加上下文窗口的方式快速定位人名,提高人名抽取的准确性。最后,针对不同语境下的人名分类变化问题,提出细分化和提取建议。  相似文献   

3.
钱杭 《社会科学》2003,(2):90-98
中国历史上的排行制是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高度关注的重要论题和实证资料源,对于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层结构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其基本的功能之一,是以同辈成员间的长幼顺序符号部分地或完全地取代人的实名。由周至唐,随着排行在人名称呼中独立副称意义的逐步增强,排行开始具备实名敬避功能;而宋代在谱类文献中以排行代替正式的名、字,并与专用的数字式辈行字相结合,发展成一种特殊的祖先人名避讳方式。面对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对人名进行“数目字管理”,亦不失为一种合理、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论蒙汉族人名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文明标志。它不单纯是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符号 ,在命名和用名上还凝结着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意识、文化观念等。通过对蒙汉民族人名结构模式的探析 ,可以揭示其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人名研究是姓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名研究与文字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名不只是区别人与人的符号,同时又是文化的镜象和观念的折射。以往对汉以前的人名研究不够。汉以前的古文字资抖中有许多人名资料,可以与典籍中的人名进行对比,进行各种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就北京地区国家部委机关公务员非正式场合使用的称呼形式,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以及个人访谈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加以阐述。非正式称呼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它排除共性,强调个性,突出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一种共有的和谐的特殊关系,有利于消除正式场合使用正式称呼时所要求的权利尊严、上下秩序、形式规则诸因素附加给称呼者的种种紧张与不利因素。公务员在交往中使用非正式称呼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它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广泛多向的交流空间,其社会交际功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鲁迅当时为对付敌人迫害,在鲁迅的《日记》中,或双方通信时,都有意用各种化名以避免意外的瓜葛,有时同一个人用十几个不同的名字来称呼。美术研究工作者胡蛮,在鲁迅的《日记》中,就出现过王凡、王弘、王钧初三个名字。《鲁迅日记·人名索引》编者就误为三个人了,其实这三个姓王者,均为胡蛮一人。最近笔者访问了胡蛮同志本人,才弄清楚了这些化名的来由。  相似文献   

8.
网名与当代文化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名是当代人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传统人名不同的独特性,它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专用性、易变性、随意性、创造性和多样性。人名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文化现象,网名作为当代人名系统中的新成员,同样积淀着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特别是蕴含着民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国家名称变迁考——从“罗刹”到“俄罗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深 《江淮论坛》2010,(3):105-111
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也是中国最大的邻国。清朝与罗曼诺夫王朝的交往是中俄关系史上的开始时期,也是中国人对俄国形成认识的最初阶段。清朝前期,无论官方与民间,还是中央与地方,对俄罗斯的称呼多种多样,演绎了从“罗刹”、“老羌”(“老枪”)到“俄罗斯”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俄文报刊中先例人名正作为关键词实现着自己的文化伴随意义,同时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又发展了自己的文化转义。最近几年,这类先例人名的使用明显增多,并且已经引起了语言学家的特别关注。以“ПётрПервый”为例,对人名隐喻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证明专名的形象比喻增强了报刊文章的感情表现力色彩。(该文章的语言材料来源于俄罗斯及白俄罗斯的定期出版物)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汉族人命名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一直以来反映命名者的社会心理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对比了北京市1978年出生和2008年出生的汉族人名,发现三十年间的人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字名普及、常用字不同、叠音名减少、男女性格特征淡化、从四字成语或俗语中取名、虚词使用增多等方面,此外人们命名在保留传统习惯的同时也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但是三十年前命名的问题现如今依旧存在,本文就此提出了命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有名字,而且天天都在使用,但是并非人人都了解人的名字还有那多讲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专门课题。最近读到马来西亚著名学者肖遥天先生的《中国人名的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始才真正领悟到人名所蕴藏着的文化心理。肖著分为“纵面研究”、“横面研究”和“客观研究”三篇。上篇对中国人名的起源、演变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粗略的考察;中篇则从横侧断面探讨了有关人名的各类问题,下篇就名字与史事考证、辨伪以及姓名的忘失、省略、错杂、传讹等问题作了些研究。肖先生的研讨表明,人名研究确是窥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一把钥匙,他为研究中国文化拓展了新的思路。1、人名老源与华夏先民的生活轨迹人类愚味时代是无所谓名的。人名的出现是随语言符号的产生、氏族公社的解体而出现的。从严格意义上说,在上古时代,名与姓无大区别,姓为公名,名为私名。最先使用的是  相似文献   

