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宁波市区三江沿岸的商帮文化旅游资源较为集中,把宁波商帮文化和水上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旅游线路,不仅能大大丰富都市旅游的内容,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极,同时也是展现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都市形象的有效载体。文章通过对宁波市区水上旅游开发的条件分析,从市场定位、水上旅游线路、游船码头以及配套支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右商帮的形成、发展以及衰落都与移民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移民促进了江右商帮的形成,并使之走向全国,发展壮大。同时,随着江西的商人流向全国,江右商帮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但鸦片战争以后,江右商帮逐渐走向封闭,移民运动也随之衰落,近乎停止。于是经历了500余年的江右商帮,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逐渐没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宣纸商帮是以安徽泾县小岭曹氏为代表的商帮。宣纸商帮具有以家族和同业为纽带、以保密互助为宗旨,运销方式多样、经营范围广泛等多方面特征。包括业纸商人在内的泾县商人是徽州商帮的组成部分,是徽州商帮的一个子帮,是一个行业帮。  相似文献   

4.
探讨商帮概念及发展情况,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京商的特征.特别强调,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应建设一种能适应未来需要的新的京商文化.  相似文献   

5.
近代宁波商帮研究与现代中国跌宕起伏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起步、“内冷外热”与全面复兴三个阶段,相关资料整理工作则以21世纪之交为界分为两个时期。近代宁波商帮学术研究与相关资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其重要地位与学术价值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相关研究实际上处于低水平徘徊状态,研究选题狭窄,重复雷同甚至抄袭现象相当严重。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对相关文献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挖掘与整理,唯有如此才能把宁波商帮学术研究工作全面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中期起,交通条件大为改观,商品生产日益发展,商品流通愈形发达,白银逐步货币化,商业税率相形变轻,以及社会各阶层对商人看法的改变,构成了形成地域商帮极为有利的全国大背景。与此同时,各地的商品生产特点,自然地利条件和产品结构,明廷的边防边贸和对外政策,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对待经商的认识等各种因素,成为各地商帮兴起的地域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由于滇西北山高谷深而路桥难通 ,河流湍急而不利水运这两个地理条件 ,再加上丽江地区盛产良马 ,使得马帮成为丽江地区交通运输最方便、最经济的主要运载方式。民国时期纳西族商帮的兴起、发展、繁荣与马帮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同时 ,马帮与商帮的兴盛也促进了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丽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代,陕晋商帮同时崛起并长期位居全国十大商帮前列,清代,晋商与徽商分执商界牛耳,形成"南徽北晋"格局,而陕商退居第三直至沦为商界末流角色。陕晋商帮的地位变更代表着他们实力的消长,立足于两大商帮的发展轨迹,分析出导致这种地位变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晋商的合伙制为主经营管理模式优于陕商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第二,晋商选拔培养人才环节胜过陕商,秦地重儒轻商与晋省重商经商不同社会风尚造成两地经商人才的落差。第三,陕商与官府关系疏远,晋商注重与官府的公关活动,晋商得以在不同时期保商权拓展商路。第四,陕晋商帮遭受的战乱破坏程度和时间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雪 《今日南国》2014,(12):18-18
桂商,相对于浙商和闽商这些商帮而言,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显得相对沉寂,这是刻意的低调还是力量的不足?长期致力于广西商业文化研究的资深媒体人王庚认为,自古以来,广西商业文化气息并不浓厚,桂商在中国商帮的历史版图上并不起眼,但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逐年成功举办.广西将进入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新的发展时期,桂商再次迎来走向历史前台的机遇,这为天下桂商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10.
济宁商帮与金龙四大王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龙四大王崇拜是一种民间信仰。主要流行于黄河、运河区域。济宁是位于运河沿岸,随着明清运河的畅通而繁荣发展起来的城市。济宁商帮在金龙四大王的传播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之间,实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渊源。浙东学派猛烈抨击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提出了“新四民”、“工商皆本”、“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等主张,而孕育这先进的经济伦理观的社会基础,正是宁波悠久的贸易传统和崇商敬贾的社会风尚;理论又反过来推动儒生弃书服贾,使“宁波帮”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各个商帮也有着不同的经商之道和创富秘诀。下面来评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八大商帮的经商之道。  相似文献   

13.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抽取了CNKI(2005-2012)有关中国商帮方面的5402篇文献,统计了近八年商帮研究的文献分布、来源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及相关主题,绘制了相关作者和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关系图,概括了商帮研究的基本特点与主要热点,指出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所在与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明清十大商帮之一的江右商帮(江西商人)曾经与徽商、晋商等一起活跃于大江南北,并以人数众、区域广、善经营、讲诚信而著称于世。在经商过程中,他们秉承理学“利只在义之和、取之有义、以义取利”的义利观,谨守“仁义为先、不以功利为急、以义制利、不言利而利自饶”的教义,注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商、义贾作为他们的道德追求,建构起一种新的商业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从近年来所发掘出的福州小保险实物文献及其所见有关实物史料,探寻福州小保险与民间商帮堂会所举办之“百寿会”、“百寿轩”及“百龄团”等慈善团体组织之间的渊源关系,可以揭示福州小保险的内在运作的机制,澄清有关史志记述的缺失,对于地方金融史和商帮堂会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江西乐安县流坑村董氏宗族的个案凸显了明清时期江右商宗族经济和宗族教育间的互动关系。商帮经济的形成,促成了宗族教育的发展,而宗族教育的发展,又推动着商帮经济走向繁荣。但是,商帮经济在为宗族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的同时,对宗族的科举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在宗族教育发展的同时,科举业却呈现衰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明代初年,为了满足陕西驻扎的大量边防军后勤供应的需要,明政府在陕西实行"食盐开中"的特殊政策,而食盐开中政策在陕西具体实施过程中,又表现在明天顺年间在陕北实行的"盐马交易"政策,即政府允许用定边盐池的食盐换取蒙地的良马,这一政策使陕北和关中的商人纷纷走上输盐换马的集团化经营道路,成为陕西商帮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宁波史上《英话注解》(1860)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洋泾浜英语文本中各门类、词项和句子等语言要素所体现的标音文化特色,海洋文化和商帮文化特色,该文本在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传播,商帮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也可为现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明清晋商群体依靠一个地域性职业经理人团队及这一团队统领下的服务人众,在商业贸易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商帮群体内部凝聚力的形成,以及对外所产生的影响,有赖于群体对其传媒属性的发挥。晋商通过分布各地的会馆及贸易分支机构,将大众传媒对社会意识的掌控作用和社会教化功能,近乎完美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1911年,清帝国灭亡,在商业世界引起的一个连锁效应,是天下第一商帮晋商的殉葬。山西商人从明朝中叶起就以善于经营而崛起,他们在中国北方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控制了绸缎、茶叶贸易。而他们最大的商业模式创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