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意象的选取经营直接影响着创作风格.北宋中期诗人郭祥正对松、竹、梅、鲸等自然意象的选取和经营时,多遗貌取神,重视其象征意义.在表达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中,写意性、概括性是其主要特色.诗人在创作中对自然意象的梳理和建构,揭示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个性化的艺术感悟.  相似文献   

2.
青松是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之一,陶渊明笔下的松,或表现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或象征自己的理想人格,或代表田园生活的欢欣自在,成为诗人精神慰藉的所在,是他孤高傲岸人格的象征.松的文学意蕴在陶诗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变得极为丰富充实.本文以陶渊明咏松诗为题,希望藉由陶诗中松的各种意象探出诗人的真实心理层面.  相似文献   

3.
按照诗人所选物象与离别的关系来看,中古送别诗的离别意象主要有三种类型:空间隔离型、送别地名型、飞翔运动型。空间隔离型意象主要以两地遥不可及的物象或地名来表达诗人主观情意,经常运用的意象有歧路及两两相对的背反组合意象等;送别地点是送别诗一个重要的写作要素,像浦、亭、灞陵等泛指性地名在中古送别诗中已成为成熟的离别意象;飞翔运动式意象指飞鸟与那些能够自由运动的意象,如鸿鹄、别鹤、双飞翼、幻梦、浮萍等所表达的离别意味比较浓郁。  相似文献   

