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节能减排政策通过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政策是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福建     
《领导决策信息》2011,(50):12-15
《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生态省建设主要目标基本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多数设区市达到或接近生态市创建标准,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0,(20):24-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以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0,(19):12-12
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会议强调,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是决战之年.现在只有八个月时间了.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2019,35(1):36-60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9):13-13
作为工业大省.河北省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长期以来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特别是在“十一五”一开局.全省万元产值能耗、废水排放量和废气排放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9%、33%和88%。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30-31
2010年GDP能耗需降5.62%以上“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末,全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末下降20%。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9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GDP)能耗降幅为14.38%,不到预期目标的80%。也就是说.2010年GDP能耗降幅需达到5.62%以上。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0,(36):26-26
国家统计局9月2日公布上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情况。除西藏自治区数据暂缺外.上半年全国有23个省区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其中吉林省降幅最大。同比降幅为5.55%。而辽宁、江苏、陕西、广西、青海、宁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经济重新转向低质量、低效益、低就业、高能耗和高排放的增长模式,其直接结果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增长,石油、铁矿、锰矿、铜矿、铝矿等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增长,进口大幅度增加。我国“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关注“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更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本文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现实意义;对时下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存在的问题;对充分发挥“三下乡”活动作用的思考等三个方面作了些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郑州龙祥铝业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电解铝节能减排方面,龙祥铝业转变观念、强化措施,大力开展科技研发,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保持了节能减排和科技研发水平不断进步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2.
暑期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方式。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探索活动模式与实施路径,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怎么转?往哪里转? 作为中部省份,湖南面临加快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的双重任务。转方式,不仅仅涉及经济一个领域,还包括社会建设、保障民生、人文事业、生态文明、政府职能、公共治理等方方面面内容,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央批准湖南长株潭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湖南转方式的一大契机,持续发展的一大“金字招牌”,引领我们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5.
娄鹏鸽 《决策探索》2010,(18):54-5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归纳我国“僵尸企业”的特征:大部分是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且主要集中在一些污染严重行业;出自产能过剩的行业或是年老企业。分析“僵尸企业”成因,指出其资源匹配失衡造成阻碍经济发展的危害、产能过剩造成行业竞争激烈和市场价格下跌的危害。在打破“僵尸企业”困局、完成“僵尸企业”治理方面,以HY钢管公司为例,总结其扭转困难局面、摘掉“僵尸企业”帽子的方针是“依法合规、政策支持、人员分流、股权重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困难成因、发展潜力总结出9条实践方法,展示其治理实践“瘦身”“健体”“提质”的成效,为同类型企业走出“僵尸化”困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加强社会治理的情境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外部嵌入,既打破了治理技术瓶颈,也使得治理策略更为精准化。以效率原则为工具导向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回应社会公众诉求、及时纠正制度偏差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作为新制度安排,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也将面临嵌入阻力,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分治下的技术性阻力、部门分利秩序下的价值性壁垒和碎片化管理下的协同性障碍。为此,互联网+社会治理应强化以民为本的技术治理理念,优化供需匹配的技术治理体系,构建条块衔接的合作治理格局,在保障社会公众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技术治理效率最大化,在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使社会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下走向善治。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进一步把企业基层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近年来,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四川钻井分公司党委紧扣生产一线基层党组织"抓什么、怎么抓、怎样科学考评"等系列问题,借鉴队伍建设"三基"的基本做法,引入现代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ISO质量管理体系中"一切可追溯性"的基本原理,积极探索,务实创新,初步建立起以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主线的基层、基础、基本功党建"三基"新机制,推进了公司持续、和谐、健康发展,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种经济形态及其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近年来,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导致了泡沫经济,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分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因,为中国经济解决“脱实向虚”现象提供经验指导和优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杜孝珍  代栋栋 《领导科学》2022,(12):124-128
作为“注意力经济”的一种范式,“饭圈经济”是由组织化、规模化的“饭圈”成员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是内容经济与数字经济的产物。在商业资本的主导下,“饭圈经济”已经形成“粉头—粉丝—商业资本—网络平台—明星偶像—经纪机构”的利益产业链,负外部性、行业垄断以及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等市场失灵问题在“饭圈经济”中进一步凸显,对社会的价值观、消费观与财富观以及社会经济有序运行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饭圈经济”实施精准治理,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元治理模式,在确保政府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和策略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协同合作来达到善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