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仪是大陆日据下台湾研究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及其随员对日据下台湾的研究代表了当时大陆台湾研究的水准.陈仪取鉴台湾经验,在政治上推行省政改革,经济上发展统制经济,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陈仪不但是"日本通",也成为"台湾通".应蒋介石之邀,陈仪主持台调会,编译资料.由于对台湾问题长期观察,陈仪辨析日据下台湾的利弊,有独到处,亦有盲点.台调会搜集的资料,多从日本人编写的书中摘译过来,这些资料注重台湾总督府的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忽视台湾民众.陈仪只注重研究台湾的"物",忽视研究台湾的"人",试图维持台湾总督府的行政架构与统制经济,与台胞的迫切需要隔着很深的鸿沟.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不少于四十篇文字。这一时期,新加坡的研究者们似乎对郁达夫小说的兴趣不大,在为数不多的作品评论中,也都集中在对他的诗词的评论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新加坡学者对郁达夫下南洋宣传抗日救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二、1939年初马华文化界发生了一场由郁达夫《几个问题》而引起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对日伪资产的接收方针是收归国有.陈仪受命负责收复台湾的具体准备工作,秉持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陈仪在台湾建立起庞大的公营事业,推行经济统制政策,效率不彰,贪污成风,引起广大台胞的强烈不满."二@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为缓和与广大台胞之间的对立,开始在台湾推行以公营事业为基础、民营事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找到了较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斯蒂纳、卢梭、戈蒂耶、王尔德、施笃姆和尼采这些关注人的感性生命的西方文学家都对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郁达夫也受到日本私小说的影响,但他的情爱书写,缺失了将好色与物哀等日本传统审美理念相结合的审美特征.俄罗斯文学也对他的创作有影响,屠格涅夫塑造的多余人形象,曾经引起郁达夫的极大兴趣,然而,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不是消除男权的斗士,而是维护男性自尊的最后一根稻草.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于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的描绘也给了郁达夫以有力的影响.关于郁达夫作品的文学批评,一个观点值得商榷,现代社会不是不受限制的性自由时代,性仍然要尊重道德的界限、人伦的规范和法律的限制,而宗法制社会也不是一贯地否定性欢乐.颓废是西方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化语汇,与中国的时代背景并不相同,所以郁达夫性叙事的革命性并不能成立,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来得比较牵强.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酷爱藏书,他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福州、新加坡等地工作、生活过.无论身处何方,他都要购买大量的书籍,并加以研读、评点.1936年郁达夫应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之邀前往福建,在寓居福州的时期内,继续他的藏书行为,先后购买了《紫桃轩杂缀》、《词苑丛谈》、《知新录》、《闽中十子诗钞》、《赏雨茅屋诗集》、《闽产录异》等图书数十种,并做了相当精到的点评.在藏书、品书的过程中,郁达夫还结识了福州的藏书家沈祖牟、陈几士、林汾贻等人,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许凤才 《中州学刊》2005,(3):223-230
郁达夫的<毁家诗纪>记录了郁达夫1936-1938年间与妻子王映霞"情变"的史实,既鞭挞了当时国民党上层官僚阶层的腐败和反动,又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郁达夫作为一个爱国作家的高尚情怀和精忠报国的光辉人格.<毁家诗纪>可视为郁达夫的自传诗史.  相似文献   

7.
朱建新字剑心,以字行,浙江海宁人。远祖传为清初著名文人朱彝尊。因生辰八字与朱彝尊暗合,朱剑心成名后又曾以“竹垞后世”为别号。初中阶段他在嘉兴中学求学,嘉兴中学系一历史悠久的学校,出过不少名人,如语言学家王力、目录学家赵万里 (又为同班同学)等。毕业后,朱剑心到了上海,为国学大师章炳麟的入门弟子。未久,在陈仪将军资助下,他与另一学子同赴东瀛留学。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社会经验,留学经费被人骗去,最后竟无法完成学业而回国。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朱剑心执教于杭州之江大学,与文学家郁达夫同事,两人颇多交往,友情甚深。当时朱剑心的母姨为张元济的妾媵,在张的介绍下,他离开之江而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在商务印书馆,他一方面编注了不少明清文学读物,如  相似文献   

