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今后我国的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常德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如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最近,我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一些想法。一、农业大市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有喜有忧,目前是忧多于喜“两个根本转变”是推进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乃至经济强市的重要途径,因为实现“两个转变”以后,农业就会真正实现市场农业和效益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是农业大市…  相似文献   

2.
增强“结构效益”观念章炳元经济建设里如何处理好速度、效益问题,既是个大课题,也是个大难题。19s8年的“大跃进,,以及后来的“洋跃进”,都是在这个方面出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年来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正> 《河州志》中记有清顺治间闯塌天抗清起义事迹一节,其原文曰,“顺治五年夏,回民叛。先是甘肃逆回米刺印、丁国栋倡乱,河国闻风骚起。五月初旬,协洮回闯塌天等数百,遂据城。……七月,参将曹希冬擒闯塌天于高山,杀之。”注云,“闯塌天自受招后,潜居高山,复集余党,劫夺客商,(曹)希冬令材宫雷明宇侦之,得其实,于夜偃旗息鼓,遂获之,枭其首,并协从余党胥平。”按明末农民大起义重要首领中亦有一闯塌天,原名刘国能,曾受明朝招降,与顺治五年河州、洮州回民首领之名号前后相同,然则此两“闯塌天”究为一人?抑为两人?亟须考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北方民族政权史,首先碰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我国是否长期以来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天下一体”、“天下一体”;“前中华一体”、“中华一体”。“前天下一体”是指秦以前,“天下一体”是指秦、汉到隋、唐;“前中华一体”是指辽、宋、金,“中华一体”是指元、明、清。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是互相衔接的,后一阶段的诸因素发生在前一阶段之中,前一阶段的某些因素又残留到后一阶段之中。不管是“天下一体”,还是  相似文献   

5.
2009年,西溪南镇以高铁黄山北站的上马建设为契机,借鉴“动车组”的理念,坚持“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保持“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到年底,该镇财政收入将达到1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4元。西溪南这列“动车”已经开始提速向前进发。  相似文献   

6.
“黑鸟公司”是指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黑鸟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黑鸟公司”。 1992年春,原大庆石油管理局二级单位的8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辞去了“官职”,离开了“铁饭碗”,下定决心下海闯浪潮,到开发区去办企业。这8位同志就是“黑鸟公司”的发起人,创始人。 “黑鸟公司”是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先实行股份制的内资企业。经过发起人的艰苦努力,集资注册资金500万元;公司于1992年7月成立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就为油田和其它工业部门生产、提供了特种润滑油脂50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实  相似文献   

7.
温州从1987年至1997年,全市GDP由13.31亿元增加到600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3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13.5元增加到达3700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之称奇。短短几天考察,温州给我印象颇深的是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温州人依靠“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的精神,利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供给空档,从拾遗补缺做起,面向社会有购买力的需求,走出一条培育市场,又依赖市场导向发展经济的致富之路。温州的市场对于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其一,温州市场以小商品为主,面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以闯天下闻名于世,形成了特有的温州人现象。对此,许多论著进行了具体描述,读之引人深思。人们不禁要问,温州人闯的是“天下”,何为“天下”?为什么温州人会乐此不疲地去闯天下?为什么闯天下成为温州人精神的个性特征和群体行为特征?本文从理论上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温州人已由原先的无奈闯荡天下转变为现在的乐于争闯天下的看法,并将它视为温州人精神的重要内涵加以阐述,对它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精神动力和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试图从中揭示温州人争闯天下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9.
王进 《兰州学刊》2009,(2):40-4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利用中国市场”战略思想,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经过三十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战略思想的正确性,对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铺平了道路,从此,中国走上了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制服统一的国家地震救援队中,他显得格外醒目,因为他是其中唯一一位身着便装的救援人员。他的真实身份是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的老总,名叫陈岩。而在这里,他是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一名自愿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1.
我县在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中,在农村逐步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主要是“大包干”责任制。现全县三干七百一十个生产队,实行这种责任制的有三千○九十八个队,占百分之八十三点五。“大包干”办法的具体内容是:坚持队为基础,实行分组作业,土地、耕牛、农具所有权归队,固定到组管理使用;农业机械,集体茶、林场和队办工副业以及当家塘坝水利设施,由队统一经营和  相似文献   

12.
从“市场之谜”和“政府之谜”看中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道路邹东涛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效率和活力,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又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称此为“市场之谜”。没有政府,就没有经济秩序和社会公正,而政府过多的干预和过于集中的管理,又出现低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批发市场形式上弱竞争力和实质中强竞争力的矛盾并举,可从经济因素和人文力量两个视角进行阐释。基于“五力”竞争模型,批发市场竞争力强弱的衡量指标可归结为竞争对手、供应商、消费者和政府扶持力度。人文力量主要体现在交易成本效益、市场特色服务、商户特殊素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政治法理与道德伦理为分类标准,对君子与公民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它们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既同调又异调。作者由此驳斥了两种论断。接着,文章论证了君子与公民相结合的两种可能路径:一种是“君子的公民化”,塑造的是“公民式君子”;一种是“公民的君子化”,塑造的是“君子式公民”。其中,后者更符合现代中国的实情。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动着众多中小企业的孕育和发展,银行应当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小企业,小中见优,小中见大。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观念,给予其信贷资金、信息、技能等方面的帮扶,力争银行和中小企业联袂闯市场,取得银企双方经营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海子诗歌中的中国形象,包括诗歌文本以及由此引出的有关中国的美学想象,可以发现海子短暂诗人生涯里曾有过“超稳定”与“非稳定”这两条书写与建构中国形象的路径。对于两条路径的阐发,展示了海子从诗歌书写向诗歌行动的艰难突破。联系他的哲学思考来看,这种对于诗歌行动的积极追求,反映了诗人在文本与形象之上不断冲破自身桎梏的自觉尝试,或可借用杜威的理论称其为一种行动诗学。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探索的这条行动诗学之路,一方面彰显出诗人献身于诗歌的理想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同时又为未来的诗歌书写尤其是中国形象建构给予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如何抓住契机,超常规发展乡镇企业,笔者认为,应确立以下“八动”方略。思路启动。这是发展乡镇企业的先导。广大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干部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彻底更新观念。强化市场取向决定生产经营的市场观念;强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效益观念;强化按照“三个有利于”放心放手发展的开放观念;强化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的用人把念;强化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强化勇于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竞争观念;强化敢于“…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神奇的乡村。谁也料想不到这里的农家人对欧洲货币兑换人人精通;这是一个生活的事实,因为他们挣的用的是欧元。徽商故里皖南歙县的小山村槐塘。竟有500多人务工经商闯西欧,他们不仅学会了欧洲的简单用语。赚回了大量“洋钱”,还引入了异国他乡的生活风情。成为名震江南的“欧洲村”。  相似文献   

19.
选辑是一种历史悠久、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它既能“网罗放佚”,起到保存文献的作用,又可“删汰繁芜”,对文本进行选择性传播,并由此而对社会观念的确立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元明清小说戏剧的选辑传播,尤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传播方式。与正统文学的选辑传播不同,官方极少参与对小说戏剧的选辑传播,使之几乎成了喜爱小说戏剧的个人的专利。同时,它具有强烈的商业传播目的,但在传统道德文化的大背景下,仍是要以道德为起点和归宿的  相似文献   

20.
由市发改委主持的全面实施“443”行动计划栏目本期的主题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183;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在研究中提出,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期刊发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三最”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文,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之现状及未来对策作了较好的总结和探讨,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