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8 4 0年鸦片战争到 194 9年新中国成立可视为现代化的百年历程。百年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和特点突出了一个“变”字 ,而百年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和特点则凸现为一个“新”字。变与新交替演进而形成的新政、新民、新文化运动就代表了百年思想文化的进路。新政旨在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政治模式 ,新民旨在实现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新文化则是奠基于二者之上的全新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2.
1933年起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新政”经济学是指作为罗斯福“新政”理论依据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一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空前严重和传统反危机措施的无效,使得一些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着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抑制住危机,使美国经济状况好转。对此,当时显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近现代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鹏 《河北学刊》2006,26(2):45-49
面对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在近代的深刻危机,中国社会曾作出了种种回应,选择了种种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中, 中西古今之争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从“中西之争”到“古今之争”的演变是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危机与中西社会文化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表现,它典型地展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一个轨迹。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提出了由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与世界文化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恶化问题迫在眉睫,各国纷纷实施发展"绿色新政"以谋求新一轮的发展突破口。然而,绿色新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方主体的发展要求,如何协调这些主体的绿色利益成为当前政府和国家正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绿色新政中推行协同治理现实依据的同时,深入探讨了绿色新政协同所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并以此提出了绿色新政实施的协同演进战略构想,对有效实施绿色新政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绿色饭店文化创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多数饭店企业对“绿色饭店”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非常不足,从而导致在经营实践中没有自觉地以绿色饭店经营理念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文章在分析国内饭店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饭店文化的局限性及不足。回顾了“绿色饭店”的定义,并首次明确了“绿色饭店文化”的内涵。从“绿色饭店”三方利益体出发,提出“绿色饭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目标、外部绿色形象目标及内部绿色经营管理目标;以“绿色饭店标准”作为饭店企业文化的核心和指导,归纳出了“绿色饭店文化”的三个层面,为“绿色饭店文化”创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曾是构建社会整体性的基础,但这种基础随着现代性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展开而被彻底瓦解,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在此意义上,文化认同正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在中国乡村文化的后改革时代的全面复兴中,这种危机得到了一种看似矛盾的体现,即一方面是改革与再造,而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复兴,二者沿着各自的认同轨道运行,并行不悖。通过身份界定的政治学,乡村文化被界定为落后和迷信,村民被界定为现代意义上的“农民”,这些都与村民自己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相去甚远,两种观念各自表述,潜在的认同危机由此而得以酝酿,借用康德哲学的语汇,那就是我们在对待乡村文化上是在实践着一种二律背反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中国,社会精英对文化的关注随着社会对金钱的关注的增加而增加,人们用各种话语来表达当前的文化危机:“普遍的道德失准”、“人文精神的失落”、“文化的商品化世俗化”等等。由于这场危机恰恰发生在经济变革的大潮中,所以市场经济往往被认定为造成这一危机的根源。对此我们不得不深入地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内涵、价格和发展方向,现把我们的认识表达出来,以期有更多的学者来关心讨论这个问题。文化的概念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的定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涵盖一切人类活动,与文明一词相当,如把…  相似文献   

8.
文艺学学科面临着整体性危机,它包括研究意义的危机、研究范式的危机和现代学术制度所导致的危机,目前的文化诗学理论有效解决了研究范式的危机,但缺乏对整体性危机的回应,所以文化诗学需要在研究对象上由文学文本拓展到电影和电视剧等审美性文本,并作为一种批评阐释实践的方法,在对文本的互文性关系进行批评阐释实践的基础上,使文本研究的知识生产融入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建构中.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化自觉”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其实,“文化自觉”作为一个概念是久已存在的,但把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与理论,并将之推进为一种学理、学术和文化思潮,应当归功于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他对“文化自觉”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各民族开始要求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怎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深层生态学是近代西方学者将生态学发展到哲学和伦理学的学科,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与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相结合,才能构建完整的深层生态文化体系.绿色消费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消费行为,其体现着人们较高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依靠文化的支撑.探究绿色消费行为的深层生态文化根源,以文化保障社会绿色行为的可持续性,对于普及和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存在着新儒家、民族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浸染其中的传统家庭文化无论在组织理念、结构形式还是在特性上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当代中国的家庭文化处于“义利”难以协调,稳定与自由不断纠结的诘难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能够勾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文化思潮的涌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主流社会思潮,由于其自身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西方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12.
