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叙事时间按照"内外两面"可以分为外在情节时间(小说时间的外面)和内在主体时间(小说时间的内面),而内在主体时间获得之时,才是现代小说兴起之时。并且,从古典小说"缀段"式的空间叙事到现代小说的时间叙事有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缀段"叙事→外在情节时间叙事→内在主体时间叙事。具体地说,清末民初小说主要是"缀段"叙事向外在情节时间叙事转变,五四小说主要是内在主体时间叙事。不可否认的是,清末民初小说中也有少量的内在主体时间叙事。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的创作中,叙述视角的交错使用可以很好地实现叙述距离的掌控;叙述时间的巧妙安排可以增加作品的张力与厚度;情节结构的独特设计可以使作品产生更深层的内蕴。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不同叙述视角交错使用、叙述时间安排的技巧以及情节结构设置的独特性三方面对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叙述技巧展开解读,试对小说艺术魅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3.
萧红小说中时间的运用,使其小说自成风格。作者对时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时间的模糊化和叙述时间中的频率、时距上,这样使其小说中的人物对时间生命无意识化,小说的情节弱化。而故事时间的模糊和情节弱化又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散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4.
现代小说时空与节奏的同质异构关系初探马理关键词:现代小说情节时空节奏时间与空间既是自然界存在的、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小说离不开情节,有情节,事件在叙述中就有一个特定空间和前后相续的内在关联过程;同时,语言表达中也就自然寓有形象的间接可视...  相似文献   

5.
论文探讨了废名的时间意识与小说叙事的内在关联,在现代小说发展的背景下考察其独特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萨特在其1939年的文章中称,时间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的真正主题。小说情节的混乱和时间秩序的错乱体现了该小说的深层时间动因。表面看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由从未露面的中心人物凯蒂造成的。实际上,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们的错误时间观。本文拟从班吉、昆丁、杰生及迪尔西四人的时间观出发,通过探讨他们对时间的看法来阐述他们各自的悲剧性,从而突出福克纳本人忘记过去,立足现在,憧憬未来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7.
萨特在其1939年的文章中称,时间是《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的真正主题。小说情节的混乱和时间秩序的错乱体现了该小说的深层时间动因。表面看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是由从未露面的中心人物凯蒂造成的。实际上,造成他们悲剧的原因恰恰在于他们的错误时间观。本文拟从班吉、昆丁、杰生及迪尔西四人的时间观出发,通过探讨他们对时间的看法来阐述他们各自的悲剧性,从而突出福克纳本人忘记过去,立足现在,憧憬未来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艾米莉·勃朗特对时间的复杂设置和精妙运用。小说浓缩了丰富且严谨之场景所有的要素,以巧妙的手法,展现了精密细致的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之来龙去脉,在时间的交错颠倒中展开情节,在时序的复杂交织中突出主题。对天气和季节的描述,更使得小说人物角色的情感和举动跃然纸上,使得故事场景生动逼真、富于戏剧效果,揭示了这部惊心动魄的原创小说的活泼本质与奥秘。在有限的时空里,使过去和现在于恍惚中得到了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逝水年华》是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晚年创作的一篇小说。该小说在叙述技巧方面进行大胆尝试、革新,独具匠心地运用人物视角转换、时间倒错和对比象征等技巧来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突现了抚今追昔、怀念美好生活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0.
空间形式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约瑟夫·弗兰克首次提出的。弗兰克指出,现代小说家常借助时空交错、时序倒置等方法表现出对时间和顺序的弃绝,对空间的偏爱。《宠儿》采用的情节并置与时间永恒、碎片式叙事与开放式文本、多视角重复叙事和蒙太奇的意识流等策略中断了叙述的时间流,缓慢了情节的推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化形态,也使文本产生出不同寻常的空间美学效果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以春夏秋冬的季节循环作为文本的基本叙事时间框架,这种"迷宫式"的时间叙术艺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交织缠绕中呈现出非线性的时间流变,使小说在情节、场景的流动交织中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12.
叙术体结构与中国小说鲁峡叙述体结构,是以叙述为主,融合着场景描写的一种小说结构。其特点是:作品情节主要环绕人物性格的发展而表现在叙述的内在线索上,并不专于某一事件本身的发展;各个场面在时间上也不一定紧密相连;同时,作者直接抒发议论,加强叙述者的主观意...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自18世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而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它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与中心情节,全书呈现一种散文化的开放性格局。我们认为,在《外史》这样缺乏统一行动因素的作品中,时间、空间与景物就成为其叙事的重要控制机制,是全书最为关键的联结手段,并推动其由传统小说模式向现代小说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小说情节发展回形线孙飞龙随着当代小说情感意识的逐渐增强,“情”的因素在小说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并在不同阶段由情感表层走向纵深,于是小说表现内在的精魂越靠近本质,诗的成份越浓重;而情感成份向来是抑制小说情节发展的手段之一,当它一跃成为小说中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喧哗与骚动》入手,论及了福克纳创作的美学技巧方面的问题。作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在创作中表现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真实观与时间观,即写出心灵深处的永恒的真情实感,内在的真实;采用“心理时间”,打破客观时间。  相似文献   

16.
1942年,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出现了明显的断裂与转换,这一年他集中创作了《初吻》、《早春》和《雕鹗堡》三部爱情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不仅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思,同时还表达了他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人生孤独、虚无和绝望的感受。端木蕻良擅长的唯美抒情的诗意风格在这三部小说中仍然得到了延续,这既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又增强了小说的情感力量,同时还避免了因过度抒情而造成的情节的散漫,做到了艺术氛围与小说情节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文学时期,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时间观,即真正的时间不是各个时刻依次延伸、表示宽度的数量概念,而是各个时刻互相渗透、表示强度的质量概念。现代主义作家尤其是以伍尔夫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意识流小说家在文学创作中以此为理论依据,打破了传统小说以客观时间为序的结构框架,采用过去、现在和未来彼此颠倒、互相渗透的手法,以一种看似杂乱,实际有其内在规律与连贯性的结构来渲染人物内心无意识活动的变幻莫测。笔者以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戴洛卫夫人》的双层时间结构,并着重阐述了隧道开掘法和蒙太奇技巧在时间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简·爱》和《呼啸山庄》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追述的小说,都是在讲述爱情"寻求"的主题,遵循"失而复得"的模式。简.爱和罗切斯特在相识相恋历经重重磨难之后,最终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希克厉在尘世虽然没能和凯瑟琳在一起,但当死亡降临后,他在死亡这种永恒中和凯瑟琳得到了同一。虽然两位作家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亲姐妹所处的环境相同,作品里爱情主题模式也相同,但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在处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安排上大不相同,而这种不同的安排是由于文本的情节复杂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小说时间因研究的内化和解构的渗透而呈现一种细分的态势。小说时间由生活时间、叙事时间、故事时间和阅读时间四元素构成。小说时间的四元素是一个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的小说要素体系。真正属于文本的只有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  相似文献   

20.
从时间和人物身份的角度分析了《劳儿的劫持》的显著特点,从现在和过去爱情的结合点入手,把小说中主要人物扮演的多重身份一一分解,解读了小说中错位的爱情。这种爱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男主人公雅克是劳儿女友的情人,劳儿与他之间的感情是与过去的爱情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了时空的错位。另一方面,小说中人物的角色互相混杂,劳儿、雅克、女友,每个人都扮演多重身份。小说的情节性也很模糊,需要读者重组才能还原出大概的故事,书名《劳儿的劫持》也翻译成《劳儿的迷狂》,而这种情节的混杂十分切合"迷狂"一词,带有杜拉斯独特的风格,也很符合现代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