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杨震宁  赵红 《管理世界》2020,(2):139-160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利用开放式创新模式突破组织边界来获取更丰富的外部知识来重塑自身的技术创造力以应对现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也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关键。考虑到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所面对的特殊制度环境、企业之间合作竞争的网络关系,本研究以1407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2015~2017年间的创新调查),讨论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竞合"关系和制度环境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开放式创新的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第三,合作关系有利于企业广泛利用外部知识资源,但要防范开放式深度的过度加深,形成路径依赖,有损于创新绩效;第四,竞争关系有损于企业有效广泛利用的外部知识来源,但有助于警醒企业不要过度加深与外部知识网络的合作;第五,竞争关系扭曲了合作关系对开放式创新深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影响;第六,正式制度激励企业扩大利用开放式创新的广度,但限制企业利用开放式创新的深度;第七,非正式制度激励企业加深开放式创新深度,但是对开放式创新广度没有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适度使用开放式创新模式,正确合理地处理企业间的"竞合"网络关系以及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环境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并购带来的开放式创新向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及混合所有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以广东省地方国企"瀚蓝环境"三次并购活动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混合所有制并购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收购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知识互补及创新环境是促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条件,立足于存量资源整合的混合所有制并购,通过融合资本与生产要素,聚焦创新能力开展并购整合,可有效解决企业价值再发现和实现途径的问题。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国有企业以混合所有制与创新能力为"二元"并购动机实施并购,能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在理论层面,本研究较深入地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与"自主创新"的背景及内涵,并构建联系、比较异同。基于2005年以来南汽集团对罗孚公司并购及此后发展的案例,本研究深入回顾了并购全程及后续项目进展,进而讨论了本次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对南汽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结合案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发生条件是:(1)被并购方知识积累大于并购方或与并购方原知识积累形成互补;(2)并购方有能力整合来自被并购方的创意,使外部创意内化为以开发新产品为表征的内生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转型经济中的企业环境战略动机:中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企业环境管理已成为全球战略学者和管理学者广泛研究的主题.本文以中国转型经济为背景,运用制度理论、激励理论、资源基础观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分析了中国转型期不同类型的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制定环境管理战略决策时的动机,并通过数据实证分析了相关假设,结果表明,遵守监管是目前中国企业的主要环境管理动机;私营企业相对国企较重视经济效益优化,国企则明显以遵从监管法规为主要出发点.因此,中国转型经济中,推进环境管理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法规,同时,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采取分类管理的政策.最后,论文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回顾10年来国外开放式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开放式创新原因、过程和结果 3个因素及其关系的整合框架,归纳出6个研究主题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中的研究不足,以及在研究对象、层面和方法方面的研究趋势。最后分析了国内学者在6个相同主题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开放式创新在中国情境下需要研究的现实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路明集团自主创新战略形成及演化的复杂过程作了深入考察和分析,并构建了一个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整合框架。研究表明,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具有战略层次的累积跃升特征,创新只有增强企业能力并实现共同演进才能称之为创新战略的形成;吸收能力的投资作为背景基础推动了创新的成功转型;在中国特定环境下,企业家远见与创新精神、历史压力与随机事件作为影响企业创新战略演化的两类最活跃的外部影响因子也不容忽视,企业家远见与创新精神对于企业创新战略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历史压力与随机事件在偶然性意义上会导致企业创新出现“锁定”和“突破”现象。最后,本文结合路明案例对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及其内涵理解作了相关剖析,深化了对中国企业创新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自主创新"是我国特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在国家和地区的层面上提出自主创新的概念、组成要素以及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吸引人的领域.对二者关系研究进行文献的梳理回顾,有助于提出针对中国发展实际的相关政策建议,也是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文献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政策管理工具在创新活动中的运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中各级政府政策管理工具的运用效果关系着本地区创新活动开展的成败,因此要充分发挥政策管理工具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导作用,需要以统领性、系统性、多样性和交替性的管理工具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市场与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PVAR模型、分析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现阶段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大于模仿创新,但是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两种模式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方差贡献都有限。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模仿创新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我国需要转型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最后提出从改善效率与优化投入结构方面提高自主创新地产出。  相似文献   

10.
