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一次因听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写成的有感之作。这是一首和他的《长恨歌》齐名的叙事兼抒情的长诗,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的抒情方法、摹声技巧、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乃是由于它形象地、深刻地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倾向,是他的诗歌理论在创作实践上结出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欣然一、历史评说的差距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作诗数以千计,它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许多诗篇脸炙人口,为后人吟诵。对白诗的褒贬评说,浩瀚如海。特别是对《长恨歌》与《琵琶行》两篇,又以《...  相似文献   

4.
穆修(979—1032年),字伯长,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后迁居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北宋初散文作家,著有《河南穆公集》(又名《穆参军集》)。(《宋史》卷四百四十二有传。 (一)仕途坎坷穆修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十岁时即随父亲仕宦南北,迁徙不定的生活,固然艰苦,但却使少年穆修扩大了眼界,丰富了阅历,有益于他以后的创作。他自幼好学不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推崇董仲舒、韩愈的道统,不喜欢东汉以来俗儒的章句之学。宋真宗赵恒景德末年,穆修旅居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应试不第。这时,他已近三十  相似文献   

5.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是我国唐代中期杰出的青年诗人。他一生不得志,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在短促的一生中,却写作了不少独具特色的诗篇。《新唐书》本传说他“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沧浪诗话》说:“长言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这些评价说明了  相似文献   

6.
唐朝诗人王无竞(652—705),字仲烈,原籍东莱,他存留至今的诗篇不多,但他的吟长江三峡神女峰的诗,被白居易称为“古今绝唱”.这位出色的东莱籍诗人,死后归葬莱州,清末农民掘土,发现了他的墓志铭,当时存放莱州城西关三司阁耳房山壁间,后不知何时失落无踪.幸而当时有人作了记录,考订记录的文字载《掖县志》中.  相似文献   

7.
(一)刘禹锡与白居易刘禹锡何时与自居易相识?贞元九年,刘禹锡登进士科、宏辞科。十一年,登拔萃科。贞元十六年,白居易登进士科。十九年,登拔萃科。元和元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刘禹锡的科名在白居易之前。白居易《梦得前所酬篇有“鍊尽美少年”之句因思往事兼詠今怀重以长句答之》云:“鍊尽少年成自首,忆初相识到今朝。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一作‘最’)后凋。”自注:“昔登科第,梦得多居先;今同暮年,洛下为老伴。”这首诗,只能说明白居易对刘禹锡先登科第表示羡慕,不能认为自居易在应试时就认识刘禹锡。白居易有《为人上宰相书》,是写给韦执谊的。书中说:“今主上肇抚苍生,初嗣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的早年生活与“符离五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杜甫以后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他的诗通俗浅显,老妪都解,拥有很广大的读者,与元稹的诗并称元和体。所作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久巳脍炙人口。就是概述诗歌的传统和发展,提出自己对文学的主张和见解的《与元九书》,也被载入《旧唐书》,为世所称道。大家对他的仕宦经历、思想信仰,都已熟知,但对他的早年生活,却多半语焉不详,一般文学史也很少提到。这里想探索一下白居易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以供研究者的参考,兼补文学史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 (81 5年 ) ,宰相武元衡被刺杀 ,白居易上疏请求严缉凶手 ,陈词激切 ,为权贵所忌 ,遂遭陷害 ,于元和十一年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天写出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沦落身世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 ,抒发了自己受贬谪后的苦闷和感慨。全诗熔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 ,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描写聆听乐曲的感受 ,使读者仿佛听到那动人心魄的琵琶乐声 ,看到精湛的演奏技艺 ,感触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充分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诗近三千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他众多的篇什,分编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大多是在他作谏官时写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或同情劳动人民,或揭露统治阶级,笔锋犀利,尖锐泼辣,往往一针见血,莫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态度,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精英。七言歌行体《琵琶行》和另一首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被编在《感伤》一类中,也都是白居易很具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白居易的籍贯、生卒年与墓地白居易,字乐天,小字阿谁,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因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傅或白太傅。他的籍贯比较复杂,据他自己为祖父白锽所写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因祖先白仲封于太原,“故今为太原人”。《旧唐书》白居易本传,说他的曾祖白温徙于下邽(今渭南),今为下邽人焉。”他祖父死在河南新郑私第,死后由白居易迁葬下邽县北义津乡北原,因此可以说是陕西人。至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于唐元和十一年秋,是作者贬宫江州司马一年后所作。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很要紧,因为这正是白居易的诗风发生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3.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杜甫自华州弃官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开始了后半生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在秦州虽然只住了短短三个月(十月之后又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却是不平凡的、值得大书一笔的三个月!在这期间,他写有五律五十六首,五古二十九首,五排四首,合计八十九首诗篇,接近了长安十年创作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封建论》作者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因参加王叔文党的革新政治活动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谪居十年还得不到赦免,又远迁柳州(今广西柳江县)任刺史,四十七岁便死在柳州任所。著作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又是一个在政治上表现了一定进步倾向的思想家。他的政治生活主要是在中唐贞元(德宗李适年号)、元和(宪宗李纯年号)年间,这时李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朝廷在豪门贵族,大官僚和宦官等特权阶层把持下,政  相似文献   

