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1—2019年我国277个市域农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反事实方法科学测度了其经济韧性水平,并借助系统GMM模型、中介模型和动态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市域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增强了市域农业经济韧性,这一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能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是数字经济提升市域农业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市域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而对东北部地区的提升效应则不显著。动态门槛检验进一步揭示,数字经济对市域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过特定门槛值(0147)时,数字经济对市域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并探究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显著增加地区经济韧性,且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调节效应显示,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人力资本的正向调节;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只有当人力资本达到一定数值时才能发挥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韧性的增强作用具有溢出效应,技术创新不仅能提升本地区的经济韧性,也对临近地区的经济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建议促进经济韧性发展,从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着手,激发经济活力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的必经阶段,为研究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熵值法、ESDA方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类型以H-H和L-L集聚为主,二者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在整体上均表现为以原有集聚区为中心向邻近地区扩散的特征;旅游产业集聚不仅能显著带动当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改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均能不同程度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旅游碳排放强度则显著抑制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溢出效应,交通改善呈现出显著的负溢出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在测度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增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涉及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方面)是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渠道;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和低城镇化率省份农业经济韧性的数字经济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6—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数据,从人口、资本视角出发探究要素城乡结构与地区经济韧性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和金融城乡结构均与地区经济韧性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表明持续推动人口或金融资源的城镇集聚,并不能持续增强经济韧性。而两者的协同度对经济韧性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跟随城镇化步伐合理发展城乡金融,能有效克服经济脆弱性。异质性研究发现:最优人口城乡结构呈现“东>中>西”的现象,金融城乡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协调度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协同度是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强经济韧性的。据此建议,合理规划城乡发展需要均衡要素间的城乡结构,以保证经济系统健康平稳。  相似文献   

6.
建立两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探究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的理论机制,在测度和分析我国主要省份两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基础上,以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这种促进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数字贸易、产业集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框架,对数字贸易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从全样本层面来看,数字贸易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但是传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绿色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正。传统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技术进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发生阻滞导致的。提升市场化程度对数字贸易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而使得作用路径得以畅通。进一步分区域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传统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显著为正,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传统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都不显著。进一步对中、西部地区中介效应中阻滞的路径进行调节,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南昌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日益加大。如何促进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并进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首先分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再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南昌市近5年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各自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滞碍点。结果显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升,两者的耦合度C保持较高水平标准,两者综合发展水平T持续稳定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正逐年优化,其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提升至优质协调发展水平。据此从区域经济和旅游业两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达成南昌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总体水平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体现,在较大程度上会对沿线区域的经济韧性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各省域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并对其稳健性及异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整体上而言,高速公路建设水平能够正向推动省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由经济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对省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3)由人口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规模越大的省份,其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对经济韧性的促进效果越显著。研究对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政策的完善和省域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产业分为旅游产业和非旅游产业两个部门,应用Feder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产出通过与非旅游产业部门的弹性关系而影响其增长,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通过数据检验表明:旅游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带动和溢出效应都很显著,直接带动率为5.06%,溢出效应为-34.43%;旅游产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较传统工业的平均要素边际产出高出5.33%.以旅游产业对经济的直接效应和对非旅游产业的溢出效应作为聚类指标对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我国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区域差异,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别:经济发达、旅游发展水平高、高带动、高溢出的地区;经济发达、生产效率高、高带动、高溢出的地区;带动及溢出效应不显著的地区;经济不发达、旅游发展水平高、高带动、高溢出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探寻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作用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两者的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从时间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呈现出2011—2015年时间阶段要大于2015—2021年时间阶段的结果。从区域维度来看,其提升作用的强弱依次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经济韧性。为进一步释放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各地区应依据乡村社会治理与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是理解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各省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理,识别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水平提高制造业产业链韧性;(2)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促进作用边际递减;(3)数字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主要因素,数字经济促进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数字应用推动作用的下降;(4)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韧性促进作用最大。本文试图分解数字经济要素,并具体分析各要素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21年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并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时期看,科技创新在冲击抵御与恢复调整两个阶段对城市经济韧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调节效应检验发现,金融集聚能够强化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因此,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水平、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对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产业的体系结构、表现方式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经济总量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呈现微小的负向作用,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对旅游产业的影响呈现正向作用。因此,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入境旅游对地区经济增长能起到拉动作用。文章利用19972012年我国28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这缘于不同省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不同,同时入境旅游对经济的推动,又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或产品的吸引力和数量、区位与交通条件、社会治安和不可抗的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综合影响。为此,国家应加大协调区域发展的力度,各省区应结合自身实情采取针对性的旅游经济发展举措,坚持差异化原则,实施巧用优势和创造优势策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增强防范和治理自然灾害的能力,以促进我国入境旅游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韧性的重塑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组态视角,选取2020-2021年我国36个省会和计划单列城市的数据,运用QCA方法分别探讨了抵御期和恢复期高(低)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组态,并明晰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抵御期和恢复期中均未发现有单个前因构成高(低)城市经济韧性的必要条件。(2)抵御期和恢复期高城市经济韧性的组态构型分别为6类及3类,各组态经济韧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其中政府干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被结构性因素间的综合作用显著弱化,各城市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身的经济韧性跃升路径。(3)高(低)外贸依存和高(低)数字经济发展对恢复期高(低)城市经济韧性的产生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数字贸易可能成为新时代经济增长和韧性提升的关键引擎。  相似文献   

17.
旅游产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制约作用可构成协调发展的系统。以江西省为样本,选取20个反映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对2014年江西11个设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间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可知:江西各设区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处于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其中南昌、九江、上饶协调性较好。国内旅游人次、A级景区数量、财政收入等指标是影响江西初级协调滞后的主要原因,为此应该巩固国内旅游市场、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加大地区财政投入、做好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以促进江西旅游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创新水平作为中间变量建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通过理论推演、全区域和分区域回归分析,研究教育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创新传导路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创新中介效应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引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间接效应的差异;发达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强,主要是通过创新的遮掩效应反映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欠发达地区以模仿创新为主,主要是通过创新的中介效应反映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由此提出政策建议:区域联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水平,增强二者交互作用,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比较优势突出,但由于发展条件不同,区域之间旅游发展水平和速度总是不均衡的。文章运用旅游经济水平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定量分析了2005-2012年四省藏区10个州旅游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旅游经济增速的耦合情况。结果表明:四省藏区旅游经济差异悬殊,表现为"单核"发展和梯度差异并存;总体上,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大于国内旅游,但国内旅游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远大于入境旅游;四省藏区旅游经济水平与产业地位基本匹配,且呈梯度分布;根据旅游经济水平和旅游经济增长率的耦合情况,四省藏区可分为明星双高、支撑稳定、潜力成长、潜力待挖四种旅游发展类型区。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交通改善是旅游产业集聚产生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传统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整合,为研究区域交通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武陵山片区交通网络节点上发育出6个显著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张家界旅游集聚区、怀化旅游集聚区、凤凰-吉首-永顺旅游集聚区、恩施旅游集聚区、黔江-武隆旅游集聚区、铜仁旅游集聚区。从机理和路径解释:首先,区域交通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中作为源区域因子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产生影响,导致了初始的旅游产业集聚;然后,时空距离和感知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影响到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中的金钱外部性、技术外部性以及空间成本,深层次改善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未来,要依托交通集散枢纽,建设立体化、层次化的交通网络,以及统一的无障碍交通导向政策,以实现旅游产业集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