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兴的美学形态,身体美学跳出了后现代解构一切的思维方式,将"身体"翻新后重置入美学的核心,形成了对传统美学的拓展而非解构:通过增强身体经验,促使传统美学走出自律的理论困境;通过提升身体意识、践行身体训练,开拓了传统美学新的研究空间。同时,身体美学"通过身体思考"(Thinking Through the Body)激活了中西方文化中丰富多彩的"身体"资源,为重构美学谱系奠定了基础。此外,身体美学还与生态美学、生活美学等诸多新兴学科领域形成了理论互动,共同影响并建构着国内美学生态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2.
安·苏·拜厄特(A.S.Byatt)被誉为当今最有魄力的后现代短篇小说作家之一.童话故事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或以独立形式存在,或以插入文本的形式蕴含于主体叙事中.她利用童话故事的结构和叙事技巧探索并解构叙事的本质和过程,以及叙事与现实之间的难解关系,因此她的童话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省性,她也被称为"元小说"作家[1].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叙事策略在文艺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元叙事原则的解构和颠覆,后现代文化表征在当代影视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现是2006年首播的80级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解构经典、颠覆传统,通过拼贴,体现出后现代作品的虚无性,是该剧最为突出的表述特征。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叙事策略在文艺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元叙事原则的解构和颠覆,后现代文化表征在当代影视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现是2006年首播的80集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解构经典、颠覆传统,在狂欢中体现出后现代作品的虚无性,是该剧最为突出的表述特征.  相似文献   

5.
实践的建构功能与文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实践,主要有肯定性的建构功能,转换性的转化功能,否定性的解构功能,它们对应着实践的自由,准自由和不自由,反自由,也就在审美的领域相应地产生柔美(优美),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丑。实践的这些功能通过审美形态制约和影响文学艺术的形态和发展。因此,实践的建构功能通过柔美(优美)的审美形态而产生自由的,和谐、阴柔的文学艺术形态;实践的转化功能通过刚美(崇高)和幽默、滑稽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准自由的、激荡、阳刚的文学艺术形态和不自由的,矛盾、倒错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古典型艺术转化为近代型艺术;实践的解构功能通过丑的审美形态而产生异化、变形的文学艺术形态,并实现文学艺术由现代型艺术转化为后现代型艺术。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性线性时间模式的批判和终结是利奥塔后现代式"重写"的目标。对于利奥塔,线性时间模式是元叙事自我结构的基础和工具,是现代主体总体化与同一化操控的同谋。而在线性时间形式中,"现在"概念又有着特殊地位,正是这种"现在"将时间结构为一种现在—时间的同质而均匀的顺序流。因此,对线性时间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现在"的瓦解是利奥塔重写策略的关键。利奥塔以一种属于事件或发生的绝对"现在"来置换或拆除同质的"现在",解构线性时间秩序,甚至于解构现代主体。这个绝对现在也是利奥塔后现代性的时间根基。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文化研究的兴起,文艺学学科逐渐呈现出边界扩张和学科泛化的倾向。文艺学学科以一系列"解经典"的越界命题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如文化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的终结、边界的位移,文艺学的知识重建等命题。这些问题的讨论使文艺学的知识建构体现出"消解边界,解构经典"的特点,同时也使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学科泛化的趋势。对边界的消解以及对经典的解构,使文艺学学科发展呈现出"文化社会学"的新转向,它为文艺学学科新问题域的开拓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维度。  相似文献   

8.
"忠实"翻译标准在当今仍有大量的拥护者,但它的局限性是不容置疑的。"忠实"之所以依然受到多人的推崇是由于目前没有一个可行可信的标准来取代它,要彻底解构"忠实"必须建构出新标准。翻译活动可以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指导,依据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制定的翻译标准可以成为指导翻译活动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9.
