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题组按照立意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0年对全国26所大学5070名大学生和2010年对全国53所大学7829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同结构的封闭式的大学生性文化同期群调查。文章对十年来大学生对贞洁的观念、对恋人过去性行为的观念和西方"性解放、性自由"的观念等影响性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十年来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的观念、对恋人提出性交要求的观念、对有性行为之后是否一定要嫁(娶)他(她)等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还对比分析了大学生对同性恋性行为等同性恋问题的相关观点。文章在分析大学生性行为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和处理"贞洁"、同性恋者的性行为和在多元性行为观中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目前大学生性观念、行为的现状特点进行归纳和梳理.同时,辅之以资料分析、统计分析,通过将本次实证研究的调查数据与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对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及行为发展变化进行历时性归纳,并对大学生性行为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使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和得克萨斯社会性行为调查问卷,对51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调查大学生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状,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9.8%报告感觉网络成瘾;网络成瘾者(IAD)与非网络成瘾者,在社会性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不仅在某些人格特质上有差异,而且在自我价值感的客观评价和社交能力上与一般上网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交信心、社交支配性、社交能力和社会退缩方面.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剧烈转型时期,性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性观念演变的逻辑走向可以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对贞操的看法、对非婚性行为的看法及对性行为主要目的的看法等方面进行梳理。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提出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对传统恋爱观、价值观的挑战,对高校性教育的挑战,大学生卖淫现象对高校管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近十年中国大学的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性行为的发生率和保护率上的差异,探讨医学教育对性行为现状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国内发表的关于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性行为现状的文献,按照纳入剔除标准进行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若异质性过于明显,无法解决时,则放弃Meta分析法,只对结果进行一般的统计描述.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5篇,提取数据15组.异质性过于明显而无法解决,故进行一般统计描述.医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低于非医学生,性行为的保护率高于非医学生;不论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与保护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高校大学生性行为问题不容乐观,急需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中的女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但女大学生性道德的缺乏和性行为的随意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了解女大学生性道德、性行为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实施性道德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性行为,保证女大学生在品德、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健康成长是当前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取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个体访谈及问卷调查方式,对女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恋爱观念、恋爱行为、恋爱与经济、恋爱与性行为、恋爱与社会关系等进行了考察,旨在对女大学生情感问题的真实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提出了女大学生应对情感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抽取了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主的部分高校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知识比较缺乏,对性生理知识、性病、艾滋病知识、避孕知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大学生的性观念呈多元化倾向;大学生仍很看重"贞操",但他们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又持宽容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的矛盾心理;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大学生获得性知识主要是通过自学,通过书刊、网络、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与同龄朋友的交流,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性教育方面仍处于薄弱环节。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39名"90"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对爱情的态度依次为现实爱、热情爱、奉献爱;男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逐渐趋于一致,对个人的内在品质都很看重,而不太看重家庭背景、身高等外部因素;"90"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开放的态度,但无论是对男性婚前性行为还是女性婚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孤独感与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共情和人际信任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孤独感量表、大学生攻击性量表、共情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3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孤独感、共情、人际信任和攻击性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孤独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3)共情在孤独感和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4)人际信任在孤独感和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5)共情和人际信任在孤独感与大学生攻击性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婚内存否强奸,一直是刑法学争议的问题。从现代刑法精神的角度来解读婚内强迫性行为这一法律现象,认为婚内强迫性行为侵犯的不是妇女的性的权利,因而,不构成强奸罪,行为人只应该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道德责任,而不应承担刑事责任。以此为前提,认为婚内强迫性行为非罪符合公正性、宽容性、经济性等现代刑法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性传播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目前我国艾滋病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仍然面临一系列伦理难题,如性道德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存在明显冲突,商业性性行为干预面临伦理、法律或政策困境,同性恋者面临“道德多数”的社会环境且基本处于“地下状态”,多性伴行为动机复杂,安全套推广仍然面临伦理、法律争议和实际困难,相当数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等。面对这些难题,国家应在调整艾滋病防治工作格局、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基础上,明确把危险性性行为干预作为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同时对艾滋病各类危险性性行为干预面临的具体难题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使用统一编制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问卷》、《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问卷》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佛山市五区15所中小学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102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学生在个体性成熟时已有一定的知识准备。较多体验到积极情绪;2.不同学业阶段学生对恋爱有关行为的态度有显著差异;3.中学阶段已出现性行为。随年龄增长.未婚性行为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攻击行为发展的性别差异特点,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攻击行为性别差异的影响,以及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社会弱势人群和艾滋病性传播的桥梁人群,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引起关注。本文采取社会文化研究视角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贫困、性观念较开放、性知识缺乏、婚姻习俗、转婚传统、使用汉语能力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文化结构失范、宗教信仰约束力减弱、医疗服务条件较差等因素促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发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应针对相关因素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企业的目标,行为入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目标行为的影响,并阐述了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势以及在此形势下企业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对盐城某镇中学青春期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青春期留守儿童缺少健康及性相关知识,未形成端正的性相关态度,可能面临性相关行为侵害。建议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与学校联合,对留守儿童开展系统规范的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 ,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 ,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 ,与 2 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 ,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