4.
诗人何以“居”?——试论陶渊明的诗意栖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古朴自然的美学风格已经学界反复论述,然从诗人之“居”的角度切入,并对“居”的文化渊源进行梳理,进而探析陶渊明诗文中“居”的审美意象,学界尚缺阐述。陶渊明糅合儒家“君子固穷”和道家“逍遥”,是以形成“闲”的诗意栖居形式。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诗文与酒关系密切,史籍里记载了大量陶渊明和酒的故事。陶渊明也是第一个写作饮酒诗题材的诗人,从而进一步拉近了诗人和酒的关系。蔡松年将陶渊明作为异代知音,对陶渊明诗歌的意象做了全面接受,其中"酒"在蔡松年诗词中共出现了70次,足见其对"酒"意象的喜爱。在蔡松年看来,酒能助豪情,酒能浇忧愁,酒能寄闲情,酒与酬唱宴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象征诗人一生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是陶渊明诗歌中引人注目的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来探求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体现出其追求真朴的生命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青松是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之一,陶渊明笔下的松,或表现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或象征自己的理想人格,或代表田园生活的欢欣自在,成为诗人精神慰藉的所在,是他孤高傲岸人格的象征。松的文学意蕴在陶诗中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展现,变得极为丰富充实。本文以陶渊明咏松诗为题,希望藉由陶诗中松的各种意象探出诗人的真实心理层面。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蛇意象,蛇意象的文化意蕴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包含着四种文化意蕴女人与性;邪恶与凶残;自由与抗争;智慧与寂寞.在诗歌的发展历史中,蛇的这四种文化意蕴累积并沉淀在诗人的集体无意识中,成为引发某种固定情绪和习惯性联想的程式化意象,致使后来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这些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北窗”较早出现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是陶渊明作品中的重要意象。陶渊明将“北窗”这一生活物象审美化,窗与室内视角的结合体现出其开窗纳远、以小知大的观物方式及审美空间格局;“北窗”与“卧”“羲皇上人”的关联赋予这一意象以隐逸文化内涵。唐宋时期出现大量涉及“北窗”意象的诗作,在继承陶窗意象精神内核的同时做出进一步的衍展发挥。唐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推崇、园林的兴起、空间美的发掘及审美的进一步自觉化,成为诗人频繁歌咏北窗的主要动因。北窗的物质实体意义最终被弱化,园林审美与闲居情结扩大并深化了精神表达,从而实现对“北窗”意象的丰富、拓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以"魏晋风度"来概括.同时,他以严谨的姿态,对魏晋诗人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尤以对陶渊明的论述最为精辟.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追求酒文化精神的核心,即自由,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诗歌与魏晋南北朝诗歌都有着沉郁、苍劲的特点,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也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呈现出率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文化人.菊的清香高洁是陶渊明人格与品德的写照,"陶菊"作为诗歌意象和一种文化语码,是高雅清逸的志趣、旷达疏放悠然忘世的情怀的标志.唐人接受了陶渊明文学作品中"菊"的文化内涵,并将之进一步阐释、光大.唐人几乎言菊必称陶,表达对陶渊明人格精神的认同.唐人在重阳之诗中歌咏"陶菊",使陶渊明的人文精神融入到传统的重阳节文化之中,进而生成了具有新的文化内蕴的重阳节文化,不仅提升了重阳节的文化品格,也确立了中国文化中"菊"文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围绕油画写意这个审美命题,探讨油画的写意意象美学精神和遵从内心的创作实践。消融发展的油画写意性只有体现在内在精神上,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文化气质,实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新艺术形式表达。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晚唐诗人心中的精神标志,陶诗的田园风光,是晚唐诗人的精神栖所。晚唐诗人的志节和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陶渊明三径、五柳、东篱酒的影响,而他们啸傲于山水,放情于远野,也显然得到陶渊明田园情怀的导引。在陶渊明接受史中,晚唐恰恰处于由认知、阐释到原型意义衍变的关键阶段,也是陶渊明从唐代形象的、感性的传播到宋代理性的、哲思的接受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理解这个转折点,对陶渊明影响史研究和晚唐诗歌研究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九日闲居.并序》是陶渊明唯一的一首吟咏到菊花的重阳诗,此诗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文通过对《九日闲居》的分析,认为诗中"重阳"、"菊"等意象表达了陶渊明对寿考长年的渴求与企羡,而唐代诗人在接受陶渊明此诗的过程中,陶诗中那种企求长生的浓浓气息被逐渐消解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另外的种种情感寄托和人生感受。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二:陶渊明诗中"菊"意象的开放性;佛教的兴盛与生命主题的消歇。陶诗"菊"意象的开放性使唐人对陶渊明重阳诗的接受背离本意成为可能,而佛教的勃兴与生命主题的消歇,使这种异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5.
中唐诗歌的繁荣得益于中唐贬谪诗人的人才辈出,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中文诗歌离不开意象,贬谪诗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解读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贬谪诗,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运,精思巧构.诗歌通过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文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把意象分为自然意象、历史意象、现实意象和审美意象,来探讨意象在诗歌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隐逸诗人陶渊明以他自然,真淳的诗风,安贫乐道的人生体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追寻人生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时官时隐的陶渊明在矛盾中寻求到了心灵的归宿.对于田园世界的探寻,儒家的"独善其身"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都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发现了田园世界的美,以苦为乐,沉醉其中.陶渊明的田园世界有着独特的诗化的审美意象,与酒为伴,以菊为友,快意山林,乐守田园,为后世隐逸诗树立了典范,从而开创了田园诗派,同时也为士大夫文人建立了一个桃花源似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田园诗人开山祖"陶渊明与英国"湖畔诗人领袖"华兹华斯都喜爱大自然,把自然作为自己心灵的慰藉与寄托.但是作为一种相似的文化现象,其背后却连接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形态,而作为各学科之母的哲学又是这不同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形态的核心部分.本文拟从哲学的角度来探讨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并进一步阐述他们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是毛泽东诗词中复现最多的意象之一,成为毛诗中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本文从文化符号、象征意象和人格画像三个层面分析,试图透视这种诗学意象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诗学意义和诗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分析,展示陶渊明诗文中鸟的意象的特定内涵。主要从渊明前期功业追求和后期隐归田园两个方面分析诗文中鸟的意象的意义象征和情感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