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翁钢民教授     
个人简介:翁钢民,1963年生,湖北武汉人,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任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北省旅游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旅游协会常务理事、秦皇岛旅游学会副会长、国家博士后基金等项目评审专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审稿人,教育部“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北省教育厅“旅游教育创新高地”、“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曾获得河北省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秦皇岛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谷地上的晋南成为山西古代文化的核心区,晋南发展文化旅游大有所为。本文将从晋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旅游品牌的树立、现状及问题、开发对策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同市古城区的日渐复兴,古城旅游开发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首批十大复兴景点已经对游客开放,但景点客流量、旅游率和知名度等参差不齐。以弘扬"古都文化"为旅游主题,制定合理的主题旅游开发、演绎战略和主题定位途径,有助于展现古城区的独特魅力,推进全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于贵州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已被全省各行各业人士讨论和实施了十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有显著的变化。文章认为,要使贵州省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有一个新的突破,必需在理论上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建立新兴的边缘学科──旅游历史学提出新的看法。旅游学与历史学的密切关系,旅游文化研究的繁荣为旅游历史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归纳了旅游历史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旅游历史学研究内容所包含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宁波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宁波市区三江沿岸的商帮文化旅游资源较为集中,把宁波商帮文化和水上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旅游线路,不仅能大大丰富都市旅游的内容,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同时也是展现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都市形象的有效载体。文章通过对宁波市区水上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从市场定位、水上旅游线路、游船码头以及配套支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之际,吉安应该加快本地区文化旅游的域外推介工作,规范吉安公共场所的中外文标识,打造与国际对接的文化语境,完善吉安各景区的中外文官方网站,创办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网站,推介井冈山红色故事,打造名人文化旅游,储备既懂文化旅游又懂外语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吉安文化旅游的国际化做好准备。把吉安文化旅游纳入国际文化旅游的大视野,可以形成地方性与全球性的互动,促使吉安尽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布局,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吉安,提升吉安形象,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从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阜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观念上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大的旅游文化观念;没有形成旅游文化链;对旅游的历史与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利用不够;旅游文化产品的区域性特色不够突出;对旅游文化市场的管理不刭位;旅游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提出构建阜新旅游文化链;加强旅游文化管理与创新,打造优秀旅游文化城市的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大旅游文化观念;加强城市综合治理,塑造优秀旅游城市形象;开掘历史文化资源,创新特色文化品牌;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拉动经济增长;加强旅游文化市场管理,创造安全与和谐的旅游环境。促进阜新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贵州多元、多彩的文化"千岛"中,"红色文化"丰厚而深厚,比如辛亥革命、红军长征、抗战后方等。以此形成的红色旅游十分典型,其中两大红军主力在贵州长征而形成的独特红色文化旅游被称为"红色经典"。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等的深度融合,可形成世界级的高品位特色旅游。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特色产业脱贫之路,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行动,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皖西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优势明显、基础较好。但是,两大产业的融合度不理想,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高、关联度不够、内生力不强等问题。应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发挥区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生态资源、地理位置以及国家扶持政策等综合优势,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衍生文化旅游产业新的业态,切实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带动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武汉市旅游存在旅游形象明而不鲜、虚而不实,旅游产品多而不合、优而不精,旅游营销细而不新、散而不整等问题以及与武汉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与旅游资源条件不匹配的状况,结合武汉市旅游文化独特性强、景点知名度高、旅游资源成长性好等旅游发展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武汉市旅游网络营销系统等网络传播手段,利用旅游节庆活动、会展传播、名人传播等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和文化传播手段等创新武汉市旅游市场营销的策略.以此提升武汉市旅游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入境游客对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海南、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等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包括宾馆/饭店、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场所、游览/参观点的接待和旅游景区厕所等7个部分)的评价情况,为这些地区针对性地完善旅游接待设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设计是以地域文化为思想基础与价值取向、针对旅游商品的设计活动。在具体的设计实施与架构中,既要与生产、技术与工艺等环节相联系,具有自然科学的严谨性、逻辑性,又要兼顾美学、伦理与认知等因素,具有人文科学的弹性与非定量性。认真分析旅游商品设计中选择“设计方法”的“方法”,总结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商品设计方...  相似文献   

14.
昭君文化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昭君文化是三峡地区品位很高的文化资源,值得大力弘扬和进行旅游开发。开发利用昭君旅游文化,是三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促进民族团结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鄂西旅游经济带和打造"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需要。在战略举措上,应有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策划重大项目,创造旅游品牌;将昭君文化开发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以旅游文化理念为指导,加强昭君文化的全方位的深度开发等。通过旅游开发,让昭君文化走出三峡、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将“大文化观”运用于古镇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正在开发的三台郭江古镇为例。探讨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文化为纽带,在地域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然后融入古镇旅游城镇的打造、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将古镇的地域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在低碳、循环理念指导下开发古镇旅游,实现古镇旅游是绿色...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景观闻名中外的九寨沟作为国内民族旅游的代表,近几十年来在旅游产业的推动下,经历着传统空间解构、资源重新分配、旅游空间建构等一系列复杂过程。文章透过旅游人类学的视角,考察其间各种利益群体的相互博弈,认识到九寨沟的空间重构是对旅游者和东道主文化的双重满足。更为重要的是,与旅游相伴而行的东道主,其主体性被不断地激发出来,表现出九寨沟人愈发强烈的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龙游商帮文化的“可视性”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游商帮以一县之域跻身于明清时期的“中国十大商帮”之列,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将这一商帮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并开发成可视性旅游景区,是龙游旅游文化之神韵,也是龙游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文章提出了以“鸡呜山民居苑”为载体,以龙游商帮文化为文化主线,打造“浙商故里”旅游品牌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与保护传承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从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防止传统文化在旅游利用中偏离科学发展轨道和进行优化调控的重要途径。考虑到民族村寨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等因素,构建了预警指标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的预警系统,通过选择典型的民族村寨,对其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实际进行深入调研,得到样本数据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利用与保护预警系统的具体应用效果,力求为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科学利用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旅游产品加强京津保三核城市群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为此保定需要以全方位策略做好旅游品牌,不但要注重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等表层旅游产品的建设,更要加大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深层次旅游产品的建设。保定的旅游产品存在的缺陷为:旅游资源缺乏规模和档次,未充分发掘京津的消费潜力,品牌形象理念仍然很模糊。为此,保定的旅游产品设计中应遵循服务京津短假期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原则,并在诸多方面做文章:从区域经济角度做强“大旅游”产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中的体验内容,推出主题鲜明的个性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20.
曹庆华 《旅游论坛》2023,(5):110-118
党的二十大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西文化与旅游在新时代日渐融合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还存在着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政策发展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融合创新乏力、融资渠道单一、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广西要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目标,就必须构建起支撑其融合发展的演艺生产、公共服务、产业创新、市场服务、资源开发、推介交流和人才培养等七大体系,并推进其在各个领域、全方位、整链条的深度融合创新,探索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