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20世纪中国的人口研究,特别是近20年的人口学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性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人口学的发展前景。认为近20年的人口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四个特点,人口学在21世纪仍将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跨入新世纪的最大挑战:中国进入高失业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入高失业价段,形成大规模的持续性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开登记的失业率只有3.1%,与实际情况差异甚大。本文利用大量数据逐一分析了登记失业人员、调查失业人员、下岗人员、下岗未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失业人员的情况,估计1998年中国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规模达1540~1600万人,真实失业率为8%左右,同年乡镇企业实际失业人员约1700万人。为此中国应当实行“就业优先”的发展目标,就业政策应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首部人力资源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指出,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利用率却偏低,开发十分不足,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全面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老年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世界人口、社会与经济指标(联合国人口基金)  相似文献   

5.
1949~1999年中国人口和劳动力推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人口统计中存在着户籍统计与人口普查的差距、缺乏长期、连续和可靠的人口、劳动力数据等问题,特别是尚没有对于政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信度较高的劳动人口、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的时序列数据。本文将在指出中国人口统计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利用人口普查等资料,用国际通行的统计口径和我们独自的方法来推算1949年以来的中国总人口、分性别的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和失业率,以及分行业的从业人员等时序列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80年的总和生育率为2.31提出质疑,认为应在2.5~2.8区间的某一点上;80年代的生育率波动原因是国内外人口学家和计划生育工作者长期纷争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构成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还对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1981年必要补充“您爱我们这个国家,苦苦地留恋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电影《苦恋》的这句台词和整个故事表露了一种不健康的情绪,作者白桦为此公开登报检讨。这一年,反“自由化”在中国的宣传、文艺界十分热门。十年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  相似文献   

8.
1995年民生为本元旦这一天,人们相互之间的新年贺词大多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国从这天开始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号召人们“必须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这项非法律的、具有劝导色彩的官方文件立即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由此,商场里的体育用品和健身器械迎来了春天,而城市里众多的、被遗忘的体育场馆也开始尝试向普通百姓开放。还是元旦这天,出租车司机王荣军说:“从今天起,我将不再抽美国牌子的香烟了。”———收音机里传来美国准备对中国采取贸易报复时,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低制美国货。尽管随后中国政府也公布了对…  相似文献   

9.
1988年龙年躁动这年是中国人的龙年。每逢龙年好像总是出点什么乱子,只这年乱子多了点。嘴馋的上海人刚一过元旦就病从口入,吃毛蚶引起的“甲肝浪潮“让所有的上海人谈“肝“色变。有人说那年是“火车接吻,飞机打滚“,撞火车、掉飞机的事一起接一起,闹得人心惶惶。两个出名的大火炉南京和南昌好像故意要比比谁更热,持续的高温热死了几百人。福建、江西、山西、黑龙江、湖北先后发了大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达到了7.6级。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南京的中外学生又打了一场群架。不过这年最大的乱子还得算是8月蔓延全国的抢购风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中国家庭结构及其社会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持续缩小;核心家庭仍占中国家庭模式的主导,三代及以上的大家庭基本保持不变,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呈现增加趋势;单亲家庭日益增加;家庭生育功能降低;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教育功能提高;消费功能大大增强;养老功能削弱。  相似文献   

11.
避孕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已婚妇女使用各种避孕方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妇女选择避孕方法的趋势,寻找出使用的规律,将对今后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提高避孕有效率,指导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根据1988年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主要介绍中国已婚妇女目前正在使用和以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导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精英移民——M型社会: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困局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社会逐步呈现出了以白领、骨干和精英为主体的中产阶层群体,简称"白骨精"阶层,中产阶层的形成并且不断成长,势必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橄榄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中产阶层的数量和规模比较大,上层和底层的数量相对较少。中产阶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力量,他们是沟通上层和底层的桥梁和纽带,是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坚定维护者。但近几年的海外移民热潮,使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人数还未壮大,就走海外移民或"下流"到中低收入阶层之路。此潮流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出现"M型"社会,"M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因此,限制既得利益集团的特权,珍爱中产阶层,努力使底层穷人上升到中产阶层群体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关节所在。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借助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及其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关程度变化,来判别中国是否出现"未富先老"、"城乡倒置"或"人口红利"消失阻滞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差异化演变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发现:(1)中国各省区的人口老龄化演变阶段差异很大,但基本没有出现"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并没有妨碍经济发展,这既与经济转型、开放经济等有关,也符合全球人口老龄化演化的一般规律;(2)勾画中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演变特征,可将其划分成四类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类型,其演变历程的地域推移与地域集聚现象十分明显。就目前的演变过程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有明显相关性,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育率研究方法:30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人口学及人口研究迅速成长的30年。生育率研究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中国的生育率研究方法既有从西方引进的各种生育率指标和模型,也有中国学者为了适应自己的需要而改进和创建的方法和模型。笔者从生育率度量指标和生育率模型两个方面总结我国生育率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变化。对在中国生育率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进行回顾并对这些方法对我国生育率研究的贡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我们计划生育第一线,有无数富有献身精神的好干部,他们脚踏实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在凡平的岗位上,以火一样的热情从事着忘我的劳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我们要细心发现他们,热情宣传他们。吉林省浑江市城墙公社计划生育助理员谭玉玲,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代表。她的事迹,使人感奋,也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7.
罗华  鲍思顿 《人口研究》2005,29(6):56-61
虽然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没有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他们的生育依然受到了限制。这种生育限制增加了有男嗣偏好的家庭采取人为手段控制新生儿性别的趋向。同时,少数民族之间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程度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使各个少数民族呈现出不同的生育状况,包括新生儿性别比的高低。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某些社会和经济因素对中国少数民族新生儿性别比的影响来证明社会经济对生育行为中男嗣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 前 言1999年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以平均 3 2 .7%的速度扩展 ,这在我国高等教育史甚至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都是较为罕见的。未来 2 0年我国高等教育将走向何方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 ,较为客观、冷静地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 ,无疑会为科学地预测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向奠定良好的基础。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变化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结果 ,但在不同的时期 ,各种因素的影响力是不同的。综合过去的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个代表性的研究范式 :(…  相似文献   

19.
未来2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学术界对此研究很多,然而由于对农村非农化劳动力的概念以及基本数据等方面存在不统一等问题,因此一些基本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而关于未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潜力则缺乏专门的系统定量研究。本文通过未来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变动预测、农业劳动力需求预测以及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趋势分析及综合比较,测算了中国未来20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潜力,研究发现,未来中国农村每年农业剩余的劳动力规模将逐年减少,到2030年农村剩余总的劳动力将在1亿~2.5亿之间。而近期内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存量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因为其在今后10年内将超过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潜力,从而增长将会趋于停止,同时农村剩余的可供转移的劳动力也将在5~10年内趋于零。  相似文献   

20.
在老年人口过亿的同时,我国的独生子女也已过亿。中国首批独生子女已步入中青年,出现了目前中国社会中典型的"4-2-1"结构家庭,面临赡养老人和养家育儿的双重压力,照护老人力不从心,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以及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