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准确地认识把握并认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在继承邓小平“一国两制”总体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治港方略。新时代治港方略秉持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论,赋予香港“一国两制”新的战略定位,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出了“两个建设好”的总要求。新时代治港新方略更加注重加强党对香港“一国两制”工作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注重准确把握“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更加坚定“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更加注重从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践行“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更加注重坚持依法治港,更加注重从政权建设方向思考管治策略,更加注重筑牢“一国两制”社会政治基础,更加注重强力节制特区反建制力量和外部干扰,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听跟走”源自一位民族实业家和民主建国会创始人的政治自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中薪火相传,成为民主建国会引领工商界的优良传统,贯穿于工商界历史发展的政治实践当中。当前,民营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对民营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论述,工商界弘扬“听跟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时代新征程,要紧扣国际国内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凝心聚力,以“听跟走”为主线领航工商界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对日,全国人大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第五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一规定打破了人类历史上“一国两制”的零的纪录,为顺利收回香港并保持香港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创立了必要的政治前提c“一国两制”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经济土壤c本文试从经济方面来论述“一国两制”的基础。一、长期买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是香港繁荣的重要原因,为保持香港的持续繁荣,香港回归后没有必要立刻改变香港的经济制度鸦片战争前,香港还只是几个渔村,一直…  相似文献   

4.
刘良军  黄月慧 《源流》2022,(12):40-42
<正>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视作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党的二十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重大论断,要求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必须一如既往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有否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高质量发展的“红绿灯”“指挥棒”。由此,将党的二十精神落到实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香港本土主义是香港历史与社会矛盾及"一国两制"内部张力复杂作用的结果。回归以来,香港政治文化逐步呈现公共性危机,民主回归的共识日益破裂,青年本土派基本形成自决与港独的政治话语及观念形态,本土主义在后占中时期呈现泛滥态势。国家对港治理高度关注香港本土主义问题,逐步形成以依法治港和有序融合为基调的管治新方略。粤港澳大湾区是支撑融合发展方略的最主要抓手,不仅构成香港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枢纽,而且有效提升了香港经济社会的竞争力空间及其对国家的可能贡献。居住证改革及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开通,开启了一个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为"一国两制"2. 0版的有序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和物质基础。大湾区,大交通,大融合,大发展,善于在发展中解决矛盾问题,这恰恰体现了"一国"智慧对"两制"的科学合理的整合与推动,符合"一国两制"的初衷初心。  相似文献   

6.
全面管治权是中央依主权而对特别行政区居民和事务,直接或间接行使的管辖、统治、治理的权力。全面管治权是基于《宪法》和两部《基本法》之规范,归纳和总结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在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上的权力关系。全面管治权综合了“管辖权”之法律属性与“治权”之政治意涵,兼具法理基础、规范依据与宪制需要。一国两制语境下,中央依主权,将部分管治权之权力行使权授权给特别行政区,形成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全面管治权是高度自治权的权力本源。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时指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拓展。“巩固拓展”既是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集中凝练,也是未来新征程上发挥独特作用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取得丰硕成就,“同心圆”越画越大,“大统战”格局已经形成,“法治化”全面推进,“共同体”构建更加牢固。党的领导、大团结大联合、服务大局、重视制度规范、维护同盟者利益、处理同与异的关系等经验弥足宝贵。梳理和总结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成就与经验,对于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中发挥法宝作用、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表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飞跃中,在现代化认识与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了“从中国的特点出发”的思想方法,这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思想内核与建构原点。从新时期到新时代,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概念形式逐渐明确、时代内涵日益丰富,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必须坚持“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在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实现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的有机融合,提高话语体系的世界影响力与理论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归祖国后,政治体制从行政吸纳转变为高度自治。基于个人权利优先的民主观念及其背后的身份政治偏离了政治的基本属性,冲击着政治共同体的完整性。只有立基于“政治共同体”,搭建并落实“一体双权三维度四功能”统合性框架,才能进一步丰富国家认同和民主观念,确立起香港人的身份秩序,推动香港的善政良治,实现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有机结合,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叙事,充分展现了“一国两制”嬗变的历史进程,是“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在“一国两制”叙事中,祖国统一、高度自治、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维度。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立场是“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叙事的核心,国家管理方式创新的制度架构是“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叙事的重点,民族复兴的方向指引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叙事的关键。探索“一国两制”叙事的多重维度和结构,对于理解新时代“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事业。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致力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部署。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本内容,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五大实践要求,分别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位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道路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要求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工作要求。只有准确贯彻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要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能实现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既定方针,已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也必将促成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党的十六大对祖国统一又有了新发展;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首次明确提议“三个可以谈”,郑重地将一中原则“新三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思想写入报告,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旷思思 《中华魂》2022,(10):13-14
<正>25载劈波斩浪,25载春华秋实。“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也留下很多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一国两制”实践规律: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必须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  相似文献   

15.
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于1996年12月21日产生。它的成立是为了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香港特区正常工作,有充分的法理依据;而且也符合普通法的原则。它的产生过程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民主原则。它的运作规范,保存了香港历年来立法局运作方面的良好的、受大众认同的做法。临时立法会产生和运作,标志着香港新议会政治的开始。九七回归,香港将继续前进,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民主形式,也将不断地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民族工作亟须思考如何推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新时代民族工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可以从特征关联、原则遵循、路径选择三个角度予以阐释。从特征关联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融入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从原则遵循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作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基础保证;从路径选择来看,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政治问题,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监督权是全面管治权的基本内核之一。中央对港澳行使监督权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增强港澳居民国家认同感以及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管治方式。当前,中央对港澳行使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监督存在力度不足而陷入被动局面。中央对港澳行使监督权必然要基于内地与港澳的实际情况,以保持港澳繁荣稳定为主旨,以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为归宿进行运作,并逐步建立系统的权力运作机制。一方面,中央可从类型化、程序化、立法化的进路建构监督权运作的法治化路径;另一方面,中央应树立主动性的理念,积极行使应有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8.
回归前后,国家为实现港澳的平稳回归,并未考虑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设计港澳青年服兵役路径。近年来,随着系列香港恶性政治事件的爆发,港澳青年国民意识问题日益白炽化,国家有必要通过次优选择来长期性探索港澳青年服役。港澳青年服兵役制度的建构需要遵守许多内在机理,其中就包涵制度建构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该制度需要遵循一国两制、平等、法治、宁缺毋滥、循序渐进共五大基本原则。五大基本原则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在构建与实践制度时起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治中立"原则是香港公务员体系的重要原则,强化了港英时期的殖民政府管治,也有助于构建专业主义的服务型政府,但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政治能力建设。由于现行"政治中立"原则未能体现"一国两制"观念,且对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表述过时亦不够严谨,容易产生理解混乱。当前有必要修订相关管理规定,明确"一国两制"原则是"政治中立"的前提,及时更新对"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界定,确保公务员队伍全面准确把握"一国两制"内涵,真正成为维护"一国两制"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下新香港保留和实行的原有公司法律制度与内地实行的公司法律制度.各自经历自己的发展历程,在法律文化背景、创制方式、调整范围、法律重心、控制运作主体和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基本差异客观存在。公司的创设制度、运营和清理制度也各具特色,反映了法律思想和法律体系的不同传统。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内地改革、建设事业的发展两大契机,既促进了港人对《香港公司条例》的检讨,也加快了祖国公司法制完善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