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破除农民增收的体制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力度,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彻底破除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社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在这个矛盾体系中,经济建设始终是主要矛盾;在经济矛盾中,"三农"问题是主要矛盾.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思路是要扭转农业剩余外流的倾向,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业、农民、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要进行农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欧、前苏联有一个共同的制度起点,过去都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近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又都是社会生活的主题.然而,它们的经济制度的变迁方式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基于"构建理性主义"和正统经济学的逻辑,东欧、前苏联等国家的经济改革选择了"激进式制度变迁"方式,而"演进经济学"则表明经济制度的变迁应该是"渐进式"的,东欧、前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本文则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制度鸿沟"、"人力资产"及"制度记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渐进式"道路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了选择制度变迁方式的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干部制度改革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同时,推进干部制度的改革,也为清除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一、进一步加大机构改革的力度是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姿保证人所共知,机构重叠,人浮于事,遇事相互推诿扯皮;更有甚者,层层管、卡、拿,这一方面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办事效率,损害了政府的良好形象,削弱了政府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为此,中央下决心用三年的时间,对中央和地方…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层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长点和突破口,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农村基层民主的孕育和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同一个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向政治体制提出的一项政治上的要求。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生长的力量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农村社会内部力量的孕育,也有国家的介入等外部力量的推动,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改革以来整个农村社会调控体系在演变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中国把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点放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既是一种必然性和现实性,也有各种可能性的条件,它独特的发展路径决定了不能以西方已有的制度构架为标准来评判它。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一种合作金融组织.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已初步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但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国农村合作银行需要从完善股东代表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和行长制度、监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方面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国民 《中州学刊》2002,(4):184-186
一在任何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都会产生两种力量 ,变革的驱动力和变革的抑制力 ,即动力和阻力。“在通常情况下 ,当驱动力强于抑制力时 ,变革发生并能持续下去 ;反之则不能发生 ;当两种力量作用相当、相互抵消时 ,阻止则会维持现状。”[1] “改革的启动在于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改革的动力与发动改革的时机和方式”。[2 ](一 )经济发展力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推动力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是经济发展力。农村改革的成功 ,为后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中国的全方…  相似文献   

8.
<正>本期发表的三篇关于如何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章,在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和医院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这组文章中,有两篇文章围绕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主题,可以说是前后呼应。"我国不同医疗保险种类导致的卫生不平等"一文,以高血压作为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适应的相互关系,指出制度的适应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更为根本的动力。并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制度适应的三条标准:一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二是收入分配的公正程度;三是自身调整和创新能力。从实践出发论述了实现制度适应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要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背景,使体制服从于制度,用制度的力量去推动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的领导下,贵州省委农村工作部以贵州省湄潭县为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土地制度建设和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问题。下面就湄潭试验区土地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谈些看法。一、加强土地制度建设势在必行湄潭县从1979年到1986年八年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06%,比过去二十八年的平均增长速度2.76%高出了2.3%;全县粮食总产量1986年为12343万公斤,比1978年的10805万公斤增长了14.2%;1986年与1978年相比,油菜籽产量从391万公斤上升到1576万公斤,增  相似文献   

11.