15.
提到唐朝诗人白居易,很多人会想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故事。然而白居易的名字,跟居住无关,而是出自《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白家的长辈,期许他成为居心平和、守住本位、安稳自在、顺应天理的正人君子,所以取名为"居易"。白居易的诗歌,现存近三千首,其中的佳作并非仅有《长恨歌》和《琵琶行》,"心静即身凉"的句子,就是出自他笔下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相似文献   

16.
赵翼是与袁枚齐名的清代诗人,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曾以“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名句传闻于世。他于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从公元1767年—1770年出守镇安府(今广西德保县)。据《镇安府志》说:镇安属古百粤地,汉代称句町县,明时为镇安土府,清初始改土归流。赵翼未来守之前,曾搜集有关镇安的文献史料,借以了解所谓“南蛮”之地的情况。他读到钮玉樵《粤  相似文献   

17.
对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琵琶行》的描写手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 :用文字描写音乐 ,首先要写好通感 ,不仅要描摹旋律变化 ,也要反映双方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九江南倚庐山,北临长江。唐代白居易贬谪九江期间,写下了千古传唱的《琵琶行》,并往往产生天涯沦落人的联想。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中所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也因而成为千年以来文人墨客代表对庐山的经典性的言说。秦观于绍圣元年(1094)被列入元祐党籍,出朝贬为杭州通判,途中追贬为处州盐酒税监。绍圣三年,被削去官职迁贬郴,有可能在谪贬途  相似文献   

19.
《琵琶行》词情兼美,声情并茂,诚为绝唱,不仅当时风靡宫廷里巷,千百年来亦传颂不衰。作为与音乐密切相关的叙事诗,《琵琶行》还具有多层次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音乐和文学领域,更延伸至书法、绘画等图像化媒介领域。通过对明代《琵琶行》书迹著录与流传情况的梳理,可以显示出白居易诗歌传播的图像化途径。图像化的传播途径,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观看与阅读,对文学传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书法这一图像化媒介将二者融合为一,是《琵琶行》传播与接受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20.
谢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齐著名诗人。他一生以翰墨为勋绩,用诗篇为自己铸就了不朽丰碑,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唐代诗坛的影响尤为显著。从初唐四杰到晚唐二杜,其间诗人大都研读过谢眺诗文。王维、盂郊、盂浩然较为突出。试看王维的《新晴野望》名句“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显然是从谢眺《还涂临渚》诗“白水田外明,孤岭松上出”句点化而来。这毋庸细论。就是对六朝文学深怀偏见,喊过“文章道弊五百年矣”的陈于昂;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要求“文以载道”的韩昌黎;他们的诗文也同样表明着对谢眺诗文由衷的敬佩。白居易《酬令孤楚》诗“谢眺篇章韩信钺,一生双得不如君”;韩昌黎《荐士》句“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等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