8.
1933年4月,郁达夫和王映霞突然决定由上海迁往杭州.几十年来,关于郁达夫离沪迁杭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指责王映霞的声音占据主流,认为正因为她的误导,才致使郁达夫家毁人亡,造成千古遗恨.通过深入考察郁达夫的生活轨迹,指出郁达夫离沪迁杭的主要原因:郁达夫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中无法排遣内心的寂寞和疲倦,与王映霞的婚姻又由于种种原因裂痕重重,希望寻找一个能够带来新鲜刺激和安全感的居住地,故而才有了离别繁华的大上海和风雨同舟的战友,携妻儿到杭州隐居之举.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年 春 创造社的几位主要发起者都在日本求学,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成仿吾在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郁达夫在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张资平在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科。 他们都爱好文学,正在酝酿组织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的新文学团体,并计划创办一种杂志。 初春的一天下午,在郁达夫寄宿的“不忍池”畔“池之端”的二楼寓所,召开过一次会议。 郁达夫后来回忆那次会议的情况时说: “那一天午后,我和资平,二人合起来出了一块钱买了一块钱的桔子,打算开会的时候,大家吃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人生哲学与华夏文化夏德勇新时期以来,郁达夫这位复杂的、以前颇遭非议和冷落的作家,一度成了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人,郁达夫与华夏文化传统的视角自然提上研究者的议事日程。文学是人生的审美表现、而人生哲学就是人生的核心问题,它不但决定...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与外国文学的接触 ,是从阅读俄国文学作品开始的。在郁达夫欣赏和喜爱的 19世纪俄国作家中 ,最得郁达夫的偏爱并且在创作上对郁达夫影响最大的是屠格涅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不仅是郁达夫文学创作上的启蒙导师 ,而且他在多余人形象的塑造以及抒情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对郁达夫产生了巨大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则以其对描写人类痛苦的偏爱和对病态人格的刻画对郁达夫构成了有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台湾光复初期,陈仪出任台湾行政长官,负责对台湾的接收和重建工作。为了消除台湾与大陆之间存在的语言障碍,陈仪在台湾积极清除日语,推行国语,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诗词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版)收有署名“春江钓徒”的诗共有22首,这些诗最初都发表在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的时间始自1915年11月,止于1916年5月,写作的时间当在此期间或稍早。这些“春江钓徒”诗原先并没有被看作郁达夫的作品而引起注意,以后一些日本学者由于弄清楚是“郁达夫投稿的作品”,将其看作郁达夫的诗作而加以重视。日本学者稻叶昭二除曾在新撰《郁达夫——他的青春和诗》一书中引用《寄永坂石埭武藏》一诗外,还将新检得的19首“春江钓徒”诗影印寄赠给自己著作的中文本译者蒋…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郁达夫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风格、心理分析和自卑心态五个方面对郁达夫小说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力求反映出郁达夫小说的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来。一、郁达夫的小说题材在郁达夫的大多数作品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占了很多的篇幅。郁达夫之所以喜欢这类题材,与他受外国作家影响和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关系。屠格涅夫、卢梭等外国作家对郁达夫的影响深远,而这些作家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圣手,同时,郁达夫自已也认为,人类有一种感情是“比较的注重他人的安宁、快乐,而自已常处于一种牺牲的地位”。这就是爱情。“古…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的心理隐私和人生境遇,自传体小说也成了郁达夫的一个标签.作家对于自身大胆的抒写,无形中为其做传记者提供了充分的资料,但也给人造成了辨析真伪和提炼材料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高雪晓 《河北学刊》2001,21(3):56-59
郁达夫有着肺病的郁结,内心却充溢着旷世的才学与英雄的豪情.他渴望如古代士大夫一般拥有如花美眷、红袖添香成就才子梦,无奈乱世求生,最终落得家毁人亡.郁达夫及其小说文本潜隐着一股不可遏止的将生命化入虚无的宿命追求,且在人生的旋涡中上演了一出极为惨烈、令人心痛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沙底拾贝     
郁达夫与安庆学校 我自幼喜爱文学,当然知道郁达夫。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总要大讲特讲郁达夫。也要求学生必须读他的作品。因为他是同鲁迅一起编杂志的文学青年。他是受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他是日本人杀害的中国烈士(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追认)。可是我却实在只知其名,而不大知其实。  相似文献   

18.
1945年10月台湾光复,16个月后,全岛爆发了轰轰烈烈“二·二八”事件。如此短的时间内,何以发生如此大的事件?本文拟从台湾光复后岛内民众心态的角度,来探讨“二·二八”事件爆发的原因,以求教于方家。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发布了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的“诏书”。台湾的受降典礼在10月25日举行。中国受降代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接受日本投降代表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吉利投降。随即,陈仪广播:“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郁达夫小说语言体式入手,对郁达夫小说语言的文体构成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探讨了他小说中占主体地位的语言样式,并从功能角度对这些语言样式做出了分析,认为这些语体样式的采用和郁达夫旧体诗表达之间有着文体写作上的承接关系,是郁达夫在白话小说文体上的创新实验.  相似文献   

20.
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全国主流媒体密集报道,提出解决办法.《中央日报》代表了官方立场,指二二八事件为暴乱.中间立场的媒体评论持平,长官公署与台胞都有责任,应和平解决,需尽快恢复常态,妥为善后,改革台湾省政.国民党内CC系必欲去陈仪而后快,陈仪是首恶必办,负全部责任.左翼要发动民众反蒋,将所有责任推给国民党政权,是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导致了二二八事件.这些媒体的反应并不能改变蒋介石对台军事镇压,却激起全国民众对二二八事件的高度关切.在全国舆论强大的民意压力下,台湾实行省政改革,缓和省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