常修泽  宋宏 《学术界》2005,(1):32-40
当今中国正处于"黄金发展"与"社会矛盾凸显"交织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究竟要不要推进,又应该如何推进?访谈录提出,必须打破改革的"胶着"状态,正确处理改革面对的三种力量,以利益关系的调整为切入点,以政府转型为关节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支撑点,着力在这三方面突破,从而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正>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政治学教授托马斯·伯恩斯坦先生,在山东省邹平县进行实地考察后,应邀于九月六日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做了题为《中国农村体制改革考察观感》的报告,对我国农村体制改革谈了三点看法: 一、三中全会后,中国农业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1)中国农业改革是成功的。(2)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有活力了。(3)中国农村体制改革是个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9年4月出台的综合降费新政是我国降费力度最大、调整范围最广、统筹力度最强的社保降费政策,在切实有效减负、精准回应社会期待的同时,也对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起到了助推作用。适度降低费率是与宏观经济趋势和制度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但将其作为一项应对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逻辑。降费后基金收入增幅回落,基金自我平衡压力增大。降费效果因地区、行业、企业而异,征缴体制改革推进难度加大,部分企业的政策依赖性更强。老龄化和降费率的双重压力倒逼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参数改革和结构性改革。为增强制度抗风险能力,应尽快明确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实施路线图,加大公共财政补贴力度,将弥补"当期缺口"与备战"长期缺口"相结合。同时,合理引导企业预期,客观看待缴费成本;坚持推进征缴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依法合规征缴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源起、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宅基地不合理利用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宅基地收回"、"宅基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三种方式。通过论证发现,宅基地退出是在当前制度框架内的最优选择,同时,当前我国宅基地退出制度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政府积极推进但农户参与热情不高、退出补偿难以体现未来价值、农村体制改革的关联性影响、农户权益难以保障以及农户乡土情结阻滞等诸多困境。因此,在推行宅基地退出机制的过程中,要按照"渐进式"改革思路,从宅基地发展权重构、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设置等方面着手完善当前的宅基地退出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再起航,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面对全社会对过去改革的反思和争论,重新审视"为什么还要改革"并非"多余"的话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唯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意义,必须毫不动摇。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与基础性工程在于破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这个最大难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统一取决于在对社会主义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根本性改造,建立起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体制模式,在此意义上来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深入破解改革理论创新、改革规划设计与改革目标细化、改革内容攻坚、利益调整与补偿、改革动力积累等难题。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找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其他体制改革关系,构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与约束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凝聚和蓄积改革的正能量,积累推进改革的社会力量,增强改革的公信力等几个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走过了20个年头。回顾这20年的改革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正如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中所指出的那样,“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礴之势迅速推向全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认真总结二十年来农村改革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全党自觉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历程(一)家庭承包:农地制度率先改革1977年,四川、安徽、吉林等省市在农村试行了以“五定一奖”③为内容的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三十年的改革过程可以概括为五句话:解放思想--群众创造--专家总结--领导认可--政府规范.改革的特点:一是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不带条条框框;二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与选择,不强迫农民;三是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加以推广;四是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不追求一步到位;五是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这种改革的好处是成本低、风险小、效果好.中国农村三十年改革,实现了十个方面的创新,带来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使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重建个人所有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等主张得到验证.中国农村改革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过程,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是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办事的过程.目前.这个过程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8.
国家政权建设与民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命题。中国近代以来走的是一条“非均衡”的发展道路,国家行政力量向乡村社会渗透的力度远远高于扩大农民民主参与的力度;这种非均衡性已经成为国家力量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当代中国农村政治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变政治“单轨制”为政治“双轨制”,使基层政权真正扎根于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困难阻力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思想认识分歧大,传统保守文化思想制约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思想阻力;传统制度所形成的有关部门及其成员、特权资本等固化的利益共同体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既得利益阻力;旧制度惯性和新制度不完善,以及配套制度的滞后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阻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上述三重阻力,才能确保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走出改革深水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价格体系改革的任务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一是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和公用事业收费等,三是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我认为,根据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需要,我国改革价格体系的首要一步,应是工业品、主要是初级工业品价格的改革。从这方面入手改革价格体系,有利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一、改革初级产品价格是当前价格改革的首要一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价格体系和管理办法不断作了一些调整改革,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扩大议购议销价格范围;放开部分日用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价格;部分商品实行浮动价等等。广东省还在国家统一部署安排的基础上,迈出了更大的步子。对本地生产的煤炭、钢材、生铁、焦炭、硫酸、烧碱等产品制定了比国家统一价高出较多的地方价格;三类日用工业品价格除列名管理的120种外,其余全部放开;采取超购加价、价外补贴等办法,加大了稻谷、糖蔗、黄红麻、木材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提价幅度,先后放开了蔬菜、生猪等价格。这一系列的调整改革,效果是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