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宁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的良性发展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盲目和过度负债,会给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在金融风险不断财政化的今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种主要的财政风险,已经超过了金融风险,成为危害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隐患.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化解风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吴笪 《领导科学》2012,(5):23-26
本文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运用1995—2008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以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率为风险指标,对财政分权和由财政分权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的赤字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地影响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竞争越激烈,财政赤字水平也越高。由财政分权带来的地方政府的竞争效应较之财政分权本身能够更好解释地方政府的赤字膨胀。  相似文献   

3.
在"风险社会"语境下加强对房产泡沫破灭严峻性以及政府房价治理困境的认识,是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前提。造成房产泡沫治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人们对泡沫风险认知困难、政府施政的囚徒困境以及制度性缺失等,只有通过引导公众重新认识房产泡沫治理并促其参与政策制定和评估、理顺多元博弈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完善各种房产泡沫治理机制等路径,才能更好地规避和控制房产泡沫风险。  相似文献   

4.
管理者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排它性股权互换交易会降低报酬合约的事后激励强度,并对企业价值和风险产生影响.本文在管理者可同时影响企业风险和企业价值的条件下,构建基于股权互换避险交易的管理者激励薪酬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当管理者投入产出效率高于某临界值时,互换避险的存在不会降低激励合约的强度;否则激励合约强度的减弱程度随...  相似文献   

5.
在地方融资平台替政府融资的职能受到限制后,PPP项目作为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方式获得了高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新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为了研究PPP项目形成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文章利用了普通回归、匹配样本t检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等方式,研究了PPP项目中的政府财政风险来源,并结合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了PPP项目形成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地区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产品,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避险工具.如何选择最佳的避险比率成为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此外,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也是避险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GARCH-M模型估计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厌恶系数(RRA),在此基础上运用OLS和VAR-MVGARCH模型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效用最大化避险比率,并与常规风险最小化准则下的避险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RRA的效用最大化避险比率高于风险最小化的避险比率.并且,除了时变样本外预测,无论是静态避险比率,还是时变避险比率,引入RRA的避险策略表现均优于风险最小化标准下的避险策略.  相似文献   

7.
面对2008年突然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果断决策,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了宽松的财政政纂和货币政襄,地方政府也根据中央要求,设立了融资平台,以保证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在这次庞大的投资活动中,绝大部资金投向了“铁、公、基”领域,过去的三年,很多施工企业取得了大量订单,但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银行债台高筑.大量应收工程款风险隐现。本文将从政府平台产生的背景、作用、演进趋势、潜在风险及对平台风险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祝昕 《经营管理者》2013,(29):91-91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不可避免,而隐性负债又极易引发财政风险,本文在基于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严峻态势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种类进行了阐述,审计署统计数字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晓艳 《经营管理者》2005,(10):50-50
<正>商家对消费者的自觉尊重,已经使广大消费者养成了一种“上帝情结”,由此而生的自尊心理也越来越浓烈。如果商家在不经意间触犯了他们的自尊心理,就会立马产生消费“情感风险”。进而带来“营销风险”。时下,很多商场的服务小姐都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非常时髦,结果使不少女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消费者望而却步。穿着打扮是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主要因素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央在财政方面具有的压力以及从宏观上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需要地方政府适当地发行债券来解决。但是当前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稳定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分布规律,提出相关防范对策与建议,从科学性与实效性上规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双边激励与风险企业的股权结构配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提供金融资本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增殖服务,获得风险资本的风险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共同倾注努力的结果。然而,由于风险企业特殊的信息结构特征,导致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双边激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的道德风险问题,而股权结构的安排有助于激励两者为风险企业倾注努力。本文将建立风险企业股权结构与双边激励问题的关系模型,从解决激励风险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作出努力的双边激励问题出发,确定最优的风险企业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可变风险偏好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风险偏好与风险成本,分析了知识型员工风险偏好的特征,利用委托代理模型讨论了确定与不确定环境下员工风险偏好与企业激励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协调两者的冲突以及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间协调作用的特征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随着员工风险规避度的增大,企业应减小激励强度与风险分担;一定条件下企业和员工可协调对方的行为,但企业的激励措施居于主导地位;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的风险规避度较小且更具可变性,影响企业激励行为的能力更强,与企业间基于可变风险偏好的激励协调行为更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宏观金融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其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微观金融风险属于个体(私人)风险,其责任主体是金融机构。中国的宏观金融风险仍处于发散状态,呈现出行业特性(风险业)与金融转轨风险“叠加”的特征。当前的金融改革既是防范宏观金融风险的战略举措,其改革本身也是宏观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政府防范宏观金融风险需要改变“一事一议”的个案方式,迫切需要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并把宏观金融风险纳入国家财政风险管理框架,以避免政府财政责任变为仅仅是事后买单。  相似文献   

