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基本上属于一种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方式由于"诺思悖论"而面临着难以突破的改革极限.突破这一改革极限的可能途径在于及时转换制度变迁方式,即由单一的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变迁转变为以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为主、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变迁为辅的制度变迁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资金供给不足,而是资金供给制度结构与企业需求的制度结构不能对接。本文从产权结构、信用障碍、风险变数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结构形成的制度约束;从金融体制、融资中介、民融机构三个方面解剖了现行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融资供给结构的制度缺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创新融资方式、密切银企关系等途径,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结构和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现代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两分法已经失去了对金融发展的概括力,需要寻求对金融体系的重新分类。从合约本质看,“银行”与“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功能的两种基本制度安排。银行以封闭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金融功能;而金融市场以开放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交易和价格(利率)机制配置金融资源,对一体化于银行的金融功能进行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合约的完全性也不断加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逐渐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演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现代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两分法已经失去了对金融发展的概括力,需要寻求对金融体系的重新分类.从合约本质看,“银行”与“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功能的两种基本制度安排.银行以封闭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金融功能;而金融市场以开放性金融合约为基础,以交易和价格(利率)机制配置金融资源,对一体化于银行的金融功能进行分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合约的完全性也不断加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逐渐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演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金融中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以此给出评价金融中介效率的指标体系 ,并根据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融资制度的差异 ,对金融中介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政府主导型融资制度除了在储蓄动员方面有较高的效率外 ,在储蓄转化、资金配置和技术进步方面是缺乏效率的 ,而这正是中国今后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金融制度的两种不同类型,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和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在其效率性方面各有利弊,而不同类型金融制度发挥其效率的前提是有良好而规范的法律体系保障。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未完善的情况下,银行主导型金融制度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生态补偿制度是协调两者关系的一种手段。流域生态补偿是指由政府或者由造成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者、受益者,对流域生态保护者或受损者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或支付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标准、方式给予的经济补偿。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应是将来立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构筑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已势在必行,根本途径是要通过银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种权力与责任相对称的利益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主导型经济影响和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目前,我国的经济类型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其决定了发展方式的粗放性.文章从我国主导型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转变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必然性和建立完善市场主导型经济等方面,论述了主导型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深圳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不同制度水平和普遍信任水平下企业拥有的各层次社会资本对其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遍信任水平较低的地区,企业的政治关系网络对其商业信用融资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企业高管个人的社交网络和银企关系对其商业信用融资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系数在不同制度水平和不同信任水平下有所差异。只在制度不完善的西部地区,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行业关系网络才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因此,高科技中小企业要获得商业信用融资应该根据所处地区的制度水平和普遍信任水平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本维度进行重点拓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主银行制对日本战后经济腾飞起到无可否认的推动作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该制度开始出现不适应,制度的惰性尤其是政府对银行的深度干预最终导致了主银行制的衰弱,且在20世纪90年代酿就了日本金融危机.我国当前的宏观环境类似于日本主银行制鼎盛时期的宏观环境,因此,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可以部分借鉴、改造日本的主银行制,股份制银行并在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试行主银行制.  相似文献   

12.
山西票号:中国最早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芳 《南都学坛》2003,23(2):32-37
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便换”,都是中国早期的异地汇兑现象,但它们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且均由政府经营,所以存在的时间都不长;清初的“会票”,流通范围也非常有限。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民间金融组织,它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且突破了地域的局限,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其近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机构本身来说,首先,它开创了异地汇兑的先河,使我国的货币清算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从运送现银为主的结算方式逐渐过渡到以汇兑为主的结算方式。其次,它创立了人身顶股制和联号制,其中,联号制是山西票号存在的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特色,而人身顶股制合理调节劳资关系,也是我国利益分配制度上的一大进步。第三,它将汇兑与存放款相结合,形成了存汇结合和放汇结合的特有形式,有利于资金的高效运用。从机构的外部来说,山西票号是旧式金融机构中与清政府关系最为密切的民间金融组织。由于清末帝国主义银行、新式银行、钱庄等金融机构夺走了山西票号的大半业务及其票号本身存在的封建性、保守性等缺点,因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山西票号走上了衰亡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我国银企关系发展中的制度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问题,分析了我国银企关系面临的制度环境以及主办银行制的制度弊端,提出了主监控银行制,并探讨了这一制度构想的基本精神与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4.
理论研究表明银行集中会带来两种相反作用的效应: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银行集中度提高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上升促进银行绩效;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专业化经济水平下降从而损害银行绩效。基于亚洲七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在市场竞争导致的银行集中,规模经济效应大于专业化经济效应,与银行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提高银行绩效必须努力寻求市场化竞争所导致的银行集中。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现状与法律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子银行的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双重作用,进而对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制度进行评价。认为应当制定、完善影子银行的相关法律,使其处于监管之下,明确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16.
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是一整套用以指导和控制公司运作的制度和方法。农村商业银行若没有一套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上的公司治理体系 ,将很难维持长期健康发展。苏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为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也存在许多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与银行公司治理国际规则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 ,对农村商业银行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澳门、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货币银行制度有明显不同 ,本文从货币发行、银行体制、银行监管三方面着手 ,对澳门、香港与祖国内地的有关法律规定作了比较和评析 ,认为澳门、香港在长期市场经济活动中建立的比较完善的货币银行制度 ,其中有许多做法值得祖国内地在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企业侵蚀国有银行债权的方式有:1.推行企业破产,废除银行债权;2、推行合资改制,逃避银行债权;3推行“母体裂变”,架空银行债权。其导因是:1.企业债务沉重;2.中央与地方利益矛盾;3.缺乏法律保护;4.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要解决银行债权被侵的问题,应明确银行产权,使之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具有法人地位,并推行和规范银行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金融管制对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在管制环境下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银行部门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在于其内在的脆弱性。鉴于银行部门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政府往往会对银行业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其目的是降低系统风险以保持银行业的稳定性与完整性。管制和管制者的存在对银行的公司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引入了管制者(政府或专门机构)而使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结构和代理关系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管制改变了银行外部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功能。我们的结论是,管制是影响银行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简单地把银行等同于一般性企业加以分析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随着银行管制环境的变化,银行的公司治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出现“治理缺口”,并加大银行部门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在加速。新一轮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财务重组、内部改革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真正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创造条件并选择有利时机在境内外上市。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阶段商业银行改革的特点、步骤、要素及其与不良资产处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