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廷涛 《中南论坛》2009,4(4):52-55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党内民主是共产党党内活动的基本原则。利用党内民主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贯方针。新时期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要深刻认识党内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示范效应、制度保障作用以及合法性汲取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政治发展的维度,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协商政治传统和当前的政治协商制度,既为中国发展协商民主提供了本土资源,同时也更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指出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可能走协商民主先于选举民主,前者带动后者,从而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道路。事实上,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当前中国还处在从协商政治向协商民主的过渡阶段。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推动这一转变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自由和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鲜明标志。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石的西方自由、民主愈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显现出其局限性,即仅仅在“消极层面”理解自由、在“资本层面”追求民主,其业已成为多数现代性问题产生的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洞察现代社会弊病的基础上实现了对自由、民主的价值重构,即强调由“消极自由”统摄过渡至对“积极自由”的追求、由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虚伪民主跃升至以“共同价值”为基础的真正民主,进而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现实主体确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性意义。可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诠释自由和民主的新路径,不仅使其在理论层面具有了新的科学内涵,更在实践层面助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道路多样化、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历史进程,为构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奠定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我国政治民主当下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出发,然后描述了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以及网络对政治民主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而从意识形态,宪政民主,党内民主,公民社会以及电子政务五个视角为着力点来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的下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稳定型民主是对向民主转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陷入民主乱象做出的回应。影响民主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的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和主观上民主化策略和方式的失当;西方国家推行输出民主战略是影响民主稳定的外部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的稳定型民主需要在坚持正确的民主发展观、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完善国家现代政治制度、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培养健康的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6.
规范村务公开和完善民主管理是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以基层民主为理论视角,描述了农民在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政治参与的成效;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方面依然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最后提出有序扩大农民政治参与和提高农民政治参与质量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对两个“历史决议”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对两个“历史决议”的文本进行一个全新的解读,通过对两个“历史决议”形成过程和内容的比较,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政治民主的发展历程,揭示出政治民主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概念所表现出来的民主基本原则的共性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制度下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法治国家的问题是政治权力变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自我编程、自我服务,法治国家的合法律性和正当性发生了分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使狭义上的政治权力受到交往权力的制约。这种政治权力应该由交往权力转化而来,并受到交往权力的制约。这种交往权力不仅包含制度化的交往权力,而且还包含生活世界中的公共交往。在现代社会,这种交往将改变政治权力的结构:狭义政治权力的缩小和交往权力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大党治理大国,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担当,而且需要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本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如何治理国家上的一个重大政治智慧,就是在总结和吸纳民主协商政治传统的基础上,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赋予协商民主以深刻的时代内涵和强大的政治功能,从而有效开辟了一条把民主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有机融合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新时代开辟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功能新境界:适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政治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开辟协商民主政治参与功能新境界;适应新时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进一步开辟协商民主决策修补功能新境界;适应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需要,进一步开辟协商民主多元共治功能新境界;适应新时代对公共权力监督全覆盖的需要,进一步开辟协商民主民主监督功能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唯物史观,以巴黎公社为例,马克思准确地阐述了理想社会民主模式的现实前提,分析了这种民主模式的实质和特征。“政治终结”过程中民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具有鲜明的“后政治”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类自身处境及其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变化改变着人们思考政治哲学问题的视角,政治生活始终面对着人自身的问题。在存在主义政治哲学看来,人自身的欠缺以及对身份平等的追求构成了理解政治问题的基点。这就要求政治生活的不仅要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各种可能的冲突,而且要能够构建自由并不断的拓展人们的真实的自由。合法的、良好的政治生活离不开民主。民主是政治生活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代政治发展理论,经历了从“政治系统”到“找回国家”、从“单一现代性”到“多元现代性”、从“宪法工程学”到“民主社会学”的理论转向。为了给非西方国家“接榫、吸纳、转化乃至超越”西方现代性提供充分的想象和探索空间,应秉持一种兼具整全性和规范性的多元现代性论说——其中,整全性和规范性分别确保了多元现代性的民族性特色和现代性底色。与此相适应的“民主社会学”主张:把政治秩序的社会情境依赖与社会共识基础结合起来,把握现代政治秩序的建构;把民主秩序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文化条件相结合,把握现代民主秩序的运行。由此,现代政治发展主要包括国家建设、民主建构、社会正义和社会团结等四大基本议程。  相似文献   

14.
在今日政治哲学研究中,民主与正义之间的否定性关系似乎被遮蔽了。但在古典政治哲学看来,民主与正义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对立,这主要表现在:民主不仅不是构建、强化正义的途径,而且,民主往往扮演着削弱、祛除正义的角色--从分配正义的角度讲,正义要求按照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差别以及待分配之物所承载的意义来分配具有社会意义的资源,而民主则以平等为导向对其进行分配;从交换正义的角度讲,正义与民主的对立表现为市场与政治的对立,正义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具有非政治性特征的交易活动应遵循自愿对等原则,这与作为政治活动方式的民主有着本质区别;从矫正正义的角度讲,正义与民主的对立表现为法律权力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正义需要的是法治而非民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并在坚持相互尊重、倡导生态文明、坚持合作共赢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协商民主研究热中,众多学者提出并论证了协商民主优先论,这种以中国非竞争性集权体制、多元化的利益关系,传统文化土壤为由,而倡导的避开选举民主而优先走上协商民主发展之路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协商民主优先论既曲解了协商民主本身的观念,也背离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之间的内在逻辑。作为代议制核心架构的选举民主是现代政治民主的标志,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没有选举民主及其所维护的代议制,协商民主会因为缺乏公民平等政治权利的保障而丧失有效运行的制度空间;而没有选举与投票环节,协商民主将议而难决。选举民主是一条无法绕行的必经之路,只有同时推动选举民主,其他民主形式才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嵌入,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困境入手,全面分析了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应当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发展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虽然总体方向是政治民主,但具体模式或路径由各国独特的国家和社会关系所决定。通过对我国国家生成机理的分析并与西方民族国家相对比,可以看出,与西方国家由社会塑造不同,中国是由国家对社会进行塑造,国家权威在中国政治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权威与政治民主并非相互排斥。而具体到当代中国政治现实,就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的核心政治权威,通过其领导下的社会构建和党内民主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9.
"法治民主"是在肯定民主原则的前提下,主张对民主要有所限制,强调民主与法制的统一,以弥补民主的不足,防止"多数人的暴政"。但是仅有民主与法制的结合还是不够的,当前需要在这一基础上思考如何制约国家的权力与保障公民的权利问题。为此需要提出"宪政民主"这一概念。"宪政民主"是对"法治民主"的深化。宪政民主在我国的提出是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如何实现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宪政民主"在我国具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宪政民主"需要在民主实践中予以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的民主实践形式发展迅速,协商与对话的机制被引入各地民主实践之中,成为民主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社会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协商制度形式,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就是我国乡村协商民主发展的典范。运用宪法学原理对浙江温岭的协商民主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政治具有特殊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创设理想的协商情境以推动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是今后宪政国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