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小说修辞交流横向轴与纵向轴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总是随着历史语境的演变而演变。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可能改变一个时代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读者与作者的审美成规,从而促使作者调整自己的修辞策略,发展自己的修辞技巧,最终改变小说修辞的整体风貌。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国小说修辞,必然受到时代语境与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的影响,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特征。根据不同时代小说的修辞语境、修辞契约、修辞策略等的差异,可以看到中国小说修辞由传统-阐释型修辞向现代-建构型修辞与后现代-解构型修辞嬗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它是修辞现象发生的依存空间,是修辞评价的依据,是修辞学建立的基点,因此我们说语境是修辞的生长点.本文既从修辞行为一方论述了修辞现象与语境的关系,又从修辞接受一方论述了修辞评价.作者认为所有修辞现象都发生于特定语境,修辞评价以语境适切度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语境指一系列影响着人们的言语行为、言语方式及其效果的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构成的特定的交际环境.在很多学科中语境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修辞学而言,修辞的表达固然重要,但修辞的接受也同样不可或缺.而修辞的接受如果脱离语境,修辞表达再优美,也会造成理解的错误.因此,修辞的接受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4.
语篇的生成过程与建构规律一直是语篇研究中一个颇为棘手的话题.从说写者取向的语篇建构活动出发,运用修辞学、语境学和语篇语言学理论,可以将“修辞路径…修辞语境…语篇语境”作为语篇建构的三种要素,在此基础上梳理三者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并且描写修辞路径在语篇建构中的路线和策略手段,以解释修辞路径是如何利用语境因素来完成语篇生成的.因此,可以从修辞路径视角描述语篇的生成过程:首先,修辞路径以修辞语境、语篇语境等作为中介,建立积极修辞与语篇之间的联系;其次,语篇建构者采取语境监控和语境管理策略,综合运用语篇的衔接、连贯手段,以及指代词、词汇阐释、重提、语法衔接、语音衔接等话语策略,实现修辞路径、修辞语境和语篇语境在语篇中的和谐共存,最终完成对语篇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在锻词炼句、辞格运用等方面独具特色。鲁迅小说中将虚词也赋予强烈情感,运用在特定语境下构成临时同义关系的词语传情达意,因人因情设喻,以加强主题表现力度与深度,这些修辞艺术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夕阳>是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短篇杰作,宏观修辞与微观修辞的完美统一是<夕阳>的成功所在.在儿童视角这一宏观修辞下巧妙地使用隐喻、意象、反复等微观修辞手法,而每一修辞的功用又起到一箭双雕,甚至一箭多雕的叙事效果,使有限的叙事空间孕育无限的叙事魅力,使小说极具阅读赏析价值.  相似文献   

7.
《诗经》修辞同义词既包括语境临时同义词又包括语境词汇同义词。我们主要运用"语境求同法",依据《诗经》叠咏修辞同义词、连文修辞同义词和对出修辞同义词的运用情况构组,运用"语境别异法",从词义、语用、文化角度辨释其同义词。同时提出了《诗经》修辞同义词构组、辨释应注意的问题,即时空观念和语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修辞格角度出发,比较详细分析了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明喻、暗喻、借代、拟人、委婉、反讽、移就、异叙等11种词义修辞手段,探讨这些修辞在小说语境中的语用意义,从而欣赏欧·亨利作为语言大师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文学文本入手,探讨经过修辞移植后的电影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笔者以莫言的小说为例,分析了文学文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从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两种文本间成功的修辞移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大众文化语境对文本修辞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方修辞学核心概念"Rhetorical Situation"在国内存在"修辞情景"、"修辞情境"、"修辞形势"等译名。按照术语翻译要求、核心语义、学术语境等标准加以比较和辨析后,认为"修辞形势"的译名更能准确反映其理论本质。修辞注重填补话语的缺失,修辞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回应了现实或情境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中修辞论视角的出场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内在关联.它在"新时期"的出场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的.1980年代中期以前修辞论批评集中在对王蒙小说的评论中,中后期则转向对马原等先锋作家创作的关注.文学修辞批评在"新时期"的出场,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的修辞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的现代传播技术革命正在引发一场重大的修辞变革。修辞主体全民化和交往形式网络化的背后潜藏的是运作方式、传输手段、信息内容、修辞语境和修辞心理等修辞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和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成功地适应了中国百姓的审美趣味,使"粗卤"一词在该小说语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修辞和人物塑造的审美效果--正义美、率真美.这一风格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后世英雄传奇和公案侠义小说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博士的新作<小说修辞研究>是我国小说美学研究中的可喜成果.作者以其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刻的理论素养、锐敏的美感能力及明确的道德视界,对小说修辞作了全面新颖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并结合中外小说修辞的现象分析,显示了他的小说修辞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解读丁玲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发掘其在革命叙事下潜藏的农村女性遭遇性侵犯/生存困境的歧义修辞。结合作品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本文从三个层次探讨这篇小说中的歧义修辞,指出主人公贞贞与“我”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异体同构关联。这种复杂而丰富的歧义修辞隐喻了丁玲那一时期自我认同的困窘及其最终的化解方式。本文由此认为,这篇小说为丁玲转型前的心灵世界留下了零乱却真实的文本镜像。  相似文献   

16.
对修辞意义的理解与修辞的语用环境密不可分。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理解矛盾修饰法,根据其所使用的不同语境可以深入了解其修辞意义。修辞意义存在于语用意义中。  相似文献   

17.
乔姆斯基的经典句子"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被众多专家和学者引用作为搭配不当的典型例句,被视为一个没有意义的句子.我们认为此句并非毫无意义,在一定的语境中此句是一个具有意义的超常搭配,并探讨了超常搭配的语境和修辞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小说,美的语言修辞材料,美的语言修辞方法,形成美的语言修辞效果.由于赵树理对语言修辞材料和修辞方法的成功驾驭,形成了赵树理小说语言的独特的修辞美学,产生了富有独创个性的修辞效果--幽默风趣之美,朴实自然之美,含蓄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9.
晚清翻译小说的修辞策略有着较明显的"后现代"色彩。作为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中介,当时的书刊发行对这种"后现代"修辞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书刊编辑的视野决定了晚清翻译小说对原著及原作者的关注程度,书刊定位使翻译小说经常成为"可写文本",而书刊读者接受水平的差异性则使翻译小说的意义不断"延异"。晚清书刊成为翻译小说实现"双重解构"的重要推手,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直接相关。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这种"后现代"修辞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被"现代性"规训。  相似文献   

20.
批评转喻分析是修辞批评与转喻契合而成的一种语篇研究范式,旨在通过对转喻的描写、解释与评价揭示转喻选择背后潜藏的语篇构建者对受众的劝谏性动机。修辞情境是批评转喻分析须涉及的一个重要参数。具体来讲,修辞情境可以分为广义修辞情境与狭义修辞情境,前者主要指的是社会语境,后者则主要指语境。这两种修辞情境在批评转喻分析的三大步骤——转喻描写、转喻解释与转喻评价中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在恰当的修辞情境中,转喻才能得到合理而科学的描写、解释与评价;转喻的描写、解释与评价也可以重塑修辞情境,重新认知修辞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