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庆 《城市观察》2013,25(3):138-147,177
中国巨大的发展成就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这种趋势既是外籍人员趋利行为的结果,也是中国更多融入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外籍人口问题将逐渐从社会边缘性问题向社会重大问题转变,广州的非籍人口问题就是这种转变的初现端倪,中国崛起必将迎来外籍人口问题的挑战。从美国民族融合的历程看,老移民把自己看作正统美国人,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以偏见和歧视对待新移民,力图强迫新移民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美国化",这种做法使种族矛盾越演越烈,历经多年仍然余毒未消。预见到我国外籍人口问题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反思美国的移民社会融合教训,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外籍人口问题,把广州在推进外籍人口社会融合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试点的高度予以重视,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合、结构融合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入手,探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外籍人口社会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张庆瑜  邹哲 《城市》2019,(2):14-20
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群主要城市间联系的骨架,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群的交通模式,建立可达性测度指标,分析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群内各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计算城市群可达性指标,基于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做出评估,为制定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理论表明,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显示,2005—2015年广州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年均增长率为3.86%,对GDP的贡献度接近30%,仅次于劳动生产率,居第二位。劳动技能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其次是文化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身体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2001—2015年,广州就业人口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8.62%,显示经济增长更多是靠生产要素中投资和技术进步拉动。从长期看,未来经济发展中劳动力量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弱,而教育、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陈群元 《城市》2012,(6):30-32
中等城市是介于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城市.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指导下,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而现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没有设定城市规模的条文.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数据,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且表现为(超)特大城市城镇化水平高于大城市,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②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城市规模等级差异。③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各个城市群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伟  张博 《城市》2014,(8):60-63
正一、研究背景(一)城市与空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正经历着高速的城市化,现在的城市化速度远远高于过去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也远远超出地方政府的想象。有研究表明,城市化较晚的国家或地区其城市化速度往往更快。随着高速的城市化,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也高速增长。经过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大连、苏州及福州等城市的统计,大部分城市均提前5年以上突破现行总体  相似文献   

7.
张蕾  孙钰 《城市》2016,(11):7-10
城市副中心是一个城市的次级商业商务发展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大城市、 超大城市的人口、 资源压力,有利于推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越来越引起我国城市群建设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相关城市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关键点.笔者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从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旧城改造、 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天津市红桥区应如何借力天津西站综合城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快区域建设与发展.笔者认为,天津市红桥区区域建设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机遇、 以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 以西站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为保障、 以十三五发展阶段为契机、 以城市化发展为目标,推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例,通过经济、政治两个方面来研究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结果:成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实现赛事效应,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大型体育赛事是提升国家、地区政治形象、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荔湾区“六普”资料为根据,就人口高密度分布与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梳理与探讨。荔湾区“六普”数据显示,城区人口密度过高,成为影响社区生活的主要因素,给居民生命安全、公共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便利性带来负面效应。科学化与人性化人口密度干预是治理高密度人口问题的理性策略,如“跳出”社区视野,在城市“一盘棋”中均衡人口布局,在社区建设中,通过社区更新改造,增强人口承载能力,通过建构便利舒适人居环境,提升社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西亮 《城市观察》2015,(6):161-167
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到城市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对城市劳动力市场必然造成影响.本文利用200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对城市工资没有显著影响,但农民工对城市低技能工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城市高技能工资有正面影响,而对城市中等技能工资没有显著影响.背后的影响机制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会诱导企业资本调整,通过资本扩张或新创企业的形式利用便宜的低技能劳动力,从而在农民工流入不断推动城市劳动力供给增加的同时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抵消了农民工对城市工资可能的负面影响.另外,农民工与城市高技能工人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从而促进城市高技能工资的上升.如果考虑到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的分离,可以推断"市民化"政策的作用可能使农民工对城市工资的影响变成正值,因而,本文的结果对"市民化"政策的实施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11.
城郊乡村承担着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 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索区域性中心城市近郊乡村的城乡统筹具有特殊意义.此次实践追求新形势下的思路创新,采用目标引领与落实重点、 路径创新与突出个性的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江城乡自身基础条件和城乡统筹的动力进行剖析,再通过土地整合先行、 城乡空间渗透的统筹路径和产业定制发展、 设施高标准建设、 全域总体设计、 开发有序引导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城郊乡村在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转型、 农民市民化和高标准建设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鼓励农村城市化,却没有相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支撑,城市的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本文就中国城市存在的贫困问题,以东阳为样板城市进行分析,分析了其现今存在的贫困现状,以及导致贫困的几大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城市贫困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治理的社会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短时间内完成。这个问题影响着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反贫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影响高密度城市的城市更新因素——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高密度城市发展模式闻名于世。这种模式的形成或是由于城市新的发展需要,或是由于城市更新,后者是目前香港政府为提高公众居住条件和建成环境质量所使用的主要手段。本文聚焦城市更新,旨在突出当前香港城市改造实践中的不足,并从文献中筛选出影响城市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阐析它们如何能够从各方面支持本地社区发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后期资料分析,搜集和评估了香港专业设计人士与市民的意见,提炼出提升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性的关键设计因素。但愿本文的结论能为香港的开发商、城市设计者以及政府官员在日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项目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郭源园  张润昊  夏梓慧 《城市观察》2023,(6):69-80+161-162
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土地、交通、资源依赖、生态环境六个方面建立了四川省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评价指标,描述资源型城市精明发展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揭示市级和县级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差异,并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重分类的基础上,剖析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变化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是影响资源型城市精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010—2019年,大多数四川省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均有大幅增长,且南部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更快;2010—2019年,市级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情况整体比县级资源型城市更好,尤其在土地、资源依赖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表现出更好的精明发展水平提升;发展型、式微型、衰落型资源型城市的整体精明发展水平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潜力型资源型城市的精明发展水平并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2006—2011年重庆主城区的城市绿地演变,评估了绿地规划实施效果及其对城市空间扩展的约束作用。研究发现:重庆独特的山水格局及其山体绿线控制政策奠定了其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建设不断侵占原有绿地尤其是组团隔离绿地,致使原有绿地不断破碎化和孤立化,降低了绿地规划的约束作用;城郊公园和广场绿地有所增加,这些绿地主要是由农用地转换而来。本文揭示了快速城市化发展与绿地规划管制之间的深刻矛盾,对城市绿地保护和空间格局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以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都市圈是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空间载体。在都市圈中,中心城市自然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但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容易在虹吸效应影响下向中心城市集聚,从而失去发展机会。如何保存非中心城市的实力,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城镇化目前阶段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东京都市圈中非中心城市埼玉县为例,分析在东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埼玉县如何从中获得机遇,进而通过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以取得长久稳定发展,实现非中心城市地位逆袭,最终为国内都市圈非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既是“人口的城市化”,也是“空间的城市化”。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组明显,社会分层现象明显体现在居住空间分化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加剧。通过上海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市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及特征进行剖析,进而对农民工居住空间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卫东  唐怡 《城市观察》2011,12(2):86-94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通过城市更新进行存量土地资源的整合和潜力挖掘,已经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圳相对成熟的市场化环境也使得当地城市更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图通过对深圳近年来城市更新规划实践的梳理,基于实证分析总结市场化背景下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教训,为国内其他城市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多时相Landsat MSS、TM和ETM 卫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城市多时相的用地信息,分析其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979年以来,宁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扩展速度先升后降而变化强度不断增大.(2)城市用地总规模受自然、经济、社会、交通等驱动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