梁爱民 《江淮论坛》2012,(3):167-171
视觉文化以其“直观性”、“娱乐性”和“消费性”占据了当代文化的“统治”地位,并进而对小说的生存形成了全方位的“围剿”,图像思维和商品消费逻辑所主导的文化强制力使小说在视觉文化时代发生有别于印刷时代的新变,而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小说文体为了适应文化环境所做的适应性调整,一方面,也是小说生存危机的表现。小说创作中的“经济主义”、小说读者的“去精英化”以及小说文本的“幼稚化”倾向,都是小说在视觉文化统辖下面临危机的典型征候。小说所追求的生存关注和生命反思的精神正在失落。‘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公民文化”对传统“臣民文化”的扬弃与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中国社会 ,全球化已成为描述民族生存环境的最为重要的术语。受全球化所主导的未来社会必将是一个推崇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公民社会。奠基于生存本位基础上的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 ,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文化形态。它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观念 ,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 ;而作为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理论应对和民族文化可行性发展路径的策略设计 ,其现实践履 ,则离不开对具有现代“世界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主体的培育及其文化创新实践的有效促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在带给人类“善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困境和危机,因此,一些思想家开始了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而在当代,现代性则面临着“终结”与“重建”的双重使命,并对私法文化发展趋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必然对中国转型期的私法文化建设具有很大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重明 《天府新论》2012,(3):88-94,99
公共行政中管理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演化过程.作为一种普适性价值,以“主体—客体”关系作为认识论基础的管理型文化由于对人的主体性的不完整的表达而与人类实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找寻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文化以重新发现人的主体性,就成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的公共行政实践而言,需要在服务型行政的建设过程中,同时建构一种服务型文化.从本质上看,服务型文化就是一种人的主体性的文化.它不但重视作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性的生存与发展,而且重视作为客体的他人、社会、自然的主体性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这种基于“主体—主体”关系的服务型文化才能最终超越管理型文化,反映和融入公共行政的人类实践,同时推动服务型行政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叶瑞昕 《河北学刊》2002,22(2):136-140
清末“新政”是清廷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自救措施。在这个自救的过程中 ,清廷一方面希冀引入欧美、日本的富强之术来改革弊政 ,另一方面又紧紧把住“三纲五常”这个传统的伦理纲常不放。此种首鼠两端的变法模式 ,与以往的中体西用模式有联系性 ,但更有与当时的政治外交环境相适应的新特点。本文以清末“新政”的两个中心观念为线索 ,逐层揭示了“新政”得失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新政”发动者难以克服其自身变法不变心的致命痼疾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文化,既是一种“数”文化,又是一种“世界观”文化、“方法论”文化,还是一种关于“思维方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文化。本文从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和逻辑顺序、事物的联系和转化等六个方面用十二条原理进行了论证,指出“三”文化是21世纪应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世界观文化。“三”文化是研究事物“第三状态”的文化,这种“第三状态”大致包括“立体状态”、“中间状态”、“中行状态”、“中介状态”、“统一状态”、“发展状态”、“结合状态”、“互动状态”、“和谐状态”与“创生状态”十个方面。与“三”文化相适应的一系列“三”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人们在新的世纪里化解各种矛盾、危机,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生成发展是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长期过程,具有自身的历史承续性.人们实践活动的历史性与变动性决定了文化的流变性,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文化超前或滞后于所伴生的社会生产与交换方式时,通常会发生文化危机.当文化危机发生时,在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和人们的文化心理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新的文化重建提供一些思想资源和经验镜鉴.经由文化间的互动、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文化重建是文化自觉的重要表征.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激荡和思想激越,为当下全球文化重建提供了有利时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也为新的全球文化重建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公共性本身首先是一种文化合理性理想,同时更是一种合主体性、合目的性的价值生存信念。公共性所具有的这一内在品格决定了现代社会文化危机的实质是“公共性价值”观念的危机,其根源在于近代以来因理性为世界的解魅所导致的“意义”与“价值”的分裂,以及“个体化社会”生存逻辑的出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社会和价值观方面的多元主义观念对自由主义的理想模式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文化的人格化是“后现代社会”价值转向的实质。而强调文化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引导意义的关键,是真正确立整体性生活准则及其相应的义务整体性观念。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视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在“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等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的“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含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