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生态理念的企业管理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管理,这种管理必须实现从"小我"向"大我"、从"孤立"向"关联"、从"单向"向"多向"的思维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深层生态批评中的"生态自我"视角分析《痕迹》中环境与身份的联系,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心怀万物平等观念,坚守族裔文化传统的印第安人展示的是一个宽泛、有深度的"生态大我",而切断了与地域环境的关联,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印第安人实现的是非生态的"小我",从而导致身份和精神危机,地域环境和文化元素与印第安人的本土身份建构紧密关联,印第安人的土地情是其深层自我的体现;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传统印第安女性与自然的认同关系和其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们从自然和动物身上获得力量和保护能力,颠覆了西方文化中的男权思想和传统性别意识,坚守土地,抗击环境种族主义,堪称"土地母亲"。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从中国人为大我争面子的行为与小我争(或护)面子行为间的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人大我争面子行为的心理学意义.研究一结果显示:小我争、护面子导向量表得分双高组的大我争面子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一高组和双低组,即提示前者更需要采取为大我争面子的方式来解决小我争面子与护面子需要间的冲突;研究二结果显示:小我争面子导向高的个体会在能力类特质上进行自我增强,小我护面子导向高的个体会在共享类特质上进行自我增强,而大我争面子导向高的个体则同时在两类特质上表现出自我增强,即提示为大我争面子可以让个体同时实现两类社会赞许价值.最后,笔者针对本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从《四库全书》看大我自强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计算机从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3 476种书籍中检索关键词"自强"得到1 674条语句材料,经内容分析法研究表明,可以归纳出"个我"、"小我"、"大我"三种自强人格的语句材料;再对大我自强语句材料做进一步内容分析.发现大我自强人格包含"进德修业"、"盛德大业"和"天德圣业"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德"、"业"双修的特征.我们提出的健全人格概念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我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占相当比重的“寱词”写同灵箫的缱绻之情,却是他“尊情”文学观烛照下的真情剖露,是他的现实情感的诗化结晶,是与他的大我情感相辅相成的小我情感的刻画,也是他理想受阻时的彷徨咏叹,这给《己亥杂诗》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舒婷是朦胧诗人中较早挖掘个人内心情感的诗人,其诗中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她不仅从"小我"的角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更以"大我"的态度对待一切。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舒婷保持乐观的态度,坚信终将春暖花开乘风破浪,在情感上,舒婷不仅描写自身的爱情,更是以母性的情怀向他人倾注自己的爱,体现出一种优雅而忧郁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诗是诗人自我审美沉思、追寻、创造的结晶.诗人的自我表现与张扬,是诗美创造的原动力.自我表现是人之天性;自我意识是自我表现的人格动力;自我表现是艺术规律.小我即大我,缘于文化基因的滋养,社会意识的印迹,人类情感的灌注,接受大众的代言人.诗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写人类之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作家,郁达夫和岛崎藤村的小说都具有浪漫的抒情性和自叙传的特点,并在关于人生和性的苦闷的文学主题以及偏重自我暴露的内心告白和忏悔意识等方面都有相似性。但在诸多相似的文学特征的背后,却是他们文学创作上相反的变化轨迹。相对于岛崎藤村从"大我"出发、向"小我"收缩的变化特点,郁达夫则是以"小我"起步,循序渐进地不断向"大我"拓展。这种差异性的出现,既是他们对所承载的文学传统的趋近与回归,也是他们不同的文学使命和人生态度使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小城畸人>体现出的生态思想.本文认为小说通过描绘温士堡镇居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探究,展示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的入侵下精神匮乏,行为怪异以及欲望的膨胀,而主人公乔治·威拉德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表明作者追求自然与人和谐一致的美好愿望,从而完成了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对道家情有独钟,这在《检论》的修改成书过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原拟收入《检论》的《原道》对道家学说作了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阐释,一方面以道家为先秦思想史的本源和主干,另一方面藉老、庄玄学语言阐发章氏新"齐物论"的政治理念。与《原道》几乎作于同时的《五朝学》极力为以"老庄为宗"的魏晋玄学辩护。《检论》虽最终未收入《原道》和《五朝学》,全书对道家的评论却与二者同一基调,并延伸到对于全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评论。因此,章太炎确实是一位深具道家情怀的现代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万象"是文学翻译中翻译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类语言文化中的"共通性"决定了"文化万象"的"可译性"。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在英译《史记》"文化万象"词时采用意译、加脚注、替换和改写等方式,尽量保住原文"文化万象"词的内涵。华兹生《史记》英译文成功地在译语文化语境中重塑了原文在原语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受到西方读者喜爱的、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经典译作。华兹生《史记》"文化万象"词翻译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典籍英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先生是享誉日本全球的著名宗教活动家。在其专著和与世界名人谈话录中,他多次提及"人间革命"。该概念与传统概念上的革命不同,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变革,其核心是"小我"革命,由"小我"革命实现"大我",实现全人类的安乐幸福。同时,他也强调"革命"最终目标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中,作者充分运用自己在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针对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效群发表在《东吴文化遗产》(第二辑)上题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吗》一文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辩解,力图说明建好"文化生态保护区"确实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4.
鲁藜的诗歌紧扣生命的主题,礼赞生命的奋斗不息,创造生命的壮举,讴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折射出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因苦难而"绽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生命的升华与超越不仅体现在对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上,还体现在对群体生命、"大我"世界的追求中.向生命的高度攀登,突破"小我"的牢笼,将个体生命投入"大我"的世界,在"大我"的世界里无私地奉献和付出,与群体生命达成一片,最终铸造辉煌的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5.
看学生的作文,最痛苦的是看不到跳出一些框框和束缚的作文。一篇《周末》,没有一个人写到电视台的《非常周末》节目,尽管绝大多数人都看过,也喜爱看这个节目;一篇《回家》,没有一个人想到过写港澳回家或者假想自己这个台湾同胞回大陆这个家或者在大陆做生意的台湾人回台湾的家,更没有人假设自己坐"神八神九"之类的太空飞船回地球这个家……我们的同学太善于写出一个小我,只反映个人的喜怒哀乐,却想不到写出一个大我,去反映时代的脉搏和心声。  相似文献   

16.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此打通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国家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小我"局限,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艺术家的"大我"情怀。其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创新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红色家风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家庭美德、共产党人的革命思考与革命实践,蕴含着"小我"与"大我"辩证统一的认知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将红色家风家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战线,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姜文的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印记",他用"姜文化的电影语言"演绎着自己对历史的记忆,以全新、颠覆性的视角来重新讲述历史。姜文的三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都以极具个性化的电影语言,构筑起独特的个人话语空间,消解着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模式,直指那段在人们的记忆中无法抹去的动荡、荒谬、压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隐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东西方文化及影响的新思路。东西方文化尤其是文学作品中对"月亮"这一客观存在的理解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本文将从体验哲学的角度,就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月亮"隐喻与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的"月亮"隐喻作出比较与分析,尝试性地探讨"月亮"隐喻在两种语言中的认知模式和优势分布格局,剖析其体验哲学的根基和各自文化特异性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拉康哲学以悲观极端的方式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但他的理论忽视了实践机制对人意识形成的建构作用,也没有对他者的来源和本质作出合理解释;由于其理论辩证性的缺失,将意识的建构单向绝对化,导致其理论座架没能走出主客二分的近代哲学构架,并隐含着价值悬设.事实上个体意识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小我"和"大我"在社会历史场域中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