赵国付  周军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68-70,142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其本身特性决定了网络文学必然会对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产生冲击。并在解构的基础上试图建构起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系。本文拟从话语权力、阅屏模式、文本形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重点讨论网络文学在解构传统文学的“宏大叙事”,“语言的韵味”、“形式的整一”等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心灵自由”、“立体感受”、“叙述的可多元发展”的审美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中国谍战剧调动多种符号系统建构了一个多维度的审美叙事空间,人物、影像、情感、意绪及潜在的意识形态在空间中做定向流动,文本空间与现实世界形成相互指涉,文本话语策略直指新受众的心理期待与欲望达成。新谍战剧建构的这种符号化表意空间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及类型的日趋成熟,而欲望化的叙事逻辑又流露出了当代影视文化中"身体叙事"或"身体消费"的某些症候。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一种结构特殊的偏正式复合名词(如"饼干、人海、雪花、瀑布"),其特殊性在于:整个结构的语法性质与它的某一个成分相同,但却不属于典型的"向心结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共有166个符合上述特点的偏正式复合名词。根据构式的能产性和后语素是否分别具有名词和形容词两种性质,可将这些词分为三类。构式能产性强弱差异的原因与"凸显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医书词语的使用及语言自身因素是构式衍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该构式的语义结构是"事物类+提示特征"。参与构词的语素具有常见性特征,是由造词中的"求便"心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一直处于一弱一强结构态势的中日两国,在21世纪开始出现"两强并立"局面。按照现实主义逻辑,"两强并立"的中日之间只能建构为对手(甚或是敌人)关系。但从建构主义视角来分析,中日两国在互动实践中形成的共有知识既可以是合作性质的,也可以是冲突性质的,因此中日之间可以建构"朋友"的角色身份,也可以建构"敌人"的角色身份。中日两国能否建构积极的角色身份认同,取决于中日之间在互动实践中能否加强相互之间的共识。中日关系的前景主要取决于双方积极性角色身份能否得以再造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近期网络上大量使用的流行语"被XX"的结构特点。通过转喻映射理论剖析了"被XX"结构的扩展机制及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中国模式的效率和优势。但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原子化、断裂化发展等突出问题,也暴露出中国模式的内在不足与局限。软实力建设的滞后,是当前中国模式内在不足的深层原因。充分利用当前国家软实力战略深入实施的契机,重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以政治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中国模式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英语双及物句式"S-V-N1-N2"的本质特征是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复杂的"给予"意义,其基本语义是"给予"。在基本句式中,动词"给予"的是N2,句式"给予N1"的是"V+N2"。本文对英语双及物句式的意义假设是"S-V+N2→N1"。通过论证,该语义假设能够对复杂的双及物动词作出同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道家学说与儒学都是先秦士人心态的话语显现。由于特殊的文化历史语境,先秦士人心理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由恐惧、忧虑、危机感等情绪构成的“基本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与老庄之学都是这种基本焦虑的派生物,因而它们也是这种心理症侯截然相反的两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都市去”与“回乡村去”成为背道而驰的两大社会现象,“乡村破产”和“都市膨胀”为知识分子所广泛关注和焦虑。由此,“建设新都市”和“改造旧乡村”成为解决城乡关系危机的两条路径,并在当时形成两股强劲的思潮。是“发展都市以救济乡村”还是“发展乡村以救济都市”抑或是“都市与乡村相互调和”,知识分子都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当今城乡发展须打破“二元对立”格局,建立“文化共同体”,促进城乡关系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来研究意象的学者,大都只注意到"个别意象",而忽略了"整体意象";即使有的注意及此,也仅提出"意象群"或"总意象"、"分意象"的说法,而无法梳理出"意象系统"来.本文有鉴于此,即以"个别意象"与"整体意象"为基础,试图借由"层次逻辑"而形成之"章法结构",将自"个别意象"逐层提升至"整体意象"的"意象系统"作一呈现,使深埋于意象与意象间的内在逻辑或"纽带",得以开挖、显露出来,进而用"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作考察,以见"章法结构"与"意象系统"不可分之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实践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实践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实践体系包括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两大部分,教学实践能节约学生完成习题(作业)和课程设计中大量的劳动时间,生产实践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应用于测绘工程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如测量学、矿山测量学、控制测量学等的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关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选择方案,基本不适合西部地区农村的现实。西部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应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切入点,变精简机构为改革运行机制,将发展经济的职能从基层组织中剥离出来并上移到县和下移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村民自治达到行政化和自治化的统一,从而形成"县统筹、乡执行、村自治"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