13.
贾建飞 《西域研究》2005,(3):92-100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清中期南疆各驻防城市的称呼各异,满城、汉城或其他称呼均有,极易使人混淆不清。本文认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这些城市的称呼也各不相同。我们在使用相关的称呼时务必要考虑具体的历史时段,使其更为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敦煌文书中的人名的探析和研究,已有学者做过许多工作.文章仅对文书中出现的"粉堆"这类人名进行探讨,以展现这个人名背后所体现的生动社会画面和人们的审美趋向和心理,并考证S.4504V的书写年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姓、名、字、号是一门学问。由“名”之字义引出的“字”(如岳飞字鹏举)都是既定的,即是父母给定的,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作为人名之外的“号”则是另起的或后起的,是自称的或自号的,如葛洪自号“抱朴子”,陶弘景自称“华阳隐居”,并由此在人间著述书札以“号”代名。怀着这种常识,在重读《明儒学案》之余,发现这种起自于晋宋时期的自“号”风气(见《日知录》卷二十三《自称字》),在明代得到极大的普及,以致使黄宗表在编《明儒学案》目录时往往将“号”置“名”前,出现的称呼竟然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不仅有姓和名,有些还有字和号。名和字的称呼,都有一定规范,不可滥用。在中国古代,名和字不是同一种称呼,而是两码事。但其字却又与名密切相关,字是名的补充和说明。例如:岳飞的“飞”。就是鸟类用翅膀在空中飞行,而他的字“鹏举”,便是说明像大鹏鸟那样展开双翅在空中翱翔。张学良字汉卿,系取用张良是西汉名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家庭科技》2012,(3):9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很多父母给孩子取了昵称,比如"宝宝"、"乖乖"、"幺儿"。孩子读书后,有的父母继续沿用这样的称呼,以示疼爱。心理专家表示,"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幼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当孩子能够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父母就应理智地改口,称呼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谐音法的巧用、妙用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谐音法系统解读《红楼梦》会有许多新的感悟。《红楼梦》运用谐音法的原因有四 :一是省时省力 ,二是慎言避祸 ,三是以有代无 ,四是刻意朦胧。其运用谐音的范畴亦有四 :一是人名的谐音 ,二是画名谐音 ,三是物名谐音 ,四是人名、物名综合谐音。其运用谐音的方法则更多些 :诸如 :一人一名谐音 ,所指一义 ;一人二名合用谐音 ,所指一义 ;一人三名三个谐音 ,各有所指 ;二人二名联合谐音 ,所指一意 ;三人三名三个谐音 ,所指一义 ;合家谐音 ,所指一义 ;一击两鸣式谐音 ,等等。《红楼梦》对谐音法的运用 ,有些很明显 ,有根有据 ,有的有歧义 ,但不能牵强和误解。用谐音法解读《红楼梦》对理解其创作意图、文本结构、人物性格和命运等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人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它与人终身相伴。新生儿的取名往往包含不少学问,从中反映出一个家庭的部分信息。本文选取浙江省部分城市80年代初出生的男、女各90名以及90年代初出生的男、女各90名,共计360人作为分析的主体。在分析中总结80,90年代取名的新特点,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人名的语言运用进行考察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的姓名自古以来就负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人名还是人们相互联系、彼此认同的文化基因与生物密码,涉及到民族融合、家族血统、宗教信仰、理想观念等方面的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人名的分类,古今差别较大,本文着重探讨现代人学名的命名方式、特色和价值取向,并附论现代人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