世界正在步入创新3.0阶段,为体现创新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2.0阶段的创新政策需要随之演进。文章以协同演化视角,通过分析创新政策、实践和理论的互动演化关系,梳理创新政策的历史变迁过程——1.0和2.0阶段,分析其在每个阶段的相对有效性与无效性。在此基础上,展望创新政策在3.0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工具形式。最后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政策发展进程,指出当前我国的创新政策已经初步体现3.0阶段的主要特征,未来应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制定和实施适应我国实践情形的创新政策,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赵爱武  关洪军 《管理科学》2018,31(6):104-116
  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环境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双重外部性,环境政策成为激励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已有研究存在环境政策工具研究视角单一的问题,难以反映政策组合中不同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社会科学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环境政策情景下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过程,探索不同政策工具及其组合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首先,介绍模型对应的现实场景,在对现实场景抽象简化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相关主体的属性、行为规则和交互规则进行详细描述,说明模型的具体实现过程和相关参数;其次,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设置多种实验情景,分别进行模拟实验;最后,分析实验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环境创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决定企业对环境创新技术的采用行为,因此政策工具的制定应立足于促进环境创新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创新产品的市场预期,降低创新技术采用成本。在市场机制与企业竞争的共同作用下,当环境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时,单一的补贴政策对环境创新技术促进效果不明显,应考虑多种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严格的环境税费制度与环境创新产品价格补贴政策组合,可有效促进企业环境技术创新,但严格的环境税费制度在激励创新的同时,可能增加企业负担,因此在创新技术更替的过程中会有大量资金力量薄弱、技术落后的企业被淘汰;宽松的环境税费制度与补贴环境创新产品市场的政策工具组合,通过环境税费预期提高企业对环境创新技术的预期,提前为技术更替做好准备,从而可以在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逐步促进企业环境技术创新,完成新旧技术更替。         所构建的模型可以作为环境政策设计的参考工具,通过设置政策情景并展开模拟实验,分析其对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长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2001-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过度分散检验基础上,采用更适合专利产出的固定效应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管制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管制与自主创新之间呈现出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U"型关系,环境管制对自主创新作用过程中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在中国现有经济总量较低时,环境管制并没有发挥出对自主创新应具有的促进作用,环境波特假设得不到支持。从分地区来看,环境管制对东部和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且环境管制对自主创新的弹性东部要高于西部。这些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还未达到"波特假设"的双赢局面,制定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最优规制水平,实行差异化的环境管制政策,有效整合研发资金、研发人员以及政府科技投入是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锡斌 《管理学报》2006,3(4):379-386
立足中国实际,深入研究企业环境理论及分析方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既是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急需,也是管理理论发展与创新的需要。企业环境理论伴随着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它大体经历了封闭系统观、开放系统观2个时期和产生、发展(理论丛林)、尝试融合3个阶段。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企业环境的研究存在着8个方面的缺陷。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环境理论体系,从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要着重从企业环境的研究对象、一般概念的定义、中国企业环境及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特征、企业与环境的动态分析与调适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不断的自主创新。由于人们对于风险的感受和预期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为了鼓励人们"冒险"去创新,除了采用传统的增加参与者收入、减少或补偿参与者成本支出等政策手段,更应该建立健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进而达到鼓励创新的目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证实了上述命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中国应对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国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存在不足之处,应通过建立并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营造良好自主创新环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已开始对传统的企业经营活动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企业长期形成的经营理念、组织模式与管理方式正面临着新经济的挑战.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就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流程再造与组织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赵炎  齐念念 《管理评论》2023,(10):105-117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参与联盟如何影响企业持续性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模联盟创新网络视角,运用2009—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联盟合作数据和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探讨了中心性影响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内在机制与边界条件。研究发现:中心性与企业持续性创新和技术影响力均呈倒U型关系;技术影响力在中心性与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责任和企业韧性均正向调节中心性与技术影响力和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但上述关系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和企业是否通过ISO9001认证的样本中并不相同。研究结论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联盟决策,提升技术影响力,进而实现企业持续性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冗余资源视角下,基于时间阶段的划分,刻画了企业模仿创新行为的收益率、成功率、冗余资源的收益与自主创新行为之间关系,探讨了如何最大化企业自主创新效用,通过构建与求解动态规划模型,得到了企业自主创新最优决策行为的解析解。随后运用仿真实验对此解的性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国汽车产业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企业模仿创新行为的收益率和成功率、冗余资源的收益对自主创新行为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冗余资源收益越高,其自主创新时间点越晚,增长率越高,但对增长率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企业模仿创新行为的收益率越高,其自主创新时间点越晚,增长率也越高,同时,增长率会越早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状态;企业模仿创新行为成功率的高低,对自主创新及其增长率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企业创新及冗余资源配置提供了理论参考;也对企业规划自主创新投入,政府部门加大自主创新激励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事实表明,大部分的发明专利、新产品及自主知识产权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着意识动力不足、融资困难、政策扶持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要把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民营企业的“企业行为”,需要从企业制度、融资平台、政策扶持、创新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赵云辉  张哲  冯泰文  陶克涛 《管理世界》2019,35(11):119-132
为了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大数据正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创新的新工具。然而,已有文献关于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政府治理效率影响机制的研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理论,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点,基于中国31个省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揭示大数据发展水平、制度环境与政府治理效率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大数据发展水平有助于政府绩效的提升并能有效抑制腐败行为,而大数据发展水平对监管质量和法制水平的影响作用不显著。(2)大数据发展水平与制度环境的有效契合是提高政府绩效和抑制腐败的关键。(3)制度环境是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政府治理效率发挥作用的主要边界条件,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政府治理效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大数据发展和制度环境对我国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机理,并为经济转型背景下运用大数据实现政府治理效率的提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