14.
黄立江 《经营管理者》2011,(2X):255-255
目前,我国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教育政策法规的不健全直接阻碍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进程,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将直接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笔者认为应该从国家政策、法规、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力实施以及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入手,规避并降低风险,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各种经济组织系统相对薄弱,相关法律仍不健全,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以财政出资为主组建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担保行业的高风险性,给政府财政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应建立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一个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建模背景,在汇率风险和需求风险聚集(pooling)在下游零售商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有无批发价激励情形下的两个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相应的均衡。通过分析相应的均衡,结果表明,(1)在两种情形下,零售商的汇率风险对冲行为具有稳定供应链生产行为的作用,但批发价激励能够提高零售商的汇率风险对冲比例和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价格;(2)与无批发价激励的情形相比,有批发价激励时的制造商利润较高,从而制造商有使用批发价激励零售商对冲汇率风险的动机;(3)在风险聚集下,"通过较低的批发价来激励零售商对冲汇率风险"这一策略能够实现供应链盈利水平与风险承担之间的权衡:需求和汇率风险增加均会使得供应链节点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盈利水平降低,同时也将降低风险聚集处的节点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利润方差。  相似文献   

17.
尹威  刘晓星 《管理科学》2017,30(6):79-91
纯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是其在盈利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平衡的行为。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由政策主导建立,地方政府会对其经营决策进行直接干预。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大多为本地经营,地方政府的城市治理行为也会对其风险控制造成影响。在政府控制和治理行为框架下研究政府行为是否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基于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将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细化为信贷风险、贷款投放、流动性风险和偿付风险4类,以分析政府行为对其的影响。考虑到4种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内生相关性,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建立方程组进行估计。以2007年至2013年中国45家城市商业银行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行为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政府持股比例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没有显著的关系,但对其流动性风险和偿付风险有负向的影响;政府赤字率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正相关,而政府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的治理能有效降低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贷款投放;地方主政官员换届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区域中心城市地方政府控股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投放风险管理有正向的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行为也能够增强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渐进转型中的制度性公共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1978年开始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在改革的方式上,中国采取了不同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渐进转型方式,试图以比较小的经济代价和摩擦成本达到预定的改革目标。经过20多年的转型过程,中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框架,渐进式转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绩效。但渐进的改革方式也衍生出了一些副产品,制度性公共风险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制度性公共风险积累也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改革的过程中,传统体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得到了一定的纠正,而在渐进改革的逻辑框架下,又出现了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9.
郭庆旺 《管理世界》2019,35(6):1-10
具有持续针对性、成本降低性、长期持久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无疑会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不仅财政赤字规模在未来三四年内会扩大,而且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会有所削弱。为了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又要防范财政风险,保证财政健康发展,必须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其中更具有针对性的主要举措包括:制定财政整顿策略,精简机构,削减财政补贴,控制社会福利性支出增速;加强财政治理,全面实施中期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工作;实行税收支出预算,真正形成经立法机构审批、监督、检查的"第五本预算";推进财政收入体系现代化,提高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共设施的建设中,如何监管这一笔支出,成了投资评审中心一直思考研究的问题。为了能使财政资金如数地用到建设中,中央及各级财政部门从1999年开始,相继设立财政投资评审机制,并取得令人欣慰的成绩。尽管如此,财政投资评审机制由于不规范和不完善,仍旧使得一些违规违纪的现象频频发生。为避免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构建一个完善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并实施风险控制才是最好的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