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的高龄化问题是近年来需要中国迫切面对的课题。在此通过对中国高龄化社会现状的介绍,分析其成因与特征,进而以日本高龄化社会为参考就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及老年文体活动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人口既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反映。战后以来,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的人口状况也在不断地变化,并将对美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介绍美国90年代中期的人口状况并作初步分析:(1)人口总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消费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日本国内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消费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们的消费欲求逐渐趋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在日本迅速普及,从而使传统的阶层消费转变为大众消费,彻底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消费形态.从影响上看,这场革命扩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体现为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如何影响人口变动两个方面,本文主要回顾了西方人口经济学者对后一方面的论述.作者认为,关于如何解析经济因素对生育率变动的影响,西方人口经济思想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变,即从早期的"经济促进人口增长论"到"人口转变论";尔后,再由当代宏微观人口经济理论演变为目前的综合人口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5.
日本武家的家制度与西欧各国和中国的家制度相比,极具特色。诸如家督继承制、养子制和家长隐居制度等,都是家制度中的代表。这三种制度本身各不相同,最终却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家”的长久延续。在这三种制度从不同角度达成了这个共同目的的同时,也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一些其他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文化大争鸣,从五四运动开始蕴酿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发生的是第四次文化大争鸣.历史上的每一次文化争鸣都发生在社会经济、政治变动前后,对整个社会的变动产生巨大影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低生育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生育率转变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计划生育的努力目标,我国的低生育率已成为现实。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育率下降起点高但降幅大,因而我国人口的急剧转型引起社会经济转型滞后而产生诸多挑战。但必须充分认识到,与持续低生育率相伴随的问题,既有消极方面,更有积极方面。生育率下降在带来与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变化相伴随的一系列问题外,也将对我国的教育、就业、妇女地位等产生积极的深刻影响。从发达国家经历看,低生育率引起的人口零负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福利的影响更取决于社会条件、经济形式与制度性因素,因此,不仅人口政策必须要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加以考虑,而且要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来减少和消除低生育率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8.
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和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它是随着人口再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人口年龄构成资料进行分析,是制定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现根据199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对重庆市的人口年龄构成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16日,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人口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聚长春,隆重召开中国、日本、韩国人口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就人口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这次会议由中国人口学会与吉林大学共同主办,由日本高龄化综合研究中心和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低生育高龄社会研究中心协办。2007年10月16日9时,中国、日本、韩国人口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长春市前进大厦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尹豪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王胜今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地区人口开始急速高龄化,社会福利的支出负担也日益严峻。长期以来,台湾地区"行政部门"以社会福利的观点与思维,制定高龄者相关政策,然后由社会组织配合政策理念来实践,尤其是针对病弱的高龄人口群,却忽略了高龄化社会中占绝大多数的健康高龄人口的需求。扬生慈善基金会却以社会福利服务型社会组织的新秀之姿崛起,经由自行探索与研发创新之后,以推广"自愈力"的概念与实践活动,专门服务健康、亚健康的长者,使其维持身心健康与具生命品质的老年生活。目前,该基金会的实践成果已产生社会影响力,也推动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本研究以组织社会学理论为主设定研究分析架构,并以质性研究方法对扬生慈善基金会进行案例分析,试图从组织结构面探讨该案例的特点与启示,以及该案例在中国大陆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人口迁移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基础。人口迁移与流动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一样,同属支配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人口数量、质量在地域空间的分布状况,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它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迁移与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经济、民族、宗教、文化和自然灾害等。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因素。人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过不同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上看,新教通过提供价值观支持,提高民众识字率,重新分配教会财产,以及结成紧密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小团体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虽然加尔文在日内瓦的实践是个中异数,但新教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更一般地,在个人和家庭的层面上,宗教可能会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家庭中的人口学因素以及个人价值观对个体的收入产生影响;在群体和国家的层面上,宗教则可能通过社会资本渠道、文化渠道以及经济与社会因子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佳 《东岳论丛》2006,27(3):107-111
美国货币政策周期性变动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的升降将引发国际资本的反向流动。理论上,国际利率变动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一定的关系,从历史看,1990年的拉美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引发了国际资本流动,才最终触发了地区金融安全问题并引发了金融危机。美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不同组合以及此轮利率变动,将会对亚洲和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它的农业人口变动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而农业人口的变动又作用于经济过程,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我省农业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试作探讨。一、农业生产力现状与农业人口据1984年统计,贵州农业人口为2,58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3%。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如此高,从根本上说,是由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以生育率下降为核心的人口转变是人口变动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自然引致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转变;我国的实践说明,在低发达水平条件下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也可以实现人口转变,但需要付出高昂的经济政治成本,并造成"未富先老"等严重的人口社会经济问题。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应该从深层次上进行反思;对当时承诺只用于"一代人"、已达到预期目的、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尽快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6.
陈岱云  陈希 《东岳论丛》2023,(9):164-177+19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实现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性别结构(人口性别比)在不断变动。新中国总人口从1953年人口普查的58132.9448万人,人口性别比107.57到2020年的总人口140977.8724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4.8,总人口性别比降低了2.77个百分点。而反映人口性别比受社会发展影响显著的是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的变动。百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1953年的88.63、1964年的77.15、1982年的41.79、1990年的30.34、2000年的32.55、2010年的32.69、2020年的41.95。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里,百岁及以上人口性别比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降低幅度最大达65.8%。自1990年至2020年百岁人口性别比变化不大并且稳步缓升。所以人口的性别结构是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影响的结果,受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所影响而表现出摇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女性人口受益更大,在新中国成立40年内就已实现使女性人口受益最大的高水平,百岁人口性...  相似文献   

17.
艰难的起步长足的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人口学发展概观田青民族人口学主要研究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民族构成,各民族的人口构成,各民族的人口再生产特点,各民族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过程,以及民族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抚养比、户均人口数及非农人口数三个人口子结构为影响因子和1988-2011年相关数据为研究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子结构与研究区住宅价格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子结构与住宅价格存在协整关系,且为住宅价格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人口子结构对住宅价格冲击具有一定时滞性,且抚养比与户均人口产生负冲击,非农人口数产生正冲击;虽然有短暂的滞后期,从长期看人口子结构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远高于来自房价自身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的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了解贫困的变化机制,对贫困消减政策的制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增长和社会不平等状况对贫困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其决定机制并非简单。通过对贫困指数进行分解,从总体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各阶层实际经济增长的差异、社会不平等程度与社会各阶层人口变动对贫困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后发现,促进社会平等与社会成员自由流动的社会改革对贫困的消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可以实现的,有效的贫困消减策略需要一整套系统协调的社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体育人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产物,体育人口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当代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是否属于体育大国的标准不能只看奥运会上的金牌总数,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体育人口数量。我国虽是人口大国,但在体育人口方面却没有鲜明的优势。纠其原因主要是受一些观念和体制的影响,本文就影响社区体育人口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方向作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