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传统的道德教育审视当前的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现状,通过孝教育、尊师道、修身律己的传统思想加强和提升当代未成年人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西方文化传统无不彰显着感恩思想的底蕴。我国自古就以知恩图报为做人的美德,视感恩为做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感恩教育”是我们道德教育中的应有之义,然而在以往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弱化了“感恩教育”,使本应成为弘扬和践行感恩道德先行的大学生却成了“冷漠一代”,“学会感恩”成了时代和社会对大学生最强烈的呼吁和要求。高校要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推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从弘扬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氛围和开展感恩活动等途径入手,不遗余力地促进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全方位多渠道铺开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教会学生“感恩于心,报恩于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互相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来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十分薄弱。作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高校也逐步成熟壮大起来,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培育和增强民办高校学生的感恩意识,已提上民办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日程.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分析,指出在新时期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民办高校对学生加强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感恩教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把感恩教育作为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加强感恩教育应从巧妙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运用突出人物的人格力量,树立学习的榜样;将感恩教育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来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十分薄弱.作者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对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唤醒他们感恩意识,让其学会感恩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导致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四个个方面。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唤起人内心良知的道德教育与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结合自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及其改进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网络道德教育逐渐凸显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具有明晰学生网络道德认识、引导学生趋利避害等价值。搞好网络道德教育就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学会感恩具有呵护健康心理、培养自信自尊、提升人生境界、积累人际资本、守护家庭幸福的功能。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有人说90后是冷漠一代;有人说是脑瘫;有人说是空心人,可以为生病的宠物落泪,却从不为妈妈动容……其实是不知情归何处!原因是从来没有人拨动过他们的"情弦"。针对此,我们应该在生活细节里引导大学生认知感恩、体验感恩、践行感恩,进而学会施恩。  相似文献   

11.
论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独立的活动空间需要新的行为规范来调整 ,网络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当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需要新的行为规范加以预防和消除。网络社会的行为规范中 ,网络道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社会呼唤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 ,既是网络社会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挑战 ,也是道德教育的世纪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青少年存在漠视家庭亲情、朋友友情、社会恩情和忽视自然滋齐情的感恩伦理意识问题,其原因归结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感恩文化的断层、道德教育的单一、家庭观念错位和自身修养匮乏等。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都应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将青少年的感恩伦理建设置于和谐发展的愿景中,使中国传统感恩伦理思想得到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将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从大学生网络道德现实表现人手,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肯定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意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兴起并飞速发展。网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本文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笔者先指出网络道德教育的含义,然后指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应当坚持的原则。最后,得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目的在于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抢占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现状进行简析后,对建立一个连续的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体系进行思考,进而提出通过连续的规范意识教育及多学科的信息素养培养来提升大学生网络环境中的道德意识,并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的优化和网络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进行外部约束,从而实现立体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文化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民主、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在拓宽道德教育内容、改善道德教育方式与途径、促进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同时,又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造成青少年道德选择困难、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教师信息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准确审视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弊端,深度挖掘网络文化对传统道德教育带来不良影响的根源,加强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途径、管理等系统变革,构建适时性、针对性、有效性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略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点及面的生活教育"和"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高校推行感恩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理论灌输隐性化、氛围化,让学生把道德规范升华为道德信念;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融感恩教育于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把"感恩意识"内化为个人品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批判式自我教育.感恩教育对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具有着工具性价值合理性,主要体现在能够作为德育主客体间更为便捷的沟通桥梁、能为德育内容渗透提供更为理想的渗透渠道、能为道德实践和实验提供虚拟的场域等三方面。同时网络文化对参与者在共享理念、平等理念、自律理念的影响上与道德教育的部分目的直接等同,这构成了网络文化对道德教育具有着目的性价值合理性。我们也需通过对网络信息、网络主体、网络社会的保护与引导,进一步开发网络文化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双重影响 ,找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对互联网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关系的定位 ;对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 ;对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培育的关注 ;对网络道德教育目标的确认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 :要明确互联网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推动道德进步的积极力量 ;要明确网络道德是现实道德的一种形式 ;要加强计算机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育 ;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关键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及时做出应对之策,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